一种垃圾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83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处理池,包括处理池主体,所述处理池主体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引导片,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分离组件,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内壁连接有设备电机,且设备电机的内部连接有挤压组件,所述设备外壳的外表面连接有覆盖板;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引导块、防尘滤网、主支撑杆和第一弹簧,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主支撑杆,且主支撑杆的内壁连接有防尘滤网,所述主支撑杆的内壁连接有引导块,且引导块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该垃圾处理池,通过设置,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可有效方便对垃圾进行高效干湿分离,且该装置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可有效方便增加对垃圾的挤压处理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为一种垃圾处理池。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0003]目前,现有的部分垃圾处理池,其本身在进行工作时,一般会初步对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然后进行成型的,但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池,其一般是需要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处理的,但是传统的干湿分离方式采用滤网进行干湿分离的,但是传统滤网在对垃圾进行过滤后,将过滤后的干垃圾进行收集,且现有的部分垃圾处理池,其本身在进行工作时,一般是填充固定量的干垃圾,随后进行挤压一体成型的,但是传统的垃圾挤压处理方式,需要人为填料,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垃圾处理池的工作效率产生下降,因此亟需一种垃圾处理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处理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垃圾处理池,其传统滤网在对垃圾进行过滤后,仍需要将过滤后的干垃圾进行收集,且现有的部分垃圾处理池,传统的垃圾挤压处理方式,需要人为填料,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垃圾处理池,包括处理池主体,所述处理池主体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引导片,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分离组件,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内壁连接有设备电机,且设备电机的内部连接有挤压组件,所述设备外壳的外表面连接有覆盖板;
[0007]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引导块、防尘滤网、主支撑杆和第一弹簧,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主支撑杆,且主支撑杆的内壁连接有防尘滤网,所述主支撑杆的内壁连接有引导块,且引导块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螺纹杆、内抵板、第二弹簧和内抵块,所述设备电机的外表面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内抵板,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内抵块,且内抵块的内壁连接有第二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内抵板的内表面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与螺纹杆的外表面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内壁开设有引导轨,且引导轨的内部形状大小和内抵块的外表面形状大小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杆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主支撑杆等距离均匀连接在设备外壳的内壁。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主支撑杆的内壁,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
接在引导块的外表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设备外壳的内壁,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内抵块的外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垃圾处理池,通过设置,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可有效方便对垃圾进行高效干湿分离,且该装置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可有效方便增加对垃圾的挤压处理效果。
[0015]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分离组件,当该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可是首先手动将垃圾原料经由设备外壳投放至设备外壳的内部,并使垃圾原料通过引导片的引导进入至引导块的外表面,随后位于垃圾内的水分将会通过引导块的坡度引导进入至主支撑杆表面的防尘滤网中,随后可通过垃圾的不断堆积,使垃圾通过自身重力压动引导块,并使引导块挤压第一弹簧呈现蓄力压缩状态,当引导块逐渐下降,且引导块表面的垃圾不会受到主支撑杆的阻挡时,可使垃圾掉落至设备外壳的底端表面,并且通过主支撑杆及防尘滤网的配合工作,可有有效增加干湿分离效果。
[0016]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挤压组件,当该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可首先手动将通过外接电源驱动设备电机进行工作,并通过设备电机的工作带动螺纹杆推动内抵板向前进行移动,随后可使内抵板与内抵块进行抵接,并将垃圾推向覆盖板的一侧,同时随着设备电机的反向工作,可使内抵板进行往复运动,以方便将垃圾逐渐压实,随后在加工完毕后,再打开覆盖板,将压实后的垃圾进行后续处理即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设备外壳;2、引导片;3、引导块;4、设备电机;5、螺纹杆;6、内抵板;7、覆盖板;8、防尘滤网;9、主支撑杆;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内抵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4]一种垃圾处理池,包括处理池主体,处理池主体包括设备外壳1,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引导片2,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分离组件,设备外壳1的底端内壁连接有设备电机4,且设备电机4的内部连接有挤压组件,设备外壳1的外表面连接有覆盖板7;
[0025]分离组件包括引导块3、防尘滤网8、主支撑杆9和第一弹簧10,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主支撑杆9,且主支撑杆9的内壁连接有防尘滤网8,主支撑杆9的内壁连接有引导块3,且引导块3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10,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可有效方便对垃圾中的水分
进行分离。
[0026]进一步的,挤压组件包括螺纹杆5、内抵板6、第二弹簧11和内抵块12,设备电机4的外表面连接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外表面套接有内抵板6,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内抵块12,且内抵块12的内壁连接有第二弹簧11,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可方便对垃圾进行挤压处理。
[0027]进一步的,内抵板6的内表面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与螺纹杆5的外表面相适配,通过设置相适配的形状大小可有效增加工作效果。
[0028]进一步的,设备外壳1的底端内壁开设有引导轨,且引导轨的内部形状大小和内抵块12的外表面形状大小相适配,通过设置相适配的形状大小可有效增加贴合效果。
[0029]进一步的,主支撑杆9设置有四组,且四组主支撑杆9等距离均匀连接在设备外壳1的内壁,通过设置有四组主支撑杆9可有效方便对引导块3进行引导。
[0030]进一步的,第一弹簧10的一端连接在主支撑杆9的内壁,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在引导块3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弹簧10的弹力作用可有效方便引导块3的重力作用进行弹力回收。
[0031]进一步的,第二弹簧11的一端连接在设备外壳1的内壁,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连接在内抵块12的外表面,通过第二弹簧11的弹力作用可有效方便对内抵块12进行牵引引导。
[0032]工作原理:当该装置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处理池,包括处理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主体包括设备外壳(1),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引导片(2),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分离组件,所述设备外壳(1)的底端内壁连接有设备电机(4),且设备电机(4)的内部连接有挤压组件,所述设备外壳(1)的外表面连接有覆盖板(7);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引导块(3)、防尘滤网(8)、主支撑杆(9)和第一弹簧(10),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主支撑杆(9),且主支撑杆(9)的内壁连接有防尘滤网(8),所述主支撑杆(9)的内壁连接有引导块(3),且引导块(3)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螺纹杆(5)、内抵板(6)、第二弹簧(11)和内抵块(12),所述设备电机(4)的外表面连接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外表面套接有内抵板(6),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内抵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名正鲁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灿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