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981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不符合将信号完整的传输至智能移动终端的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之间设置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则将传感装置输出的信号无线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所述通信模块将信号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前经过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所述初级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放大和运算后输出差值信号至次级检验电路,所述次级检验电路则将差值信号进行判断后将信号进行运算后输出至智能移动平台,从而保证了信号的传输。从而保证了信号的传输。从而保证了信号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企业巡检领域,特别是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企业为全面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上严格实行三检,即原材料检验、制造过程中工序检验和成品检验;在生产流转过程中采用自检、互检、巡检等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故企业对巡检的重视与否、巡检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材料控制和产品质量等许多因素。
[0003]现有技术利用专利申请号为201711133839.2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石化企业智能巡检系统》,利用传感终端集成的危害气体传感器、工业过程参数传感器、装置设备传感器、人员安全状态传感器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并将传感终端巡检到的信号通过蓝牙无线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上,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巡检效果,但是众所周知,蓝牙存在着传输距离短、易发生衰减的特点,而在智能移动平台距离传感终端的距离较远时,选择蓝牙成为传输手段就不符合将信号完整的传输至智能移动终端的要求。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的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不符合将信号完整的传输至智能移动终端的要求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包括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所述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之间设置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则将传感装置输出的信号无线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通过包括5G、WLAN、微波在内的方式进行无线传输。
[0008]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所述通信模块将信号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前经过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所述初级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放大和运算后输出差值信号至次级检验电路,所述次级检验电路则将差值信号进行判断后将信号进行运算后输出至智能移动平台。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初级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放大之后进行减法运算,从而得到差值信号,并将差值信号与信号输出至次级检验电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次级检测电路将差值信号进行过零比较,从而得到比较信号,根据比较信号的幅值,将差值信号与信号进行运算,最后将信号输出至智能移动平台。
[0011]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
[0012]通过在传感终端与智能移动平台上设置通信模块,利用通信模块将传感终端输出的信号无线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上,避免了在使用蓝牙进行信号传输时出现的传输距离短而信号不能进行远距离传输的问题,导致现有技术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不符合将信号完整
的传输至智能移动终端的要求的现象出现,从而利用信号通信模块实现将信号完整的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上进行分析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初级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次级检验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

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7]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8]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包括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所述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之间设置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则将传感装置输出的信号无线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
[0019]所述通信模块通过包括5G、WLAN、微波在内的方式进行无线传输。
[0020]为避免通信模块在将传感终端输出的信号在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时也存在由于传输距离远使得信号衰减极大的问题,在通信模块中还设置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
[0021]所述初级放大电路利用电容C1将传感终端输出的信号传输至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管上进行放大,避免信号在经过远距离传输时出现衰减的情况,电容C3则将信号传输至三极管Q4上进行缓冲处理,提高信号的响应能力,三极管Q4将信号通过电阻R1传输至运放器U3B上,运放器U3B将信号与电阻R3提供的标准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其中标准信号为智能移动平台接收到的未发生衰减的信号,运放器U3B输出两者的差值信号,并将差值信号与信号传输至次级检验电路中;
[0022]所述初级放大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一端连接传感终端,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并连接正极性电源VCC,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运放器U3B的同相端,运放器U3B的输出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故障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运放器U3B的反相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并连接地。
[0023]所述次级检验电路利用电阻R6来接收差值信号,将差值信号传输至运放器U1B上进行过零比较,运放器U1B输出比较信号,利用三极管Q5和二极管D6对比较信号进行判断,当比较信号将三极管Q5导通时,表明此时的比较信号的幅值是负向的,即此时信号的幅值
较标准信号的幅值弱,此时三极管Q5通过二极管D2、电容C6将晶闸管Q6导通,晶闸管Q6则将差值信号经运放器U2B进行反相,将差值信号从负向转换为正向,并将反转为正向的差值信号经电阻R16传输至运放器U4B上,运放器U4B将反转为正向的差值信号与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实现对信号的幅值补偿,避免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管的放大倍数不足的问题出现,而当比较信号将二极管D6导通时,则表明此时的差值信号是正向的,即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管的放大倍数过大,则此时二极管D6通过电容C5将晶闸管Q3导通,晶闸管Q3则将差值信号传输至运放器U4B上与信号进行减法运算,使得信号的幅值与标准信号的幅值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幅值进行控制,信号最后经电感L1、电容C4、电容C7进行阻抗匹配后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上,使得信号在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上受到的损耗较少,方便智能移动平台对信号的分析。
[0024]所述次级检验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6的一端与初级放大电路中的运放器U1B的输出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晶闸管Q6的阳极、晶闸管Q3的阳极、运放器U1B的反相端,运放器U1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包括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和智能移动平台之间设置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则将传感装置输出的信号无线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通过包括5G、WLAN、微波在内的方式进行无线传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移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所述通信模块将信号传输至智能移动平台前经过初级放大电路和次级检验电路,所述初级放大电路将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刘庭刚邓丽娜李传庆曹哲张传颂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万保职业安全事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