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77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9
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属于医疗用具。现有的显微镜的一次性镜套的构造导致包套显微镜的方法存在操作耗时耗力且容易给术者造成污染的问题。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其组成包括:内层显微镜套和外层显微镜套,外层显微镜套包附于内层显微镜套的外部,且外层显微镜套的顶部开口端可拆卸的连接至内层显微镜套的套体上部分;内层显微镜套包括镜筒套、转换器套、两个物镜套和两根扎带,镜筒套的顶部开口端连接两根扎带,镜筒套底部连接转换器套,转换器套的底部具有桶底,桶底连通两个物镜套;镜筒套为中空圆筒形,转换器套为中空圆筒形,每个物镜套的末端为开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精巧,能够避免一次性镜套被污染。免一次性镜套被污染。免一次性镜套被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显微镜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显微镜套。

技术介绍

[0002]脑外科一般指的是神经外科,是利用神经外科学,并以检查为主,手术为径,综合治疗,全面评估的学科。医学中最年轻、最复杂而又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人的脑部手术可以说是一个禁区,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借助先进的显微外科设备开展各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脑外科用外科学方法,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研究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科学。神经外科研究的范畴包括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和遗传代谢障碍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高、精、尖学科,是医学中最年轻、最复杂而又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脑外科医生手术时,涉及脑神经、血管的剥离、固定和切割等精细操作,操作过程中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使用也需要创造无菌条件,所以术者需要和巡回护士配合使用一次性无菌显微镜套包套显微镜,还需要使用各类无菌皮筋进行一次性显微镜套的固定操作,由于这种显微镜套为一层构造的镜套,护士和术者之间需要精心操作避免污染一次性无菌显微镜套。
[0003]即使这样,仍然存在污染一次性显微镜套的可能性。例如,护士提前给显微镜套装了显微镜套后,无意间又误碰显微镜套而未发觉,或者为了调整观察角度难免要再次碰触显微镜,又或者套装了显微镜套以后没有及时使用,最终导致显微镜套被污染,造成了医生、护士、显微镜套、病患之间的操作线路有感染风险;所以,一旦显微镜套被污染,就需要重新给显微镜更换新的保护套。重新操作存在繁琐、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
[0004]综上,现有的一次性显微镜套使用过程中,存在包套显微镜的方法耗时耗力且容易污染显微镜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显微镜的一次性镜套的构造导致包套显微镜的方法存在操作耗时耗力且容易给术者造成污染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双层显微镜套。
[0006]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其组成包括:内层显微镜套和外层显微镜套,外层显微镜套包附于内层显微镜套的外部,且外层显微镜套的顶部开口端可拆卸的连接至内层显微镜套的套体上部分;
[0007]内层显微镜套包括镜筒套、转换器套、两个物镜套和两根扎带,镜筒套的顶部开口端连接两根扎带,镜筒套底部连接转换器套,转换器套的底部具有桶底,桶底连通两个物镜套;
[0008]镜筒套为中空圆筒形,转换器套为中空圆筒形,
[0009]每个物镜套的末端为开口结构。
[0010]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包括两个分体套,两个分体套之间通过断点式连接,两个分
体套之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的纵向截面线上;
[0011]每个分体套底部连接一根撕脱拉带。
[0012]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的顶部开口端是通过断点式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内层显微镜套连接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是通过改变现有显微镜套的结构,实现无接触式进行包套显微镜的操作。具体是,将显微镜套设计为内外两种套结构,两种套之间能够轻易的分体,包套好显微镜之后,在需要显微镜时,利用本申请沿外层显微镜套两侧设计的断点连接线的痕迹,撕开外层保护套,术者直接接触无菌的内层显微镜套,稍作角度位置等调整后即可使用。
[0015]而在给显微镜套装镜套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污染镜套,术者不需要和巡回护士配合包套显微镜,巡回护士可以单人无接触式的包套显微镜,减少显微镜、术者污染机会,可以快速的进行套装操作,减少包套显微镜的时间浪费。
[0016]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精巧,内层显微镜套上端有扎带协助固定显微镜套,内层显微镜套依显微镜形状有松紧套环协助固定,巡回护士可直接接触外层显微镜套独立完成显微镜的包套操作,内层显微镜套和外层显微镜套之间灭菌处理,符合无菌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的整体结构(局部剖开的状态);
[0018]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分体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外层显微镜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内层显微镜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一:
[002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如图1~4所示,其组成包括:内层显微镜套1和外层显微镜套2,二者之间经过无菌处理,外层显微镜套2包附于内层显微镜套1的外部,且外层显微镜套2的顶部开口端可拆卸的连接至内层显微镜套1的套体上部分;
[0023]内层显微镜套1包括镜筒套3、转换器套4、两个物镜套5和两根扎带6,镜筒套3的顶部开口端连接两根扎带6,协助固定内层显微镜套1,镜筒套3底部连接转换器套4,转换器套4的底部具有桶底,桶底连通两个物镜套5;
[0024]镜筒套3为中空圆筒形,转换器套4为中空圆筒形;
[0025]每个物镜套5的末端为开口结构,物镜套5为中空圆筒形;
[0026]外层显微镜套2为具有开口的中空袋体。
[0027]具体实施方式二:
[0028]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如图1~4所示,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2包括两个分体套7,两个分体套7之间通过断点式对扣连接,两个分体套7之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2的纵向截面线上;
[0029]每个分体套7底部连接一根撕脱拉带8,撕脱拉带8位于每个分体套7的对接部位。
[0030]具体实施方式三:
[0031]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如图1~4所示,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2的顶部开口端的边缘是通过断点式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内层显微镜套1连接的。
[0032]具体实施方式四:
[0033]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如图1~4所示,所述的每个物镜套5与转换器套4的连接处设置一弹性圈9,用于调整物镜套5在显微镜上物镜的位置后进行固定。
[0034]具体实施方式五:
[0035]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如图1~4所示,所述的内层显微镜套1和外层显微镜套2的制作材料为透明塑料。
[0036]工作原理:
[0037]如图1~4所示,巡回护士单人将内层显微镜套1和外层显微镜套2同时由物镜端开始套装在显微镜镜筒上,利用内层显微镜套1上的扎带6将二者固定在显微镜上,并调整物镜套5在物镜上的位置,并通过弹性圈9固定位置。包套好之后,在术者需要显微镜时,沿外层显微镜套2两侧的断点连接线的痕迹撕开外层保护套,此时术者直接接触无菌的内层显微镜套1,稍作调整后即可使用。
[0038]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内层显微镜套和外层显微镜套,外层显微镜套包附于内层显微镜套的外部,且外层显微镜套的顶部开口端可拆卸的连接至内层显微镜套的套体上部分;内层显微镜套包括镜筒套、转换器套、两个物镜套和两根扎带,镜筒套的顶部开口端连接两根扎带,镜筒套底部连接转换器套,转换器套的底部具有桶底,桶底连通两个物镜套;镜筒套为中空圆筒形,转换器套为中空圆筒形,每个物镜套的末端为开口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显微镜套包括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蒋冠男尤万春陈罡王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