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载体、包含该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体系及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972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高载药量、高光热转换率及多因子响应释药功能的纳米载药体系,其采用合成纳米级中空CuS(硫化铜),通过金属硫化物与氨基的结合作用负载得到C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药物载体、包含该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体系及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载药量、高光热转换率及多因子响应释药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包含该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体系及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细胞无序分裂引起的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这些细胞超越细胞边界无限制增长,并有侵袭毗邻组织及扩散到其它器官的能力。虽然癌症的诊断及治疗技术高速发展,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类型的癌症没法治愈。目前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化疗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的药物载体设计是近年来药剂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这些药物载体通过特定的设计实现对药物的运输,并且期望在特定的靶向部位释放药物实现治疗效果,同时以最大的可能降低对正常细胞或组织的毒副作用。
[0003]纳米药物载体是指粒径在10

1000nm的一类新型载体。由于其粒径远远小于毛细血管通路,且具有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缓释控释药物和药物靶向释放等优点,纳米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
[0004]癌症治疗的第一个阶段性和突破性的目标是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最近,光热疗法的开发引起了显著关注。因为光可以被轻松的聚焦和调整,以实现局部治疗,对健康组织造成的伤害也相对较小。此外,使用光诱导治疗形式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和临床需要,按需调整给药方案(例如治疗区域、时间和剂量),因此光热治疗形式已被认定为是非侵入性、直接且准确的癌症治疗方法。
[0005]光热疗法利用光热试剂(也称为光吸收剂)将近红外光的能量转化为热量,杀死特定目标部位的癌细胞,由于光热治疗模式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近红外激发光在组织中只有轻微衰减,所以其发展迅速。此外,光热疗法克服了常规高温(外部高温)不具有选择性和导致严重副作用的缺点。由于传统的高温会在身体表面产生最大温度梯度,并且大部分能量消耗在位于健康组织的外部辐射路径上。相比之下,光热疗法具有将近红外光的能量集中在肿瘤上从而引起局部热破坏的能力,逆转了热量损失的方向(内向外热疗)并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副作用。因此,为了克服热量不均匀分布,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并相应地提高皮下肿瘤的热致死性,己经广泛探索了许多光热剂,尤其是在 NIR区域(700
‑‑
1000nm)具有强吸收的纳米材料。
[0006]近些年来,人们陆续开发出多种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药物载体材料,这种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外部照射过来的光并将其转化为热,有效结合光热疗法与化学药物治疗。但同时,在药物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中,存在多种隐患,可能严重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与应用。这些隐患如下所述:
[0007]一方面,一些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药物载体材料本身生物兼容性差,可能在体内引起不良反应,使用时对生物体正常的细胞与组织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一些材料存
在光热稳定性差,光热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无法达到有效的,持续的光热治疗的目的。
[0008]另一方面,一些药物载体材料对药物的负载能力不够,载药量偏低,这会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使用时需加大剂量,大大影响其生物安全性。并且,一些药物载体材料不具备对癌组织的特异性,难以实现材料在肿瘤组织处的富集,这不仅会使得其对肿瘤组织的杀伤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使化疗药物通过正常生理循环扩散到各个正常生理组织,对正常细胞与组织产生同样的毒害作用,对生物体产生较大的化疗副作用,严重影响其生物安全性。同时,在一些药物载体材料中,所负载的化疗药物的释放能力难以通过体内外环境进行调控,容易在生物体内非肿瘤组织处发生不可控的药物释放,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并影响化学药物治疗的效果。
[0009]常作为催化剂的硫化铜纳米粒子由于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会发生表面等离子共振实现高效的光热转化,因此在肿瘤的光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载药量、高光热转换率及多因子响应释药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包含该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体系及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药物载体,该纳米载体为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与透明质酸自组装形成的复合载体材料,其中,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与透明质酸在室温下搅拌1h,所述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为纳米中空硫化铜与叶酸聚乙二醇氨基通过金属硫化物与氨基的结合作用负载得到的,纳米中空硫化铜通过液相法制备,所述纳米药物载体负载的药物为阿霉素。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纳米中空硫化铜的制备包括:将CuCl2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PVP,利用NaOH将溶液pH调至9.0,持续搅拌下加入水合肼,常温下搅拌5min;将Na2S溶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搅拌后的溶液,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5℃反应2h,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溶液进行离心沉淀,用去离子水洗后在60℃条件下烘干。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的制备包括:取叶酸聚乙二醇氨基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CuS材料,超声4h、离心、沉淀、清洗、在60℃条件下烘干。
[0014]一种载药体系,该载药体系包含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及该纳米药物载体负载的药物;所述纳米药物载体负载的药物为阿霉素。
[0015]一种制备载药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取药物溶于缓冲液中,加入CuS

PEG,室温下避光搅拌过夜后离心、沉淀、清洗,在60℃条件下烘干,将药物负载在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上;
[0017]S2:取EDC、NHS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透明质酸在室温下搅拌 1h后,加入负载有药物的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在室温下搅拌2h后进行离心、沉淀、清洗,在60℃条件下进行烘干。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得到CuS

PEG

DOX@HA型纳米药物载体,具有对癌细胞的特异靶向性。同时该纳米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能力具有高的可控性,可同时受生物体内pH环境,透明质酸酶环境与生物体外近红外光照射环境影响,具有高的特异性与生物安全性。
CuS

PEG

DOX,室温下搅拌2h后将溶液以8000r/min的离心速度进行离心,所分离出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后,放入烘箱中,60℃条件下烘干4h,则制备得到CuS

PEG

DOX@HA材料。
[0036]利用Folate

PEG

NH2上的羧基与HA上的氨基反应可以将HA负载于材料表面,合成CuS

PEG

DOX@HA型材料,提高材料的癌细胞靶向性与药物释放可控性。CuS

PEG

DOX@HA材料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纳米载体为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与透明质酸自组装形成的复合载体材料,制备过程中,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与透明质酸在室温下搅拌1h,所述聚乙二醇改性的纳米中空硫化铜为纳米中空硫化铜与叶酸聚乙二醇氨基通过金属硫化物与氨基的结合作用负载得到的,纳米中空硫化铜通过液相法制备,所述纳米药物载体负载的药物为阿霉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中空硫化铜的制备包括:将CuCl2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PVP,利用NaOH将溶液pH调至9.0,持续搅拌下加入水合肼,常温下搅拌5min;将Na2S溶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搅拌后的溶液,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5℃反应2h,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溶液进行离心沉淀,用去离子水洗后在60℃条件下烘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波刘浩邓怡杨红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