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患者手术麻醉后用的苏醒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麻醉科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为一种小儿患者手术麻醉后用的苏醒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儿进行吸入麻醉后,由于自身肝肾功能代谢较为缓慢,所以在术后两小时内比较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在手术后需要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吸氧。需要将小儿的头部尽量向后仰并且予以侧卧位。在出现呕吐时需要及时将分泌物清除,并准备好相关的急救药物和器械。需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呼吸状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疼痛症状明显时,可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尽量保持小儿安静,避免烦躁以减少耗氧量。在医学中通常指术后麻醉的恢复期,麻醉手术后患者需入住麻醉后恢复室进行集中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才可转回病房。随着全麻手术的广泛应用,全麻后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全麻苏醒期躁动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指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并出现不适当行为,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是部分小儿患者在苏醒期间会因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患者手术麻醉后用的苏醒护理装置,包括床架(1)、底盘(2)、软棉垫(5)和电动伸缩杆(4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的上端靠近四角处均焊接有竖块(6),两组所述竖块(6)的中间靠近上边缘位置处均设置有半圆管(10),所述竖块(6)的一端设置有电机(12),所述半圆管(10)的外侧壁套设有一号移动座(13),所述一号移动座(13)的下方设置有二号移动座(14),所述半圆管(10)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5),所述双向螺纹杆(15)的一端贯穿竖块(6)与电机(12)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一号移动座(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箱(16),所述一号移动座(13)和二号移动座(14)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17),所述一号移动座(1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圆环(18),所述螺纹圆环(18)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弧块(19),所述连接弧块(19)的另一端与一号移动座(13)的内部侧壁相固定,所述双向螺纹杆(15)设置螺纹圆环(18)的内部,所述螺纹圆环(18)与双向螺纹杆(15)螺纹连接;所述外箱(16)的上端靠近左侧边缘位置处设置有顶板(20),所述外箱(16)的内部且位于顶板(20)的下端设置有移动块(21),所述移动块(21)的上端焊接有滑动凸板(22),所述顶板(20)的右侧开设有凹形槽,所述滑动凸板(22)活动安装在凹形槽的内部,所述外箱(16)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25),所述外箱(16)的内部设置有推板(26),所述外箱(16)的内部靠近右侧壁处设置有密封移动板(28),所述外箱(16)的上端位于左侧边缘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密封板(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患者手术麻醉后用的苏醒护理装置,所述密封移动板(28)的上端焊接有长块(31),所述密封移动板(28)的前后端均安装有横块(32),所述外箱(16)的内部前后侧壁均开设有横槽(33),两组所述横块(32)分别活动安装在两组横槽(33)的内部,两组所述推板(26)的上端与移动块(21)的下端相固定,两组所述移动块(21)位于长块(31)的左右两侧,所述外箱(16)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竖滑块(30),所述竖滑块(30)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弧板(34),所述竖滑块(30)的内部前后侧壁均设置有摩擦板(35),所述竖滑块(30)的内部靠近两组摩擦板(35)的左侧方设置有长板(36),两组所述摩擦板(35)的中间设置有气囊(37),所述限位弧板(34)的一端贯穿竖滑块(30)与长板(36)的一端相固定,所述长板(36)的一端与气囊(37)的一端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患者手术麻醉后用的苏醒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6)的内部前后侧壁均开设有滑槽(27),四组所述滑槽(27)分别开设在外箱(16)的内部前后侧壁,四组所述竖滑块(30)分别安装在收集箱(25)的前后端,四组所述竖滑块(30)分别活动安装在四组滑槽(27)的内部,两组所述竖块(6)的中间且位于半圆管(10)的下方设置有顺导杆(11),所述顺导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亚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