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962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第一筒体位于第二筒体的内侧,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腔,第一腔位于第二筒体内且位于第一筒体外;沿平行于第一筒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至少部分第一筒体的侧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第一集流管对应第一凹部设置;在与第一筒体的轴线垂直的第一平面上,第一凹部的投影呈U形状,第一集流管的投影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部的投影的U形空间。本申请中,在第二筒体直径不变的情况下,第一筒体的其他部位可以较为靠近第二筒体,使得第一筒体的容积足够大,对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使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和第一筒体内的冷媒储存量较为均衡。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理系统。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系统中,采用中间换热器对冷凝器出来的高温冷媒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进行换热,以使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温度升高,制冷模式下还可以使节流前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率。多数压缩机只能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如果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会造成液击,损坏压缩机。为了避免压缩机被液击,在压缩机之前安装气液分离器。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集换热和气液分离功能为一体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及位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夹层腔,气液分配组件位于内筒体的内侧,换热组件位于夹层腔内,进入夹层腔中的冷媒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制冷模式下可以降低流入膨胀阀的冷媒温度,提高制冷效果,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压缩机液击现象。在外筒体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换热组件的集流管直径大则会导致内筒体的容积小,内筒体储存的冷媒量小,换热组件的集流管的直径小,内筒体的容积大,则内筒体储存的冷媒量多,但是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会变差,如何保证内筒体的冷媒储存量和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之间找到均衡,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性能和冷媒储存量均衡的气液分离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换热组件,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外;所述换热组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所述第一集流管对应所述第一凹部设置;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一集流管在第一平面具有投影,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呈U形状,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投影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的U形空间。
[0006]本申请中,至少部分第一筒体的侧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在第一平面上,第一集流管的投影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部的投影的U形空间,在第二筒体直径不变的情况下,第一筒体的其他部位可以较为靠近第二筒体,使得第一筒体的容积足够大,对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使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和第一筒体内的冷媒储存量较为均衡。
[0007]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装置,所述气液分配组件接于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所述换热组件接于所述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筒体未显示;
[0010]图3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示出的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气液分配组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第一导流部未显示;
[0013]图6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
[0014]图7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
[0015]图8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第一导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9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第二导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器一实施例的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0019]图12是第二筒体的外轮廓、第一集流管的外轮廓、第二集流管的外轮廓及套管的外轮廓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一实施例的简易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的外表面与第二集流管的外表面相切,第一集流管的外表面和第二集流管的外表面均与第二筒体的内表面相切,第一筒体的外轮廓未显示;
[0020]图13是第二筒体的外轮廓、第一集流管的外轮廓、第二集流管的外轮廓及套管的外轮廓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一实施例的简易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的外表面与第二集流管的外表面相切,第一集流管的外表面和第二集流管的外表面均与套管的外表面大致相切,第一筒体的外轮廓未显示;
[0021]图14是第二筒体的外轮廓、第一集流管的外轮廓、第二集流管的外轮廓及套管的外轮廓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一实施例的简易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的投影的中心和第二集流管的投影的中心重合,第一筒体的外轮廓未显示;
[0022]图15是第二筒体的外轮廓、第一集流管的外轮廓、第二集流管的外轮廓及套管的外轮廓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一实施例的简易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的外表面和第二集流管的外表面均与套管的外表面大致相切,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相对于第二筒体的一条直径对称设置,第一筒体的外轮廓未显示;
[0023]图16是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此时热管理系统处于制冷模式。
[0024]其中:100、气液分离器;200、蒸发器;300、压缩机;400、冷凝器;500、节流装置;
[0025]10、第一腔;20、第二腔;30、第三腔;40、通道;
[0026]1、第一筒体;11、第一侧壁;111、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
[0027]2、第二筒体;
[0028]3、第一导流部;31、第一部件;311、第一端面;312、第二端面;313、第一台阶面;314、第一侧壁面;315、第二侧壁面;32、第二部件;321、第三端面;322、第四端面;323、第二台阶面;324、第三侧壁面;325、第四侧壁面;33、第一通孔;331、第一延伸部;34、第二通孔;
341、第二延伸部;35第三通孔;36、第五通孔;
[0029]4、第二导流部;41、第三部件;42、第四部件;43、第四通孔;44、第六通孔;
[0030]5、气液分配组件;51、导流管;52、连接管;53、套管;54、第一板;541、主体部;542、外延部;
[0031]6、换热组件;61、第一集流件;62、第二集流件;63、换热管;64、换热件;641、第一换热件;642、第二换热件;
[0032]71、第一支撑件;72、第二支撑件;721、滤网;722、支架;73、第一连接件;
[0033]8、隔热组件;9、导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以及换热组件(6),所述第一筒体(1)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侧,所述气液分离器(100)具有第一腔(10),所述第一腔(10)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内,所述第一腔(10)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外;所述换热组件(6)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10),所述换热组件(6)包括第一集流管(61),所述第一集流管(61)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61)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筒体(1)的侧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所述第一集流管(61)对应所述第一凹部设置;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一集流管(61)在第一平面具有投影,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呈U形状,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投影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的U形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6)包括第二集流管(62),所述第二集流管(6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集流管(62)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6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62)并列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62)对应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集流管(62)的投影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的U形空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6)包括第二集流管(62),所述第二集流管(6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集流管(62)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61)、所述第二集流管(62)及所述第二筒体(2)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投影的外轮廓形状均为圆形;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筒体(2)的投影的外轮廓的中心标记为A,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投影的外轮廓的中心和所述第二集流管(62)的投影的外轮廓的中心的连线的中点标记为B,A点至B点的连线及其延长线形成射线LI;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投影的外轮廓具有一切点标记为C,C点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61)远离射线LI一侧,A点至C点的切线及其延长线形成射线L2,L1与L2之间形成夹角R1,所述夹角R1的取值范围为5
°
≤R1≤120
°
;所述第二集流管(62)的投影的外轮廓具有一切点标记为D,D点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62)远离射线LI一侧,A点至D点的切线及其延长线形成射线L3,L1与L3之间形成夹角R2,所述夹角R2的取值范围为5
°
≤R2≤120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大小为D1,8mm≤D1≤16mm;所述第二集流管(62)的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大小为D2,8mm≤D2≤16mm;所述第二筒体(2)的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大小为D3,50mm≤D3≤100mm;所述第一集流管(6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62)并列并相切设置,所述夹角R1的取值范围为10
°
≤R1≤60
°
,所述夹角R2的取值范围为10
°
≤R2≤60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表面相切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6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表面相切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集流管(62)的外表面相切设置,所述夹角R1的取值范围为10
°
≤R≤56
°
,所述夹角R2的取值范围为10
°
≤R2≤56
°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横
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套管(53),所述套管(53)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内部,在第一平面上,所述套管(53)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筒体(2)的投影的中心重合,所述套管(53)的投影的外轮廓的直径大小为D4,16mm≤D4≤25mm,0.15≤D4/D3≤0.5;所述第一集流管(61)的外表面与所述套管(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锋李理董军启王美许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