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955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支撑框和设于支撑框的第一光源、第一导光板和收光棱镜;第一光源设于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收光棱镜设于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收光棱镜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逆棱镜和透明件,透明件设于逆棱镜的入光侧,透明件的折射率小于逆棱镜的折射率,透明件具有靠近第一导光板的近侧面,近侧面为光滑面。本申请中:透明件的折射率小于逆棱镜的折射率,有助于将收光棱镜整体的等效折射率调节至所需,从而达到所需的收光目的;由于透明件的近侧面为光滑面,有助于减小收光棱镜与第一导光板之间的摩擦干涉,从而有效避免因收光棱镜刮伤第一导光板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下降。一导光板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下降。一导光板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一般包括支撑框、光源、导光板、逆棱镜和光学膜片等结构。当显示装置进行可靠性测试、或者显示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振动容易带动逆棱镜与导光板产生相对滑动,导致逆棱镜的棱镜结构刮伤导光板,造成导光板出光缺陷,降低背光模组整体的出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模组中的逆棱镜容易刮伤导光板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支撑框和设于所述支撑框的第一光源、第一导光板和收光棱镜;
[0005]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
[0006]所述收光棱镜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收光棱镜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逆棱镜和透明件,所述透明件设于所述逆棱镜的入光侧,所述透明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逆棱镜的折射率,所述透明件具有相对所述逆棱镜更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近侧面,所述近侧面为光滑面。
[0007]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08]第二导光板,设于所述收光棱镜的出光侧,所述第二导光板设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用于将经所述收光棱镜射入的光线折射至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射出;以及,
[0009]第二光源,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可选择性地使能。
[0010]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逆棱镜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件的折射率之间的比值不小于1.3且不大于1.6。
[0011]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近侧面为平直面、弧面或者呈平滑过渡的凹凸面。
[001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透明件覆盖所述逆棱镜的入光侧的全部区域或者局部区域。
[0013]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逆棱镜包括第一棱镜段和第二棱镜段,所述透明件覆盖所述第一棱镜段的入光侧;
[0014]所述第一棱镜段和所述透明件二者的等效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棱镜段的折射率保持相当。
[0015]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收光棱镜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近侧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间隔设置。
[0016]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近侧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面抵接适配。
[0017]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透明件的制成材料为光固化胶。
[001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支撑框和设于所述支撑框的第一光源、第一导光板和收光棱镜;
[0019]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
[0020]所述收光棱镜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收光棱镜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逆棱镜和透明件,所述透明件设于所述逆棱镜的入光侧,所述透明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逆棱镜的折射率,所述透明件具有相对所述逆棱镜更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近侧面,所述近侧面为光滑面。
[0021]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进入第一导光板内部,在第一导光板内的网点结构的作用下发生散射后,从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均匀射向透明件的入光侧,而后在逆棱镜的作用下实现折射并均匀出光。所述透明件的折射率小于逆棱镜的折射率,有助于将收光棱镜整体的等效折射率调节至所需,从而达到所需的收光目的;同时,当振动作用带动收光棱镜相对第一导光板滑动时,由于透明件的近侧面为光滑面,相对逆棱镜的入光侧具有更小的摩擦系数,且基本无尖锐结构,这有助于减小收光棱镜与第一导光板之间的摩擦干涉,从而有效避免因收光棱镜刮伤第一导光板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下降;此外,收光棱镜中的逆棱镜和透明件连接成一体,也即逆棱镜和透明件保持固定而基本无相对位移,确保逆棱镜不会刮伤透明件,且不增加背光模组的装配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3]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近侧面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支撑框(附图未标示)和设于所述支撑框的第一光源100、第一导光板200和收光棱镜300;所述第一光源100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200的入光侧;所述收光棱镜300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200的出光侧,所述收光棱镜300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逆棱镜310和透明件320,所述透明件320设于所述逆棱镜310的入光侧,所述透明件32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逆棱镜310的折射率,所述透明件320具有相对所述逆棱镜310更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200的近侧面321,所述近侧面321为光滑面。
[0029]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第一光源100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200的入光侧进
入第一导光板200内部,在第一导光板200内的网点结构210的作用下发生散射后,从第一导光板200的出光侧均匀射向透明件320的入光侧,而后在逆棱镜310的作用下实现折射并均匀出光。所述透明件320的折射率小于逆棱镜310的折射率,有助于将收光棱镜300整体的等效折射率调节至所需,从而达到所需的收光目的;同时,当振动作用带动收光棱镜300相对第一导光板200滑动时,由于透明件320的近侧面321为光滑面,相对逆棱镜310的入光侧具有更小的摩擦系数,且基本无尖锐结构,这有助于减小收光棱镜300与第一导光板200之间的摩擦干涉,从而有效避免因收光棱镜300刮伤第一导光板200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下降;此外,收光棱镜300中的逆棱镜310和透明件320连接成一体,也即逆棱镜310和透明件320保持固定而基本无相对位移,确保逆棱镜310不会刮伤透明件320,且不增加背光模组的装配复杂度。
[0030]在本申请中,所述支撑框包括背板及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背板连接,并沿着所述背板的周向环绕,以与所述背板共同限定出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光源100、所述第一导光板200及所述收光棱镜300共同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第一导光板200和所述收光棱镜300沿所述安装槽的槽深方向依次设置。
[0031]所述背光模组可以是直下式结构。此时,所述第一光源100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200背对所述收光棱镜300的一侧,也即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一导光板200之间,并朝向所述第一导光板200出光。所述第一导光板200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和设于所述支撑框的第一光源、第一导光板和收光棱镜;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所述收光棱镜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收光棱镜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逆棱镜和透明件,所述透明件设于所述逆棱镜的入光侧,所述透明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逆棱镜的折射率,所述透明件具有相对所述逆棱镜更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近侧面,所述近侧面为光滑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光板,设于所述收光棱镜的出光侧,所述第二导光板设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用于将经所述收光棱镜射入的光线折射至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射出;以及,第二光源,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可选择性地使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棱镜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件的折射率之间的比值不小于1.3且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坤刘凡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