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韧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924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包括有如下的治疗流程和步骤:S1:患者左侧卧位,背部靠近床缘,保持背平面与床面垂直、屈颈抱膝,使椎间隙增宽;S2:在步骤S1的基础之上,找到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上的腰椎棘突,取此上位或下位椎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针对抗抑郁症药物在受限于首过效应,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从而降低抗抑郁症药物的效果,利用腰椎穿刺的原理,通过将抗抑郁症药物从腰椎处穿刺注射进去,借助脑脊液将抗抑郁症药物之间输送到血液和脑脊液中,以此实现绕过首过效应,让药物的抗抑郁性作用在患者的痛觉脑区。让药物的抗抑郁性作用在患者的痛觉脑区。让药物的抗抑郁性作用在患者的痛觉脑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理疾病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临床可见心情低落和现实过得不开心,情绪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更有自杀倾向和行为,患者患有躯体化症状,胸闷,气短,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动,有明显的焦虑感,更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状。
[0003]虽说抑郁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古希腊时代就有记载,但直到晚近,现代医学对付精神类疾病的手段仍旧非常有限,第一个具有抗抑郁效果的化合物直到1954年才由几位肺病临床医生意外发现;而抑郁症单胺假说在1970年代初期成功地促进了第二代抗抑郁剂的诞生。当时关于丙咪嗪和另外两个含叔胺基团的TCA药物阿米替林及氯米帕明的实验表明,它们对5

羟色胺回收的抑制程度要比对去甲肾上腺素回收的抑制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0004]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效应,为了降低“首过效应”对抗抑郁药物的影响,现提出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有如下的治疗流程和步骤:
[0007]S1:患者左侧卧位,背部靠近床缘,保持背平面与床面垂直、屈颈抱膝,使椎间隙增宽;
[0008]S2:在步骤S1的基础之上,找到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上的腰椎棘突,取此上位或下位椎间隙,选取L3

L4椎间隙为穿刺点,并用记号笔标记;
[0009]S3:在步骤S2的基础之上,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3次或以上,直径15公分左右,范围包含上下两个椎间隙;
[0010]S4:在步骤S3消毒完成之后,将辅助定位装置固定在两个椎间隙之间,铺设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穿刺针于背部垂直刺入(且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在感知到阻尼感之后继续进针直到阻尼感消失,插入针芯,注射药物,让抗抑郁药物通过腰椎中的脑脊液进入到大脑中,实现精准给药;
[0011]S5:在步骤S4中的药物注射完成之后,依次拔出针芯和穿刺针,缝合创口,碘伏消毒穿刺点,覆盖纱布包扎。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有如下的腰椎穿刺装置,其中包含有腰椎穿刺针结构和穿刺辅助定位结构,腰椎穿刺针结构包括有穿刺套筒和穿刺针芯,穿刺套筒的一端于穿刺针芯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穿刺针芯的另一端斜面向上,穿刺套筒的另一端于装有药物的注射针筒连接;穿刺辅助定位结构包括有透明矩形板、辅助孔、硅胶吸盘、圆柱体、排气口、锥形腔室、硅胶圆球、圆柱形腔室和活动圆柱,辅助孔等距离开设在透明矩形板上,圆柱体固定在透明矩形板的两端,锥形腔室和圆柱形腔室相互贯通均开设在圆柱体的内部中,活动圆柱在圆柱形腔室的内腔中活动连接,硅胶圆球在锥形腔室的内腔中活动连接,排气口的开设在圆柱体的一侧且于锥形腔室和圆柱形腔室贯通,圆柱体的另一侧则于硅胶吸盘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硅胶吸盘和活动圆柱均开设有于圆柱形腔室和锥形腔室贯通的圆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锥形腔室的竖截面呈锥形,且锥形腔室较小的端口朝向圆柱形腔室,较大的端口远离圆柱形腔室。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4中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抗抑郁药物为第二代抗抑郁剂。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中针对抗抑郁症药物在受限于首过效应,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从而降低抗抑郁症药物的效果,利用腰椎穿刺的原理,通过将抗抑郁症药物从腰椎处穿刺注射进去,借助脑脊液将抗抑郁症药物之间输送到血液和脑脊液中,以此实现绕过首过效应,让药物的抗抑郁性作用在患者的痛觉脑区。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中辅助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的穿刺辅助定位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的腰椎穿刺针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的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腰椎穿刺针结构;11、穿刺套筒;12、穿刺针芯;2、穿刺辅助定位结构;21、透明矩形板;22、辅助孔;23、硅胶吸盘;24、圆柱体;25、排气口;26、锥形腔室;27、硅胶圆球;28、圆柱形腔室;29、活动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做出更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以下介绍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几个优选的具体实施例。
[0028]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本文所引用的各种出版物、专利和公开的专利说明书,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包括有如下的治疗流程和步骤:S1:患者左侧卧位,背部靠近床缘,保持背平面与床面垂直、屈颈抱膝,使椎间隙增宽;S2:在步骤S1的基础之上,找到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上的腰椎棘突,取此上位或下位椎间隙,选取L3

L4椎间隙为穿刺点,并用记号笔标记;S3:在步骤S2的基础之上,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3次或以上,直径15公分左右,范围包含上下两个椎间隙;S4:在步骤S3消毒完成之后,将辅助定位装置固定在两个椎间隙之间,铺设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穿刺针于背部垂直刺入(且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在感知到阻尼感之后继续进针直到阻尼感消失,插入针芯,注射药物,让抗抑郁药物通过腰椎中的脑脊液进入到大脑中,实现精准给药;S5:在步骤S4中的药物注射完成之后,依次拔出针芯和穿刺针,缝合创口,碘伏消毒穿刺点,覆盖纱布包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穿刺的精准给药的心理疾病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下的腰椎穿刺装置,其中包含有腰椎穿刺针结构(1)和穿刺辅助定位结构(2),腰椎穿刺针结构(1)包括有穿刺套筒(11)和穿刺针芯(12),穿刺套筒(11)的一端于穿刺针芯(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穿刺针芯(12)的另一端斜面向上,穿刺套筒(11)的另一端于装有药物的注射针筒连接;穿刺辅助定位结构(2)包括有透明矩形板(21)、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冰路佚李为罗林
申请(专利权)人:赵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