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和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92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和施工方法,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包括楼板基层和面板层,以及在楼板基层和面板层之间由下到上分布的地暖层、地暖保护层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地暖层包括挡水堰、地漏和地暖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可以解决建筑内卧室或客厅区域可能发生的漏水问题;(2)楼板基层上表面的防水层由铝箔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既可以防止楼板基层漏水,又可以起到向上反射热量的作用;(3)在楼板基层上的防水层上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圆石覆盖层,然后向地暖层浇筑豆石混凝土;这样面板层的积水在下行至楼板基层上的防水层时,能够在防水层上流动并最终由地漏排出。排出。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大型公建或小区普遍使用地暖,若遇阳台、卫生间或厨房的水溢流至卧室或客厅内,或因地暖管破裂地暖水流出,都可能导致水进入面板层下的地暖层,然后顺着地暖层流淌至其他区域,最终整个建筑平面都有积水的可能,严重时会导致建筑内多个区域漏水。综上,考虑在建筑物内设置防水分区的方法以降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的水进入面板层下的地暖层,然后顺着地暖层流淌至其他区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和施工方法。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所述建筑物内防水分区设在邻近卫生间、阳台或厨房的区域;所述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包括建筑物内楼层地面的楼板基层和面板层,以及在所述楼板基层和面板层之间由下到上分布的地暖层、地暖保护层和水泥砂浆找平层;所述地暖层包括挡水堰、地漏和地暖管路;所述挡水堰铺设在楼板基层上表面并处于防水分区外周;所述地漏安装在防水分区范围内的楼板基层上,所述楼板基层与地漏对应处开设有竖直通孔;所述地漏下端通过水管与建筑排水主管连通;所述地暖管路安装在挡水堰内部,所述挡水堰开设有水平通孔供地暖管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
[0005]作为优选,所述楼板基层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由铝箔防水卷材铺设而成。
[0006]作为优选,所述挡水堰包括多条长方体石料,多个所述长方体石料采用水泥铺贴方式固定在楼板基层上表面的防水层上方。
[0007]作为优选,所述石料为大理石、砂岩或花岗岩石料。
[0008]作为优选,所述地暖保护层为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面板层为木地板层或地板砖层。
[0010]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施工得到上述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步骤一选择建筑物内邻近卫生间、阳台或厨房的区域设置防水分区;步骤二在防水分区内的楼板基层上开设竖直通孔然后安装地漏;所述地漏下端通过水管与建筑排水主管连通;步骤三在防水分区内的楼板基层上表面铺设防水层;然后采用水泥铺贴方式将挡水堰的多个石料固定在防水层上表面;步骤四对挡水堰的石料与楼板基层上的防水层的接缝进行防水施工;
步骤五在挡水堰内水平安装地暖管路;所述挡水堰开设有水平通孔供地暖管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步骤六地暖保护层施工,把地漏上口用圆石覆盖,然后向地暖层浇筑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时,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上端面高于挡水堰上端面;步骤七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及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设面板层。
[0011]作为优选,步骤四中对所述挡水堰的石料横向两侧与防水层的接缝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和施工方法可以解决建筑内卧室或客厅区域可能发生的漏水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中地暖层包括挡水堰、地漏和地暖管路,地暖层中的上述防水结构使得用户不用担心卧室或客厅区域的水下漏或者沿着地暖层流淌至其他区域;(3)楼板基层上表面的防水层由铝箔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既可以防止楼板基层漏水,又可以起到向上反射热量的作用;(4)建筑物内防水分区施工方法中在地暖保护层施工中,在楼板基层上的防水层上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圆石覆盖层,然后向地暖层浇筑豆石混凝土;这样面板层的积水在下行至楼板基层上的防水层时,能够在防水层上流动并最终由地漏排出。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中楼板基层和地暖层示意图一;图2 为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示意图;图3为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中楼板基层和地暖层示意图二;图4为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中楼板基层上安装的地漏示意图;图5为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中地暖层俯视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基层;2—地暖层,21—挡水堰,22—地漏,23—地暖管路;3—地暖保护层;4—水泥砂浆找平层,5—面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

图5对实施例1中的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如图2所示,建筑物内防水分区设在邻近卫生间、阳台或厨房的区域;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包括建筑物内楼层地面的楼板基层1和面板层5,以及在楼板基层1和面板层5之间由下到上分布的地暖层2、地暖保护层3和水泥砂浆找平层4。
[0018]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地暖层2包括挡水堰21、地漏22和地暖管路23;挡水堰21铺设在楼板基层1上表面并处于防水分区外周;地漏22安装在防水分区范围内的楼板基层1上,楼板基层1与地漏22对应处开设有竖直通孔;地漏22下端通过水管与建筑排水主管连通;地暖管路23安装在挡水堰21内部,挡水堰21开设有水平通孔供地暖管路23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
[0019]楼板基层1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由铝箔防水卷材铺设而成。
[0020]如图1和图3所示,挡水堰21包括多条长方体石料,多个长方体石料采用水泥铺贴方式固定在楼板基层1上表面的防水层上方。
[0021]石料为大理石石料。地暖保护层3为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22]面板层5为木地板层。
[002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石料为花岗岩石料。面板层5为地板砖层。
[0024]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施工得到上述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步骤一选择建筑物内邻近卫生间、阳台或厨房的区域设置防水分区;步骤二在防水分区内的楼板基层1上开设竖直通孔然后安装地漏22;地漏22下端通过水管与建筑排水主管连通;步骤三在防水分区内的楼板基层1上表面铺设防水层;然后采用水泥铺贴方式将挡水堰21的多个石料固定在防水层上表面;步骤四对挡水堰21的石料与楼板基层1上的防水层的接缝进行防水施工;步骤五在挡水堰21内水平安装地暖管路23;挡水堰21开设有水平通孔供地暖管路23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步骤六地暖保护层施工,把地漏22上口用圆石覆盖,然后向地暖层2浇筑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时,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上端面高于挡水堰21上端面;步骤七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及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设面板层5。
[0025]步骤四中对挡水堰21的石料横向两侧与防水层的接缝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内防水分区设在邻近卫生间、阳台或厨房的区域;所述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包括建筑物内楼层地面的楼板基层(1)和面板层(5),以及在所述楼板基层(1)和面板层(5)之间由下到上分布的地暖层(2)、地暖保护层(3)和水泥砂浆找平层(4);所述地暖层(2)包括挡水堰(21)、地漏(22)和地暖管路(23);所述挡水堰(21)铺设在楼板基层(1)上表面并处于防水分区外周;所述地漏(22)安装在防水分区范围内的楼板基层(1)上,所述楼板基层(1)与地漏(22)对应处开设有竖直通孔;所述地漏(22)下端通过水管与建筑排水主管连通;所述地暖管路(23)安装在挡水堰(21)内部,所述挡水堰(21)开设有水平通孔供地暖管路(23)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基层(1)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由铝箔防水卷材铺设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堰(21)包括多条长方体石料,多个所述长方体石料采用水泥铺贴方式固定在楼板基层(1)上表面的防水层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料为大理石、砂岩或花岗岩石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内防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帅李昱张仁举李国溪尚坤盛许祥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市水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