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889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涉及储能逆变器领域,通过在储能逆变器的一端增加智能负载端口,用于连接次要负载,通过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接收高电平信号,并利用高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供电控制电路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利用低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其实现了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灵活控制。了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灵活控制。了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灵活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逆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场储能逆变器已经实现了在离网时通过负载输出端口给主要负载供电,储能逆变器输出的电能主要来自电池与光伏,目前当储能逆变器的电池电量被充满时额外的光伏能量不能被次要负载消耗,此时便造成了能量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伏,再者当有电网接入时仍然只能给主要负载供电而无法同时给次要负载供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可以灵活控制主要负载和次要负载的供电状态,同时也提升了光伏的利用率,产生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灵活控制主要负载和次要负载的供电状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所述储能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有电池储能器,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所述电池储能器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后输入次要负载,所述电池储能器包括电池与光伏;所述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
[0004]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其包括与智能负载端口以及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智能负载端口的输出状态;
[0005]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对电池储能器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并按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在滤波后输入单片机以得到处理后的电池电压信号;
[0006]单片机,用于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0007]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以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还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以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储能逆变器的另一端除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外还包括有:连接主要负载的负载端口,用于不间断的向主要负载输出电能;
[0009]电网接入口,用于并入电网。
[0010]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0011]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当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
[0012]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负载端口与负载端口均包括:零线接口、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
[0013]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包括:
[0014]第一五继电器、第一六继电器、第一七继电器与第一八继电器,其中:
[0015]所述第一五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
[0016]所述第一六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零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零电阻的另一端、第三零八电阻、第三零九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0017]所述第一七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一二电阻、第三一三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0018]所述第一八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八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一六电阻、第三一七电阻、第三一五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0019]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第二九电流传感器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0020]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0021]第二一四排阻,所述第二一四排阻的第七引脚与单片机的第一三四引脚连接,以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一四排阻的第八引脚同时与第一七五排阻的第一引脚、与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七五排阻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均接地;所述与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零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入正极电源;所述与门的第三引脚与第二五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五九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的一端、第一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的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个继电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其中,第二一四排阻用于对单片机
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进行限流,并在限流后通过与门与正极电源相与,在相与后通过第二六五电阻与第二五九电阻进行分压以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导通或者断开第一六三极管中集电极与发射机的连通通道,以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实现对次要负载的智能供电。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方法,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步骤:
[0023]S01: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并入信号,若否,则进入下一步骤,若是,则进入步骤S05;
[0024]S02:通过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并判断电池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否,进入S03步骤,若是,进入S04步骤;
[0025]S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吸合,以使交流电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入次要负载,并返回步骤S02;所述交流电即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逆变后得到的电能;
[0026]S04: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0027]S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有电池储能器,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所述电池储能器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后输入次要负载,所述电池储能器包括电池与光伏;所述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其包括与智能负载端口以及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智能负载端口的输出状态;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对电池储能器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并按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在滤波后输入单片机以得到处理后的电池电压信号;单片机,用于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以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还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以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的另一端除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外还包括有:连接主要负载的负载端口,用于不间断的向主要负载输出电能;电网接入口,用于并入电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当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负载端口与负载端口均包括:零线接口、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五继电器、第一六继电器、第一七继电器与第一八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五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所述第一六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零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零电阻的另一端、第三零八电阻、第三零九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七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德海张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