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88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属于健身器具技术领域,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内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顶部正面的两侧铰接有固定支架;在跑步机运输的过程中,当运输工具出现左右摇晃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使驱动电机同步左右摇晃,驱动电机会带动固定支架左右摇晃,固定支架带动滑动支架左右摇晃,滑动支架带动移动杆进行左右移动,移动杆在左右移动时会分别压缩和拉伸固定管内腔两侧的减震弹簧,在减震弹簧和减震阻尼器的配合进行缓冲和减震,降低了驱动电机内部的转子左右移动的冲击力,避免了转子对前端盖以及胶木端盖造成的损坏,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防撞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具
,具体为一种马达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健身器材,而且是当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跑步机通常会安装心率检测装置,以便于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保持科学健身已经是十分普及的概念,运动时心率是人体状态最好的显示器,将自己的运动心率控制在合理目标值范围,可以轻松达到减肥效果同时避免了运动过渡带来的伤害,而且更重要的是,运动可以锻炼人的心肺功能,运动适量长期坚持,可以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
[0003]现有跑步机内的驱动电机一般是采用直流电机,电机通常安装在跑步机机台内的支架上,跑步机在搬运以及运输过程中,如果机台左侧朝向地面不慎跌落,电机中的飞轮和转子在跌落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将冲击胶木端盖,导致胶木端盖和轴承损坏;反之,如果机台右侧朝向地面不慎跌落,电机中的飞轮和转子在跌落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将冲击前端盖,导致前端盖以及轴承损坏,同时跑步机整机在运输过程中,因运输工具的左右摇晃、颠簸,同时由于电机的外壳是固定不动的,所以电机中的转子也会轴向移动,对前端盖以及胶木端盖产生冲击,导致零部件损坏,从而导致返工率高,浪费人工成本,不能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如未能及时发现损坏的器件并及时处理,将导致跑步机稳定性差,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马达防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具备可以对马达进行减震和缓冲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包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内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顶部正面的两侧铰接有固定支架,所述滑动支架顶部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支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碟簧,所述固定管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内端分别与滑动支架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外端连接有支板,所述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管内腔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表面且位于支撑板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外侧和支板的内侧连接,所述支板的外侧连接有减震阻尼器,所述减震阻尼器的外端分别与固定管内腔的两侧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滑动支架包括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内侧分别与固定管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内侧分别连接有加固板和移动板,所述加固板位于固定管的一侧,所述移动板位于固定管的内腔且移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固定管并延伸至固定管的外部分别与第一滑板的底部和第二滑板的顶
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分别与移动杆的内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固定支架底部的背面铰接,所述套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贯穿套管并延伸至套管的外部与加固板的顶部铰接,所述套管内腔的顶部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所述套管内腔的顶部且位于缓冲弹簧的内侧连接有缓冲阻尼器,所述缓冲阻尼器的底端与伸缩杆的顶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背面与固定支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转子,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前端盖,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胶木端盖,所述前端盖和胶木端盖通过螺栓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的两端分别贯穿外壳、前端盖和胶木端盖并分别延伸至前端盖和胶木端盖外部,所述转子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且分别位于前端盖和胶木端盖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碟簧分别设置与第一轴承与前端盖之间和第二轴承与胶木端盖之间,所述转子的顶端连接有飞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固定管的正面和背面且分别位于滑块的对应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固定螺帽,所述固定管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的顶部依次贯穿固定管、移动板和固定螺帽并延伸至固定螺帽的内腔。
[0011]优选的,所述支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固定管内腔的顶部和底部且分别位于限位块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两侧的顶部均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套管内腔的两侧且分别位于定位块的对应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正面和背面且位于移动板的对应处均开设有开口,所述移动板的表面与开口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支架、滑动支架、移动杆、支板、支撑板、减震弹簧和减震阻尼器的设置,在跑步机运输的过程中,当运输工具出现左右摇晃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使驱动电机同步左右摇晃,驱动电机会带动固定支架左右摇晃,固定支架带动滑动支架左右摇晃,滑动支架带动移动杆进行左右移动,移动杆在左右移动时会分别压缩和拉伸固定管内腔两侧的减震弹簧,在减震弹簧和减震阻尼器的配合进行缓冲和减震,降低了驱动电机内部的转子左右移动的冲击力,避免了转子对前端盖以及胶木端盖造成的损坏,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缓冲机构和碟簧的设置,在跑步机运输的过程中,当运输工具出现颠簸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使驱动电机进行上下震动,驱动电机带动固定支架上下震动,在缓冲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对固定支架进行缓冲,同时即可对驱动电机进行缓冲,降低了驱动电机因震动而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驱动电机内部的转子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保护了驱动电机内部的零部件,降低了返工率,节省了人工成本,碟簧的设置,可以对驱动电机内部转子进行二次缓冲,降低转子左右移动时对前端盖和胶木端盖的冲击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管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电机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碟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U型支架;2、固定管;3、滑动支架;4、固定支架; 5、缓冲机构;6、驱动电机;7、碟簧;8、移动杆;9、支板;10、支撑板;11、减震弹簧;12、减震阻尼器;301、第一滑板;302、第二滑板;303、加固板;304、移动板;501、套管;502、伸缩杆; 503、缓冲弹簧;504、缓冲阻尼器;601、外壳;602、转子;603、前端盖;604、胶木端盖;605、第一轴承;6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包括U型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1)内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架(3),所述滑动支架(3)顶部正面的两侧铰接有固定支架(4),所述滑动支架(3)顶部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5),所述固定支架(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碟簧(7),所述固定管(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的内端分别与滑动支架(3)连接,所述移动杆(8)的外端连接有支板(9),所述移动杆(8)的表面套设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管(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所述移动杆(8)的表面且位于支撑板(10)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弹簧(11),所述减震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0)的外侧和支板(9)的内侧连接,所述支板(9)的外侧连接有减震阻尼器(12),所述减震阻尼器(12)的外端分别与固定管(2)内腔的两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架(3)包括第一滑板(301)和第二滑板(302),所述第一滑板(301)和第二滑板(302)的内侧分别与固定管(2)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301)和第二滑板(302)的内侧分别连接有加固板(303)和移动板(304),所述加固板(303)位于固定管(2)的一侧,所述移动板(304)位于固定管(2)的内腔且移动板(30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固定管(2)并延伸至固定管(2)的外部分别与第一滑板(30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302)的顶部连接,所述移动板(304)的外侧分别与移动杆(8)的内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达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套管(501),所述套管(501)的顶部与固定支架(4)底部的背面铰接,所述套管(50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伸缩杆(502),所述伸缩杆(502)的底端贯穿套管(501)并延伸至套管(501)的外部与加固板(303)的顶部铰接,所述套管(501)内腔的顶部连接有缓冲弹簧(503),所述缓冲弹簧(503)的底端与伸缩杆(502)的顶端连接,所述套管(501)内腔的顶部且位于缓冲弹簧(503)的内侧连接有缓冲阻尼器(504),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昌友杨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佳马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