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87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属于喷砼飘台技术领域;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包括边坡围岩以及浇筑在边坡围岩表面的喷砼飘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撑台和第一支撑柱对喷砼飘台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二支撑台和第二支撑柱对集水槽进行支撑,喷砼飘台和集水槽的稳定性高,通过输水管将储水箱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内对表层的营养土进行滴灌,并通过吸水棉绳将集水槽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内对深层的营养土进行灌溉,从而可有效提高灌溉质量,延长灌溉时间,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进而有效提高喷砼飘台内植物的成活率。活率。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属于喷砼飘台


技术介绍

[0002]矿产资源及采石场的开采往往会对山体造成较大损伤,出现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扬尘滚石等情况,甚至还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缓解上述情况,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对于因开采而形成的高陡边坡常见的治理方法为削坡,在矿山边坡上由上而下完成阶梯式坡面的削整,并进行阶梯面平整及坡面绿化。
[0003]由于边坡较为陡峭,难以对雨水进行储存,直接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容易因为干旱缺水而无法存活,因此,目前坡面绿化通常采用在坡面上修建喷砼飘台并种植植物的治理方法,但是目前常用的喷砼飘台结构往往存在对雨水的收集效果较差、水分蒸发快、植物对水的吸收率较低,以及飘台支撑不够容易倾斜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通过第一支撑台和第一支撑柱对喷砼飘台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二支撑台和第二支撑柱对集水槽进行支撑,喷砼飘台和集水槽的稳定性高,通过输水管将储水箱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内对表层的营养土进行滴灌,并通过吸水棉绳将集水槽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内对深层的营养土进行灌溉,从而可有效提高灌溉质量,延长灌溉时间,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进而有效提高喷砼飘台内植物的成活率。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包括边坡围岩以及浇筑在边坡围岩表面的喷砼飘台,所述喷砼飘台内部设置有营养土,且喷砼飘台底部设置有浇筑在边坡围岩上的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下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位于喷砼飘台外侧,且集水槽与喷砼飘台之间通过吸水棉绳相连通,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浇筑在边坡围岩上的第二支撑台,所述喷砼飘台与集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集水槽与边坡围岩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边坡围岩顶部还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上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延伸至喷砼飘台内,且输水管上开设有渗水孔。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台的长度略大于喷砼飘台的长度,第二支撑台的长度略大于集水槽的长度。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端与喷砼飘台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柱上端与集水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块。
[0009]优选地,所述集水槽侧壁上端还倾斜安装有收集板,集水槽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略高于喷砼飘台底板的高度。
[0010]优选地,所述吸水棉绳两端穿过喷砼飘台前后两端的底部与集水槽相连通,且吸水棉绳的中间部分设置在营养土的中下部。
[0011]优选地,所述输水管为软管,且输水管位于喷砼飘台内的部分埋设在营养土内。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台和第一支撑柱对喷砼飘台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二支撑台和第二支撑柱对集水槽进行支撑,喷砼飘台和集水槽的稳定性高,通过输水管将储水箱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内对表层的营养土进行滴灌,并通过吸水棉绳将集水槽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内对深层的营养土进行灌溉,从而可有效提高灌溉质量,延长灌溉时间,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进而有效提高喷砼飘台内植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

边坡围岩,2

喷砼飘台,3

营养土,4

第一支撑台,5

集水槽,6

吸水棉绳,7

第二支撑台,8

第一支撑柱,9

第二支撑柱,10

储水箱,11

输水管,1101

渗水孔,501

收集板,502

排水口,801

第一支撑块,901

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达成目的与效果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无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相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即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0020]在本技术中,如图1

3所示,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包括边坡围岩1以及浇筑在边坡围岩1表面的喷砼飘台2,所述的喷砼飘台2内部设置有营养土3,营养土3用于栽培植物,在喷砼飘台2底部设置有浇筑在边坡围岩1上的第一支撑台4,喷砼飘台2底部外侧与第一支撑台4相固定,以便于通过第一支撑台4对喷砼飘台2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台4下方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槽5位于喷砼飘台2外侧,且集水槽5与喷砼飘台2之间通过吸水棉绳6相连通,从而便于通过集水槽5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吸水棉绳6将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2内对深层的营养土3进行灌溉;集水槽5底部设置有浇筑在边坡围岩1上的第二支撑台7,集水槽5底部外侧与第二支撑台7相固定,以便于通过第二支撑台7对集水槽5进行支撑,所述喷砼飘台2与集水槽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8,集水槽5与边坡围岩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9,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对喷砼飘台2和集水槽5的支撑强度,提高稳定性,延长喷砼飘台2使用寿命;所述边坡围岩1顶部还设置有储水箱10,储水箱10上连通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延伸至喷砼飘台2内,且输水管11上开设有渗水孔1101,以便于通过储水箱10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并通过输水管11的渗水孔1101将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2内对表层的营养土3进行滴灌。通过输水管11将储水箱10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2内对表层的营养土3进行滴
灌,通过吸水棉绳6将集水槽5中的雨水引流至喷砼飘台2内对深层的营养土3进行灌溉,从而可有效提高灌溉质量,延长灌溉时间,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进而有效提高喷砼飘台2内植物的成活率。
[0021]在本技术中,如图1

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撑台4的长度略大于喷砼飘台2的长度,第二支撑台7的长度略大于集水槽5的长度,从而有助于增强对喷砼飘台2和集水槽5的支撑强度,提高喷砼飘台2和集水槽5的稳定性。
[0022]在本技术中,如图2

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撑柱8上端与喷砼飘台2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块801,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包括边坡围岩(1)以及浇筑在边坡围岩(1)表面的喷砼飘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砼飘台(2)内部设置有营养土(3),且喷砼飘台(2)底部设置有浇筑在边坡围岩(1)上的第一支撑台(4),第一支撑台(4)下方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槽(5)位于喷砼飘台(2)外侧,且集水槽(5)与喷砼飘台(2)之间通过吸水棉绳(6)相连通,集水槽(5)底部设置有浇筑在边坡围岩(1)上的第二支撑台(7),所述喷砼飘台(2)与集水槽(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8),集水槽(5)与边坡围岩(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9),所述边坡围岩(1)顶部还设置有储水箱(10),储水箱(10)上连通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延伸至喷砼飘台(2)内,且输水管(11)上开设有渗水孔(1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4)的长度略大于喷砼飘台(2)的长度,第二支撑台(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萍秦迎丰郑毅徐珊珊杨金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