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78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机管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模具本体和芯棒,模具本体内设有合模腔,芯棒设于合模腔内,芯棒包括芯体,芯体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内并与合模腔具有间隙,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通过芯体和可变式支撑端形成芯棒,以便于通过可变式支撑端与合模腔内的间隙实现连接头和呼吸机管的快速套接,再合模时通过可变式支撑端增大的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对呼吸机管的合模,便于合模的同时有效防止呼吸机管在合模端处出现裂缝,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机管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0003]呼吸机管作为呼吸机和人工气道或面罩等连接装置之间的气体通道,是保障呼吸机送气入肺和气体由肺排出体外的重要连接通道,呼吸机管有呼吸管和连接头组成,需要通过将呼吸管和连接头进行合模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呼吸机管,这样呼吸机管才能通过连接头与呼吸机或面罩进行连接,现有的模具在对呼吸管和连接头进行合模时,大多在连接头处设置一芯棒,通过芯棒将呼吸管的外壁与连接头的内壁相抵,再配合模具进行压合,为确保合模后呼吸管与连接头之间的稳定性,芯棒在预设时其尺寸已做相应固定,该尺寸下能实现最好的支撑效果,使得呼吸管与连接头稳定连接,但如此固定设置也给呼吸管和连接头的设置带来不便,由于芯棒的尺寸固定在呼吸管与连接头相互合模时所预留的空隙非常狭小,因此时常导致合模后呼吸管与连接头的合模端出现裂缝,导致呼吸机管的成品率较低以及使用寿命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提高呼吸机管成品率的合模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芯棒,模具本体内设有合模腔,芯棒设于合模腔内,芯棒包括芯体,芯体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内并与合模腔具有间隙,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
[0006]具体地,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活动压块,活动压块与芯体的前端形成压力槽,压力槽内嵌设有弹性件以形成所述可变式支撑端。
[0007]具体地,所述芯体的中部设有一与芯体轴向相通的通孔,所述活动压块包括压头和与压头一体成型的拉杆,拉杆穿过通孔由芯体的前端延伸至芯体的后端,压头与芯体的前端形成所述压力槽,通过拉杆的推拉以改变压头和芯体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压力槽大小的改变。
[0008]具体地,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前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压头的后端可活动设于容纳槽内,压头的前端与芯体的前端形成一所述压力槽,压力槽呈圆环状,所述弹性件设于压力槽内使得压头的后端与容纳槽的底部形成压缩空间。
[0009]具体地,所述弹性件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0010]具体地,所述芯棒呈圆柱状,芯棒的前端半径小于芯棒的后端半径,且芯棒由前端至后端其半径逐渐递增。
[0011]具体地,所述模具本体处设有压力气缸,压力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拉杆传动连接。
[0012]具体地,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压模和与上压模相对设置的下压模,上压模处设有至少一个上压槽,下压模处设有至少一个下压槽,相对应的上压槽与下压槽相互盖合形成所述合模腔。
[0013]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S1、将待合模的连接头和呼吸管依次先后套设与芯棒处;S2、将上压模与下压模分离并将芯棒放置与下压模的下压槽内;S3、将上压模与下压模进行合模,使得上压槽与下压槽盖合形成合模腔,此时芯棒位于合模腔内;S4、在合模时,通过压力气缸对拉杆进行拉动,以实现压头与对压力槽进行压缩,使得弹性件受压向外膨胀并对连接头和呼吸管的合模处进行支撑;S5、在完成合模后,压力气缸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弹性件失去压力恢复原状,以便于完成合模的呼吸机管进行脱模。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芯体和可变式支撑端形成芯棒,以便于通过可变式支撑端与合模腔内的间隙实现连接头和呼吸机管的快速套接,再合模时通过可变式支撑端增大的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对呼吸机管的合模,便于合模的同时有效防止呼吸机管在合模端处出现裂缝,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芯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芯棒的拆解机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包括:10.模具本体;11.压力气缸;12.上压模;13.下压模;14.合模腔;15.上压槽;16.下压槽;20.芯棒;21.芯体;22.活动压块;23.压头;24.拉杆;25.通孔;26.容纳槽;30.弹性件;40.间隙;50.压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如图1至7所示,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0和芯棒20,模具本体10内设有合模腔14,芯棒20设于合模腔14内,芯棒20包括芯体21,芯体21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14内并与合模腔14具有间隙40,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14之间的间隙40。在本实施例中,合模腔14内的直径为19.0毫米,可变式支撑端在正常状态下的直径为18.8毫米,在对产品进行合模时,先将连接头和呼吸管依次套设于芯体21处,在与芯体21一同放入合模腔14内,在进行合模时,通过增大可变式支撑端的方式,将可变式支撑端由直径18.8毫米增大至19.0毫米,进而再对产品进行注射密封胶,完成注射后实现模腔密封,同时可变式支撑端同时由19.0毫米恢复至18.8毫米,进而便于脱模,有效防止呼吸机管在合模端处出现裂缝,提高呼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芯棒,其特征在于:模具本体内设有合模腔,芯棒设于合模腔内,芯棒包括芯体,芯体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内并与合模腔具有间隙,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活动压块,活动压块与芯体的前端形成压力槽,压力槽内嵌设有弹性件以形成所述可变式支撑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中部设有一与芯体轴向相通的通孔,所述活动压块包括压头和与压头一体成型的拉杆,拉杆穿过通孔由芯体的前端延伸至芯体的后端,压头与芯体的前端形成所述压力槽,通过拉杆的推拉以改变压头和芯体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压力槽大小的改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前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压头的后端可活动设于容纳槽内,压头的前端与芯体的前端形成一所述压力槽,压力槽呈圆环状,所述弹性件设于压力槽内使得压头的后端与容纳槽的底部形成压缩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采用硅胶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瑞祥邬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好仕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