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及送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58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布袋风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及形状可变的送风管。包括管节本体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框架,所述风管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风管本体上设置有通风孔,风管本体为管状结构,支撑框架支撑设置在风管本体内侧,每个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两端分别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风管本体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部。由于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在调节组件的力作用下,迫使支撑框架发生形变——由圆形变成椭圆或者方形,增加了风管本体在狭窄位置以及低矮楼层里的穿过性,且送风量可以得到保证,整个管节本体在调节组件与支撑框架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在圆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及送风管


[0001]本技术涉及布袋风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及形状可变的送风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时代进步发展,近年来布袋风管在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暖通工程中的一部分,布袋风管传统的制作工艺是圆形的,直径比较大,在低矮的建筑物安装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圆形风管对建筑层高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民用或商业建筑,不符合大直径风管设计要求;例如现有技术CN204438447U及CN213119464 U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CN204438447U公开了一种RDS柔性纤维型布风管系统,包括入口器、压力均衡器,入口器和压力均衡器均为两个,入口器连接在压力均衡器上,两个压力均衡器汇合形成气流合成器,气流合成器和布风管本体相连接;布风管本体由椭圆单元和风管拉力单元组成;风管拉力单元位于椭圆单元的内侧;布风管本体左、右侧面上设置有出口器,出口器上开设有圆孔或装置由喷嘴。布风管本体内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风管形状支撑器,布风管本体之间通过风管弯头相连接。该技术提出一种实现椭圆形形状改变的方案,但是椭圆单元无法复位,仅能保持椭圆状态,不能够进行形状切换,依然存在适配性弱的问题。
[0004]CN213119464 U公开了一种高度占用小的布风管,该布风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两端和所述下管体的两端连接;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且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管体和所述下管体。通过设置限位件,当布风管工作时,限位件能够限制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降低布风管的最大高度,布风管占用高度空间小,便于人们使用,实用性强。该方案是采用不规则波浪形风管,内部吊带是缝死的,不可活动.不可调整风管高度和宽度,也不可变成圆形。
[0005]综上所述,在低矮的建筑物安装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圆形风管对建筑层高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民用或商业建筑,不符合大直径风管设计要求;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扁圆型的送风管,以适配在低矮的建筑物中所使用,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规避上述问题的产品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及形状可变的送风管,解决送风管截面形状无法自定义改变的问题。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包括管节本体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框架,所述风管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风管本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风管本体为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框架支撑设置在所述风管本体内侧,每个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本体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部。
[0008]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为第一魔术贴。
[0009]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调节部和卡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调节部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母扣和第一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螺母扣螺纹连接,所述螺母扣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框架上;
[0011]所述调节部为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挂设在所述第一挂钩上;
[0012]所述卡接件为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挂钩挂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0013]进一步,所述所述螺母扣与所述第二挂钩在与所述支撑框架接触面上均设置有防滑部。
[0014]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框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管节本体内。
[0015]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调节组件以支撑框架的中心垂直线为对称中心设置。
[0016]进一步,所述风管本体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悬挂件。
[0017]进一步,所述风管本体由防火面料制成,所述防火面料为玻璃纤维布、聚酯纤维防火布、涤纶纤维防火布或防火橡塑。
[0018]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为第二魔术贴、磁性粘贴或拉链。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包括管节本体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框架,所述风管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风管本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风管本体为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框架支撑设置在所述风管本体内侧,每个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本体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部。这样,本申请方案采用圆形的支撑框架作为管节本体的支撑结构,管节本体在支撑框架的支撑作用下形成圆形管状结构,由于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在调节组件的力作用下,迫使支撑框架发生形变——由圆形变成椭圆或者方形,从而改变管节本体的截面形状,增加了风管本体在狭窄位置以及低矮楼层里的穿过性,且送风量可以得到保证,整个管节本体在调节组件与支撑框架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在圆形

椭圆

方形之间进行形状切换,各种场所的空间内可以灵活使用。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送风管,包括多个送风管节,多个所述送风管节依次相连。这样,本申请方案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送风管结构,在实际产品安装过程中,可以针对需要进行形状改变的位置调节相对应的送风管节截面形状,产品适配性极高,另外一方面,在送风管安装时,有些区域的长短不一,如果送风管的长度不匹配就需要对送风管进行裁剪,而且一般情况下裁剪位置为转点,对产品缝合的操作难度较大,非常耗费人力,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非常好的避免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送风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调节组件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通风孔设置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管节本体,2、支撑框架,3、通风孔,4、调节组件,401、螺母扣,402、第一挂钩,403、钢丝绳,404、第二挂钩,5、连接部,6、悬挂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节本体(1)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框架(2),所述风管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风管本体上设置有通风孔(3),所述支撑框架(2)支撑设置在所述风管本体内侧,每个所述支撑框架(2)上设置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本体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为第一魔术贴和两个挂扣,两个挂扣均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框架(2)上,两个挂扣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可解除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连接件、调节部和卡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2)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调节部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柔性送风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母扣(401)和第一挂钩(402),所述挂钩与所述螺母扣(401)螺纹连接,所述螺母扣(401)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框架(2)上;所述调节部为钢丝绳(403),所述钢丝绳(403)一端挂设在所述第一挂钩(402)上;所述卡接件为第二挂钩(404),所述第二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卢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纤风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