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52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包括桁架和支撑柱,桁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桁架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传动轴外端固定连接有绞盘,桁架的正下方设置有钢板,钢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吊环,绞盘的外壁绕接有钢绳,钢绳的尾端贯穿桁架且和对应的吊环固定连接,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施工处管线两侧架设钢结构支撑柱,然后利用支撑柱支撑桁架,从而利用钢板将管线承托,然后进行原位置抬升,从而实现了原位置保护,并且不影响管线的正常电力传输,同时工期短,施工方便,比以往的电力管线迁改经济性高。经济性高。经济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工程
,具体为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0003]随着地下轨道工程不断开工建设,建设中经常遇到明挖施工,施工过程中与现状电力管线交叉冲突明显,电力管线下方无法正常开挖施工,现有的是通过将管线进行取出,然后再进行开挖,但是操作麻烦,而且工程浩大,并且影响管线的电力传输,从而各方面都造成了较大的麻烦,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包括桁架和支撑柱,所述桁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桁架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传动轴外端固定连接有绞盘,所述桁架的正下方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吊环,所述绞盘的外壁绕接有钢绳,所述钢绳的尾端贯穿桁架且和对应的吊环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桁架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桁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桁架的底部对应第一固定件的尾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扣,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桁架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固定件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扣;所述施工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首先刨验电缆排管实际位置,在管线两侧制作钢结构支撑柱,并且使得支撑柱稳固于地面;步骤二:在两个支撑柱的顶部搭建桁架,并且利用钢连接件进行紧固,使得支撑柱以及桁架整体机构稳固,并且在桁架顶部两侧固定伺服电机,并且在施工路段设置多个相同的桁架以及支撑柱,同时在其中一个桁架的顶部安装控制器和无线模块以及报警器;步骤三:在管线底部放入钢板连通钢板底部的承载板一同置于管线下方,利用钢绳和吊环连接,然后利用伺服电机对钢绳收卷,从而使得承载板带动管线抬升,并且利用第一固定件和第一固定扣连接,同时第二固定件和第二固定扣连接,从而使得抬升管线进行保护,并且能够保持稳固。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器的信号
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模块和外界设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板的顶部固定胶合有适配的带有防滑纹路的橡胶垫。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的尾端固定有钢桩,提升支撑柱和地面连接的稳固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吊环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吊环分别与钢板的顶部四角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施工处管线两侧架设钢结构支撑柱,然后利用支撑柱支撑桁架,从而利用钢板将管线承托,然后进行原位置抬升,从而实现了原位置保护,并且不影响管线的正常电力传输,同时工期短,施工方便,比以往的电力管线迁改经济性高;通过控制器进行同步控制多个伺服电机同步对钢绳进行收卷,从而保证多处管线抬升同步操作,从而避免出现抬升不一致造成管线牵拉磨损的情况发生,避免出现管线拉伸过度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承载板顶部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对钢板承载管线进行监测,从而能够在原位置保护的过程中,监测管线和钢板是否存在下坠的风险,当出现下坠时,压力传感器反馈给控制器的压力数值超出阈值,此时控制器会启动报警器进行报警,同时及时的将信号反馈给工作人员,使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处理,从而避免持续下坠容易发生较大危险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护了管线。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的系统运行图。
[0013]图中:1、桁架;2、支撑柱;3、钢板;4、压力传感器;5、承载板;6、吊环;7、伺服电机;8、绞盘;9、钢绳;10、第一固定件;11、第一固定扣;12、二固定件;13、第二固定扣;14、控制器;15、无线模块;16、报警器;17、外界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是参考,可以通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
[0017]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包括桁架1和支撑柱2,桁架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本技术方案中,桁架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传动轴外端固定连接有绞盘8,桁架1的正下方设置有钢板3,钢板3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吊环6,绞盘8的外壁绕接有钢绳9,钢绳9的尾端贯穿桁架1且和对应的吊环6固定连接;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伺服电机7能够带动绞盘8对钢绳9进行收卷,从而能够带动钢板3连通管线进行抬升,同时多个桁架1顶部的伺服电机7同步操作,从而能够实现多点同步对管线进行抬升,从而避免出现牵拉受损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方案中,钢板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0,桁架1的底部对应第一固定件10的尾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扣11,承载板5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12,桁架1的底部对应第二固定件12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扣13;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固定件10和第一固定扣11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将钢板3固定于桁架1底部,同时利用第二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扣13连接,从而使得承载板5稳固本技术方案中,钢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管线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包括桁架(1)和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桁架(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传动轴外端固定连接有绞盘(8),所述桁架(1)的正下方设置有钢板(3),所述钢板(3)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吊环(6),所述绞盘(8)的外壁绕接有钢绳(9),所述钢绳(9)的尾端贯穿桁架(1)且和对应的吊环(6)固定连接;所述钢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所述压力传感器(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所述桁架(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4)和无线模块(15),所述桁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6);所述钢板(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10),所述桁架(1)的底部对应第一固定件(10)的尾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扣(11),所述承载板(5)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12),所述桁架(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固定件(12)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扣(13);所述施工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首先刨验电缆排管实际位置,在管线两侧制作钢结构支撑柱(2),并且使得支撑柱(2)稳固于地面;步骤二:在两个支撑柱(2)的顶部搭建桁架(1),并且利用钢连接件进行紧固,使得支撑柱(2)以及桁架(1)整体机构稳固,并且在桁架(1)顶部两侧固定伺服电机(7),并且在施工路段设置多个相同的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伟许刚卢宵张志磊陈琛琛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源国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