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48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由物联接口单元、计算单元、数据存储单元、远方通信接口单元组成,计算单元对物联接口单元进行控制指令传达,物联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采集数据的传递,计算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之间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调用,计算单元与远方通信接口单元进行数据上传,远方通信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指令下达。本发明专利技术以APP的形式开展站内设备管理,便于部署和推广应用,适应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聚合管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也显现快速发展态势。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公共充电站的爆发式增长,相对随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也日益增加,亟需有效手段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有效互动,使电动汽车参与“削峰填谷”。
[0003]同时,随着公共充电站数量的增加,其对运维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现状通过人工进行定期检修维护的方式已难以为继。
[0004]“CN 114169729 A”专利揭示了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台区智能配变终端进行台区负荷预测,并制定有序充电策略,最终通过与车、桩、车联网的互动,实现有序充电管理。该方法仅仅利用台区智能配变终端进行台区负荷预测,未能考虑电网整体调控需求,对于含有多个台区的较大型充电站,也未能实现整体协调。同时,受限于管理主体不同,通过台区智能配变终端无法实现与车联网的有效互动和对充电桩的有效管理。“CN 113400992 A”专利揭示了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的动汽车充电系统及方法,与前述专利策略类似,缺陷也类似。
[0005]“CN 113807647 A”专利揭示了一种基于云边协同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将充电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间并布置边缘计算单元,通过边缘计算单元与云平台的协同,实现区域内电动汽车调度。该方法更多地,偏向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调度,而非充电站的负荷管理,同时,该方法亦未涉及充电站的综合运维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可以以充电站为单位,聚合站内充电桩及其他可调负荷、各项智能管理设备,实现基于“云边协同”框架的聚合管理。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装置由物联接口单元、计算单元、数据存储单元、远方通信接口单元组成,计算单元对物联接口单元进行控制指令传达,物联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采集数据的传递,计算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之间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调用,计算单元与远方通信接口单元进行数据上传,远方通信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指令下达。
[0008]所述物联接口单元负责实现充电站内各类设备及系统的统一接入,硬件接口包括RS485/232、HPLC、以太网、蓝牙和LORA。
[0009]所述计算单元提供基础的计算资源,包含CPU、内存和GPU。
[0010]所述远方通信接口单元接收云端的设备控制命令和业务命令,并将消息路由到计
算单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本装置,可以有效聚合充电站设备,实现高效便捷管理。
[0012]2. 聚合后的充电站,便于实现车网互动和远程智能运维。
[0013]3. 以APP的形式开展站内设备管理,便于部署和推广应用,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原理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如图1所示,本装置由物联接口单元、计算单元、数据存储单元、远方通信接口单元组成,计算单元对物联接口单元进行控制指令传达,物联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采集数据的传递,计算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之间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调用,计算单元与远方通信接口单元进行数据上传,远方通信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指令下达。
[0017]1、物联接口单元负责实现站内各类设备及系统的统一接入标准化抽象,提供多种协议支持,硬件接口包括RS485/232、HPLC、以太网、蓝牙、LORA等。
[0018]2、计算单元提供基础的计算资源、Docker Engine容器运行时等,包含CPU、内存、GPU等。
[0019]3、数据存储单元提供数据存储与调用空间。
[0020]4、远方通信接口单元接收云端的设备控制命令和业务命令,并将消息路由到计算单元。
[0021]整体上,站内各类设备接入物联接口单元,向计算单元提供采集的数据,并执行计算单元的控制指令;计算单元汇集物联接口单元采集的数据和远方通信接口单元下达的后台指令,以微应用化的方式实现站内设备的聚合管理,同时将必要的数据通过远方通信接口单元上传至远方后台,实现智能运维。
[0022]在执行控制的过程中,计算单元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数据存储至存储单元,并调用必要的数据。
[0023]如图2所示,本装置在软件系统架构上,由基础设施层、物联网关层、业务APP层、远方接口层组成:基础设施层提供预装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具备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安全配置等功能,支持业务分类标识处理,支持对接口、连接、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 QoS 管理,支撑上层应用 APP 的独立开发及运行,并提供统一标准的外部及内部资源调用接口,以实现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解耦。
[0024]物联网关层负责各类接入设备的数据管理、控制管理、监控管理,以及设备间的联动管理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缓存,并提供接口调用、数据库查询、数据推送等多种 APP 间数据共享的机制。
[0025]业务APP层提供 APP 开发的统一 SDK 和开发工具链,SDK 中已经实现了数据缓存、应用管理、北向数据导出等功能,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业务实现逻辑,提供的开发工具链包含调试、打包、上线等功能,实现开发的云边融合。业务APP层采用容器技术,容器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提供应用 APP 所需统一标准的虚拟环境,完成应用APP 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解耦,实现不同容器中应用 APP的隔离。
[0026]远方接口层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接口以服务的方式对接各类上层应用系统,对上层应用屏蔽用户和设备的复杂性,支持按需定制和动态扩展。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站边缘聚合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由物联接口单元、计算单元、数据存储单元、远方通信接口单元组成,计算单元对物联接口单元进行控制指令传达,物联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采集数据的传递,计算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之间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调用,计算单元与远方通信接口单元进行数据上传,远方通信接口单元对计算单元进行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万伟王侃张乐平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电供电设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