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42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及其工作方法。该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包括,若干个连接装置、耗能装置、支撑装置和腔体,耗能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连接装置相连,内部腔体通过连接杆与支撑装置相连,腔体内部装有阻尼液;耗能装置整体密封,内部充满压缩气体,耗能装置包括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当导线舞动时,同一根导线上的两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夹角改变,内筒组件与外筒组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迫使内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与外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进行交换,形成惯容阻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减弱风荷载下输电线路的舞动响应。在减弱风荷载下输电线路的舞动响应。在减弱风荷载下输电线路的舞动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
,具体涉及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电力是国家的支柱能源和经济命脉,其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与国家安全休戚与共。输电线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输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大跨度、高柔性等特点,极易受到风荷载的影响。导线在不均匀覆冰和侧向风的激励下会产生低频、大幅度的自激振动现象,即输电线舞动。舞动一旦发生,整个档距的线路会产生水平、竖直和扭转三个方向的复杂耦合振动,这常导致线路发生断股、相间闪络、间隔棒撕裂、金具的破坏甚至倒塔等事故,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0004]目前为了防止导线舞动,通常在分裂导线之间加装间隔棒。根据不同的工作特性可将间隔棒分为阻尼间隔棒和非阻尼间隔棒,阻尼间隔棒适用于各地区,其特点是在活动关节处利用橡胶作阻尼材料来消耗导线的振动能量,对导线振动产生阻尼作用。
[0005]在发生舞动时,导线运动方式复杂,现有的间隔棒不能从各方向满足防舞要求,对能量的消耗效果过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本专利技术旨在减弱风荷载下输电线路的舞动响应。
[0007]根据一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
[0009]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包括:若干个连接装置、耗能装置、支撑装置和腔体,耗能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连接装置相连,内部腔体通过连接杆与支撑装置相连,腔体内部装有阻尼液;耗能装置整体密封,内部充满压缩气体,耗能装置包括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
[0010]当导线舞动时,同一根导线上的两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夹角改变,内筒组件与外筒组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迫使内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与外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进行交换,形成惯容阻尼器。
[0011]进一步地,每个连接装置均包括T型杆、SMA碟形垫圈和套筒,套筒内装填SMA碟形垫圈,T型杆的一端伸入套筒内挤压SMA蝶形垫圈,另一端固定在导线上。
[0012]进一步地,耗能装置的外侧设有U型体。
[0013]更进一步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十字板和中轴,所述U型体通过中轴固定在十字
板交接处,并与十字板保持同步转动,内筒侧面开有孔洞,且与十字板相连,十字板将内筒分隔成四个空腔。
[0014]更进一步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和外板,外板齐端固定在外筒上,参差端插入内筒的孔洞中,将外筒分隔成四个空腔。
[0015]更进一步地,同一根导线上的两个连接装置,一个连接装置固定在外筒上,另一连接装置固定在U型体上,两个连接装置成一定角度安装。
[0016]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L型构件,四个L型构件首尾相连,每个L型构件通过SMA丝连接,连接处两侧装有摩擦片,接口处装有缓冲橡胶垫圈。
[0017]进一步地,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另一端安装有小球。
[0018]更进一步地,腔体质量分布不均匀,其外侧设有滑轨,小球在滑轨内部滚动。
[0019]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的工作方法。
[0020]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的工作方法,包括:
[0021]将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安装在高压架空线路分裂导线上;
[0022]当导线舞动时,同一根导线上的两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夹角改变,内筒组件与外筒组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迫使内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与外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进行交换,形成惯容阻尼器;
[0023]当连接装置带动耗能装置和支撑装置同步移动,支撑装置内相邻的L型构件产生相对位移时,L型构件之间连接处的SMA丝受拉变形,使得连接杆在内腔中的滑轨上滚动,腔体发生转动,腔体内部的阻尼液发生晃动,产生的动力水压起到耗能减振的作用;
[0024]由于SMA丝的可恢复变形能力以及腔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使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恢复初始状态。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种耗能形式控制导线的振动和扭转,通过T型杆在套筒内的移动和小球在滑轨里的滚动,实现导线在多方位的振动控制。
[0027](2)本专利技术增加了导线的连接装置,当导线发生舞动时,利用斜向子导线间的不同步振动,相互抑制,实现了导线的相间抑舞耗能。
[0028](3)本专利技术改善了以往间隔棒单一的耗能形式,采用SMA材料、空气弹簧、摩擦片以及惯质阻尼器等多种形式耗能,同时由于各装置具有良好的可恢复变形能力,可将本专利技术恢复初始状态。
[0029](4)本专利技术多采用空心体和轻质材料制成,构造简单、质量轻且减振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抑制导线的舞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1]图1为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中耗能装置示意图;
[0033]图3为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中内筒侧视图;
[0034]图4为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中外板示意图;
[0035]图5为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的结构侧视图;
[0036]图6为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0037]图中:1、T型杆;2、SMA碟形垫圈;3、套筒;4、U型体;5、外筒;6、中轴;7、L型构件;8、摩擦片;9、SMA丝;10、橡胶垫圈;11、连接杆;12、小球;13、滑轨;14、腔体;15、阻尼液;16、外板;17、内筒;18、十字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1]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如“内”、“外”、“端”、“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连接装置、耗能装置、支撑装置和腔体,耗能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连接装置相连,内部腔体通过连接杆与支撑装置相连,腔体内部装有阻尼液;耗能装置整体密封,内部充满压缩气体,耗能装置包括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当导线舞动时,同一根导线上的两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夹角改变,内筒组件与外筒组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迫使内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与外筒组件内部的压缩气体进行交换,形成惯容阻尼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装置均包括T型杆、SMA碟形垫圈和套筒,套筒内装填SMA碟形垫圈,T型杆的一端伸入套筒内挤压SMA蝶形垫圈,另一端固定在导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其特征在于,耗能装置的外侧设有U型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内筒组件包括内筒、十字板和中轴,所述U型体通过中轴固定在十字板交接处,并与十字板保持同步转动,内筒侧面开有孔洞,且与十字板相连,十字板将内筒分隔成四个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外筒组件包括外筒和外板,外板齐端固定在外筒上,参差端插入内筒的孔洞中,将外筒分隔成四个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自复位耗能减振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同一根导线上的两个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祥李子扬郎需军杨博田连博陈鹏周志勇翟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