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佳胜专利>正文

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56802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方,它主要由山楂、丹参、泽泻、麦芽、枳壳、桔梗、炒紫苏子、炒莱菔子、山药、黄精等原料药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配方根据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具有稠浊凝滞的病理特征而归属于中医“痰饮”范畴,运用中医药理论组方,通过化“痰饮”之标、杜“痰饮”之源,而达到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的效果;通过健脾补气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过健脾补气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方。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药学认为,痰饮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现代医学命名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均属代谢性疾病,其共同的病理特征为稠浊凝滞,证属中医“痰饮”范畴。《杂病源流犀烛

痰饮源流》说:“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血不利,则为水”,唐容川则称:“血结亦病水,水结亦病血”,痰瘀同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0003]痰饮积聚在肝,形成脂肪肝;痰饮积聚在血液,形成高血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形成高血压;痰饮积聚在血管之外,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形成高血压;痰饮积聚在血管,形成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血管斑块等,造成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腔变狭窄,血流阻力变大,形成高血压。
[0004]中医药通过除湿化痰浊、活血祛瘀滞、利二便排浊污,使人体痰饮积聚之处得散、污浊得出,使肝细胞内堆积过多的脂肪得消、血液净澈、血管内外疏通,通过治疗“痰饮”而起到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的作用。
[0005]痰饮的产生主要与肝、脾、肺、肾、三焦的关系密切,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0006]肝失疏泄,郁滞成痰;脾失健运,蕴生痰浊;肺失宣降,津液凝滞成痰;肾阳亏虚,津液不化,壅滞生痰;肾阴不足,虚火灼津,炼液成痰;三焦不利,聚水生痰。上述为人体形成“痰饮”的主要因素。
[0007]“痰饮”为疾病之标,治标宜除湿化痰为主,辅以活血祛瘀,痰瘀同治,方能取效。形成“痰饮”的因素为疾病之本,治本宜疏肝解郁、健脾祛湿、宣降肺气、平补肾气、通利三焦以杜生痰之源。
[0008]《脾胃论》中明确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金匮要略》亦云“四季脾旺不受邪”,可见脾不仅关乎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与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息息相关,通过健脾补气可以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健脾补气即可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组合出一种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选取原料药:山楂9~12重量份,丹参10~15重量份,泽泻6~10重量份,麦芽10~15重量份,枳壳3~10重量份,桔梗3~10重
量份,炒紫苏子3~10重量份,炒莱菔子5~12重量份,山药15~30重量份,黄精9~15重量份,太子参9

30重量份,薏苡仁9~30重量份,芡实9~15重量份,鸡内金3~10重量份。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选配比为:山楂10重量份,丹参15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麦芽15重量份,枳壳10重量份,桔梗10重量份,炒紫苏子10重量份,炒莱菔子10重量份,山药30重量份,黄精15重量份,太子参15重量份,薏苡仁30重量份,芡实15重量份,鸡内金10重量份。
[0011]本专利技术中药配方原料药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膏剂、丸剂、口服液和各种缓释制剂等;中药配方原料药可以直接加水煎煮服用。
[0012]本专利技术中药配方组方原理如下。
[0013]【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纲目》: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0014]【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

《本草正义》: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故积聚消而癥瘕破,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则腰膝健而痹著行。
[0015]【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其兼能滑痰化饮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

《别录》:泽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0016]山楂、丹参,化浊、活血、祛瘀,二药合用,可化肝、血液、血管内外已经形成的痰饮及瘀血,配伍泽泻利浊水排出体外,共奏化痰瘀、排湿浊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中解脂酶可促进脂肪分解;其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可强心、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丹参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能改善微循环,提高耐缺氧能力,保护心肌;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形成;能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泽泻有利尿、降压、抗脂肪肝作用。
[0017]【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和胃,疏肝行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

《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
[0018]【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本草经解》:枳壳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酸无毒。得地东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阳相火胆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

《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消食,破症结痃癖。
[0019]肝主调畅一身气机,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可为痰为饮。肝气以疏通、畅达为顺,不宜郁结,用麦芽以疏肝解郁;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则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降,则影响肝之疏泄,用枳壳以顺降胆气。二药合用,肝疏胆利,以杜肝失疏泄,郁滞成痰之源而治本。麦芽、枳壳,消饮食积聚、逐痰饮内停,亦可化已成之痰饮而治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麦芽水煎提取的胰淀粉酶可助消化。枳壳有利胆、强心、护肝、降血脂、抗血栓作用。
[0020]【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本经》记载,桔梗味辛,性微温。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重庆堂随笔》: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

《药性论》:
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
[0021]【炒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医林纂要》:苏子功用略同紫苏茎叶,能润心舒肺,下气消痰。凡用子用仁,皆有润意,辛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疾病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主要由如下原料药制成:山楂9~12重量份,丹参10~15重量份,泽泻6~10重量份,麦芽10~15重量份,枳壳3~10重量份,桔梗3~10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佳胜
申请(专利权)人:丁佳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