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采暖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02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1
目的是能够容易地改变外观部的材质及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面状采暖用具(100),具备:发热单元(110),具有发热部(130)和设有将发热部(130)从上侧覆盖的上表面部(121)的外观部(120);以及主体单元(160),支承发热单元(110),被输入用来使发热部(130发热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发热单元(110)和主体单元(160)能够分离。分离。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状采暖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状采暖用具。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提出了能够设置到地面上的面状采暖用具。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组装有发热体的发热体单元中内置有电源管路的制暖用电加热器。在这样的制暖用电加热器中,一体地构成有外观部和被输入电源的部分。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16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暖用电加热器中,即使在想要匹配于近年来的使用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而改变外观部的材质及设计的情况下,由于被输入电源的部分一体地构成,所以也有难以改变外观部的材质及设计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能够容易地改变外观部的材质及设计。
[0009]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面状采暖用具,具有:发热单元,具有发热部和设有将上述发热部从上侧覆盖的上表面部的外观部;以及主体单元,支承上述发热单元,被输入用来使上述发热部发热的电源;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单元和上述主体单元能够分离。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变更外观部的材质及设计。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面状采暖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4]图2是从上侧观察面状采暖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3是从下侧观察面状采暖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4是表示将面状采暖用具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7]图5是表示连接部件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8]图6是从下侧观察将面状采暖用具彼此连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7是将面状采暖用具中的下部箱体省略的立体图。
[0020]图8是表示将面状采暖用具彼此电连接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1]图9是表示将面状采暖用具彼此机械连接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0:面状采暖系统;100(100a、100b):面状采暖用具;110:发热单元;120:外观部;121:上表面部;122:侧面部;123:下表面部;130:发热部;140:第1隔热部;150:第2隔热部;151:凸台部;165a、165b:端子台;167a~167d:连接部;168:电源输入输出部;170:单元侧电极;171a、171b:卡合部;173:连结孔;200:连接部件;201:被连接部;202:导通部;204a、204b:被卡合部;210:基台部;211:水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面状采暖用具、面状采暖系统及连接部件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使说明变得容易,在各图中根据需要,将上侧表示为Up,将下侧表示为Lo,将右侧表示为Ri,将左侧表示为Le,将前侧表示为Fr,将后侧表示为Rr。
[0025]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面状采暖系统10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6]本实施方式的面状采暖系统10通过将多个面状采暖用具100在水平方向上排列并将相邻的面状采暖用具100彼此连接,能够增设为使用者希望的任意的大小。面状采暖系统10由被从外部供给电源的作为父单元(Parental Unit)的面状采暖用具100a和经由包括面状采暖用具100a的其他面状采暖用具供给电源的作为子单元的面状采暖用具100b这两种构成。此外,面状采暖系统10为了使多个面状采暖用具100在水平方向上相邻而排列,具有将面状采暖用具100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200。图1所示的面状采暖系统10具有1个面状采暖用具100a和5个面状采暖用具100b,分别经由连接部件200沿着左右方向连接着3个、沿着前后方向连接着两个。另外,以下在不需要将父单元与子单元区别的情况下单设为面状采暖用具100而进行说明。
[0027]面状采暖用具100a和面状采暖用具100b外形是相互相同尺寸。此外,面状采暖用具100a、100b从上侧观察是具有4边的大致矩形,是左右方向的长度与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的正方形。因而,使用者在将面状采暖用具100a、100b与其他面状采暖用具100a、100b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不在意纵横的朝向而进行连接。本实施方式的面状采暖用具100a、100b其左右方向的长度和前后方向的长度大约是200mm,但左右方向的长度和前后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是150mm~600mm的范围,尺寸没有被限定。
[0028]图2是将面状采暖用具100a从上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面状采暖用具100a从下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9]面状采暖用具100a具有发热单元110和主体单元160。发热单元110和主体单元160分别独立地构成,能够分离。
[0030]首先,对发热单元110进行说明。
[0031]发热单元110具有发热的功能。此外,发热单元110相对于主体单元160能够分离。发热单元110具有外观部120、发热部130、第1隔热部140和第2隔热部150,构成为从上侧依次层叠的层叠体。
[0032]外观部120作为将发热部130、第1隔热部140和第2隔热部150从上侧覆盖的铺盖物部发挥功能。外观部120由于是使用者触碰或辨识的部位,所以施以由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的材质构成或施以设计。具体而言,外观部120的材质可以为了使皮肤触感变好而做成毡、或为了能够印刷木纹等设计而做成片状的聚氯化乙烯(PVC)。此外,外观部120既可以由单一的层构成,也可以为了增加厚度而将多个层层叠来构成。
[0033]此外,外观部120具有上表面部121、4个侧面部122和4个下表面部123。上表面部121从上侧观察是具有4边的大致矩形,将发热部130、第1隔热部140、第2隔热部150从上侧覆盖。侧面部122从上表面部121一体地设置,被从上表面部121的4边分别朝向下侧折回。侧面部122将发热部130、第1隔热部140、第2隔热部150从侧方覆盖。下表面部123从侧面部122一体地设置,被从侧面部122的下端的4边分别朝向中央侧折回。下表面部123将发热部130、第1隔热部140及第2隔热部150从下侧覆盖。因而,外观部120将发热部130、第1隔热部140及第2隔热部150包入以使其一体化(参照后述的图4)。发热单元110在与主体单元160连结的状态下,下表面部123位于主体单元160的上侧。另外,下表面部123一个一个被形成为梯形,以使得在朝向中央侧折回时相邻的下表面部123彼此不重叠。此外,下表面部123在将第2隔热部150从下侧覆盖的状态下被第2隔热部150定位。具体而言,下表面部123分别在沿着各边离开的位置具有一对定位孔124,通过在定位孔124中插入后述的凸台部151而被定位。定位孔124与被定位部的一例对应。
[0034]发热部130通过接受电源的供给而发热。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状采暖用具,具有:发热单元,具有发热部和设有将上述发热部从上侧覆盖的上表面部的外观部;以及主体单元,支承上述发热单元,被输入用来使上述发热部发热的电源,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单元和上述主体单元能够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采暖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单元具有连结部,上述主体单元具有与上述连结部连结的被连结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状采暖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兼具备将上述外观部定位的功能。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采暖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部从上侧观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广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