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39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包括:箱体、鱼缸本体、循环水处理单元、补水单元、喷淋单元,所述补水单元与所述鱼缸本体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用于向所述鱼缸本体或循环水处理单元内通入自来水;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反应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的循环腔、设置在所述反应腔内的反硝化生物膜填料、反硝化微生物,所述反硝化微生物附着在所述反硝化生物膜填料上并形成反硝化膜;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反应腔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喷淋单元均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保证去除鱼缸本体内的鱼类排泄物的同时,保证鱼缸内液体中氧含量高,有利于鱼类的养殖,同时节约用水,实用性强,作用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


[0001]本技术涉及鱼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海洋生物排泄的废物分解后会产生NO2、NO3等有害物质,因此,在进行海洋生物家庭养殖时,需要及时处理其排泄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520123543.2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海洋生物生态养殖鱼缸,其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将海洋生物排泄物还原为无害的氮气,从而实现鱼缸内水体的净化。然而,采用上述方式不能实现完全处理,直接将处理后的水流通过一水泵通入至养鱼层,不利于鱼缸内水循环;同时,无法通过循环水实现鱼缸内氧含量的调整,导致作用效果差。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养殖鱼缸不利于鱼缸内水循环,无法通过循环水实现鱼缸内氧含量的调整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鱼缸本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循环水处理单元、补水单元、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相连通的喷淋单元,所述补水单元与所述鱼缸本体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用于向所述鱼缸本体或循环水处理单元内通入自来水;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反应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的循环腔、设置在所述反应腔内的反硝化生物膜填料、反硝化微生物,所述反硝化微生物附着在所述反硝化生物膜填料上并形成反硝化膜;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反应腔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喷淋单元均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单元包括:抽水泵、与所述抽水泵连接的第一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道、第三进水管道,所述第二进水管道与所述鱼缸本体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道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循环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管连接的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喷淋管、与所述喷淋管相连通的喷淋头,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伸入至循环腔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鱼缸本体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反硝化生物膜填料的材质为维纶醛化纤维和丙纶混纺;所述反硝化微生物为脱氮微生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脱氮微生物为假单胞菌或脱氮副球菌。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循环腔的一侧上还连接有一排水管,所述循环腔与所述反应腔之间设置有通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鱼缸本体的材料为玻璃。
[0013]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通过循环水处理单元实现液体内排泄物内的NO2、NO3等有害物质的降解,于此同时通过补水单元向鱼缸本体内补充自来水,在将降解完成后,将处理后的液体通入至循环腔内,使得处理后的液体与循环腔内的自来水混合,以保证混合后的液体内的氧含量,并通过喷淋单元将混合后的液体喷淋至鱼缸本体内,以提高鱼缸本体内的氧含量,同时实现鱼缸本体内的水循环,在保证去除鱼缸本体内的鱼类排泄物的同时,保证鱼缸内液体中氧含量高,有利于鱼类的养殖,同时节约用水,实用性强,作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箱体1、鱼缸本体2、反应腔30、循环腔31、反硝化生物膜填料32、排水管33、通孔34、抽水泵40、第一进水管道41、第二进水管道42、第三进水管道43、喷淋单元5、循环水管50、循环泵51、喷淋管52、喷淋头53、连接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请参照图1

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包括: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鱼缸本体2、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循环水处理单元、补水单元、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相连通的喷淋单元5,所述补水单元与所述鱼缸本体2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用于向所述鱼缸本体2或循环水处理单元内通入自来水;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反应腔30、与所述反应腔30相连通的循环腔31、设置在所述反应腔30内的反硝化生物膜填料32、反硝化微生物,所述反硝化微生物附着在所述反硝化生物膜填料32上并形成反硝化膜;所述鱼缸本体2的底部与所述反应腔30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喷淋单元5均与所述循环腔31相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鱼缸本体2的材料为玻璃,可通过箱体1将循环水处理单元、补水单元等密封在箱体1内,防止使用过程中各个单元的损伤,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在箱体1上设置活动门板,以方便查看各个单元的运行情况。本技术中的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通过补水单元向鱼缸本体2内通入适量的自来水,同时可向循环腔31内通入自来水,经过与循环腔31相连通的喷淋单元5向鱼缸本体2内喷淋自来水,以增加鱼缸本体2内液体中的氧含量,有利于鱼缸本体2内的鱼类的养殖,鱼类产生的排便物等废物达到一定量后,打开鱼缸本体2与反应腔30之间的开关阀门,将含有排便物的液体通入至反应腔30内,该液体与反硝化生物填料上的反硝化生物膜的接触,从而实现液体内排便物内NO2、NO3等有害物质的降解,于此同时通过补水单元向鱼缸本体2内补充自来水,在将降解完成后,将处理后的液体通入至循环腔31内,处理后的液体与循环腔31内的自来水混合,以保证混合后的液体内的氧含量,进一步通过喷淋单元5将混合后的液体喷淋至鱼缸本体2内,实现鱼缸本体2内的水循环,在保证去除鱼缸本体2内的鱼类排泄物的同时,保证鱼缸内液体中氧含量高,有利于鱼类的养殖,同时节约用水,实用性强;此外,将反硝化微生物附着在反硝化生物膜填料32上并形成反硝化膜,且反硝化生物膜填料32的高度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可有效增加含有鱼类排泄物的液体与反硝化膜的接
触面积及接触时间,有效提高降解效率。
[001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水单元包括:抽水泵40、与所述抽水泵40连接的第一进水管道41、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道41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道42、第三进水管道43,所述第二进水管道42与所述鱼缸本体2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道43与所述循环腔31相连通,抽水泵40连接一自来水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道42、第三进水管道43上均设置有开关阀,所述第二进水管道42、第三进水管道43分别与第一进水管道41的上、下两侧相连通。
[00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单元5包括:循环水管50、与所述循环水管50连接的循环泵51、与所述循环泵51连接的喷淋管52、与所述喷淋管52相连通的喷淋头53,所述喷淋管52上可设置一排喷淋头53,喷淋头53的具体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以增加喷淋水的喷淋量;所述循环水管50的一端伸入至循环腔31内,所述鱼缸本体2与所述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鱼缸本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循环水处理单元、补水单元、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相连通的喷淋单元,所述补水单元与所述鱼缸本体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用于向所述鱼缸本体或循环水处理单元内通入自来水;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反应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的循环腔、设置在所述反应腔内的反硝化生物膜填料、反硝化微生物,所述反硝化微生物附着在所述反硝化生物膜填料上并形成反硝化膜;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反应腔的上侧相连通,所述补水单元、喷淋单元均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所述反硝化微生物为脱氮微生物;所述脱氮微生物为假单胞菌或脱氮副球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观赏鱼生态养殖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单元包括:抽水泵、与所述抽水泵连接的第一进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昌有许秋彤梁宇娴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珊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