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18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取栓装置包括推拉导丝和支架,支架包括捕获段,捕获段整体呈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展开铺平后形成捕获段的展开结构,展开结构可绕着捕获段的轴向方向螺旋形成筒状结构,捕获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捕获组件,捕获组件包括多个捕获件,多个捕获件在筒状结构中沿捕获段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依次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取栓装置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和贴壁性能,能够减少或避免造成血栓的脱离或切割血栓,从而带动血栓共同穿过弯曲的血管,保证血栓从血管内完整的取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俗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脑卒中,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一旦发生中风,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危害,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0003]目前,缺血性脑卒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机械取栓。机械取栓是将取栓器输送到病变位置,利用取栓器抓取血栓并将其体外。
[0004]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取栓器300包括微导管330、推拉导丝310和取栓支架320,微导管330的远端距具有第一显影标记340。其中推拉导丝310与取栓支架320连接在一起,连接好的推拉导丝310和取栓支架320被压入微导管330内。取栓支架320形成压缩状态,取栓支架320可通过推拉导丝310的推拉而在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化。在收回位置,取栓支架320收回到微导管330内。在展开位置时,取栓支架320被推出到微导管330的外部。
[0005]取栓装置300通过微创手术和推拉导丝310经过血管400从近端到达血栓500处,从血栓500的近端穿过血栓500,在CT和/或MRA,DSA等造影设备观察下,微导管330的第一显影标记340与血栓500的距离为5~40mm。固定推拉导丝310,回撤微导管330至体外,在造影设备的监控下查看第一显影标记340,可知微导管330在体内回撤的路径。由于微导管330的回撤,压缩状态的取栓支架320被推出到微导管330外并恢复至膨胀状态,再固定推拉导丝310一段时间后让取栓支架320足够膨胀,通过取栓支架320自膨胀的径向力,使取栓支架320的网杆渗透进入血栓500,与血栓500充分接触,回撤推拉导丝310,在推拉导丝310的拽动下,取栓支架320朝向近端运动,取栓支架320带动血栓500一起向近端运动,推拉导丝310带动取栓支架320回撤到达回收导管600的第二显影标记610时,推拉导丝310继续回撤,则取栓支架320和捕获的血栓500则被拽进回收导管600内,再整体向近端撤出回收导管600及回收导管600内的取栓器300和血栓500至患者体外,则完成整个取栓过程。
[0006]然而当取栓支架320带动血栓500回撤过程中经过弯曲血管400时,取栓支架320在血栓500和血管400的挤压下容易造成取栓支架320的塌陷,从而使血栓500与取栓支架320间相分离或血栓500被取栓支架320切割形成细小的血栓块,导致血栓500逃逸,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取栓支架弯曲性能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取栓装置,所述取栓装置包括:
[0009]推拉导丝;
[0010]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推拉导丝相连,所述支架包括捕获段,所述捕获段整体呈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展开铺平后形成所述捕获段的展开结构,所述展开结构可绕着所述捕获段的轴向方向螺旋形成所述筒状结构,所述捕获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捕获组件,所述捕获组件包括多个捕获件,多个所述捕获件在所述筒状结构中沿所述捕获段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依次设置。
[0011]根据上述取栓装置,其中支架包括捕获段,捕获段整体呈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展开铺平后形成捕获段的展开结构,展开结构可绕着捕获段的轴向方向螺旋形成筒状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特殊性。另外捕获段包括至少一个设有多个捕获件的捕获组件,通过上述螺旋过程,捕获组件整体能够呈螺旋状结构,进而使捕获组件整体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多个捕获件能够沿捕获段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依次设置,能够更好地与血管壁贴合。具体地,当捕获段通过相邻的捕获件之间的开口捕获血栓后进行撤回时,在捕获段经过弯曲的血管时容易发生弯曲,多个捕获件更好地与弯曲的血管壁间相贴合,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捕获段与弯曲的血管间存在间隙,减少或避免造成血栓的脱离或切割血栓,从而带动血栓共同穿过弯曲的血管,保证血栓从血管内完整的取出,保证取栓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取栓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捕获段的所述展开结构中,同一个所述捕获组件的多个所述捕获件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成夹角设置。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捕获段,所有所述捕获件沿所述捕获段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设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捕获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展开结构中,相邻两个所述捕获组件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展开结构中,两个所述捕获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获件在垂直于所述展开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使得形成的所述筒状结构的至少一个横截面上有至少两个所述捕获件。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展开结构中,两个所述捕获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获件在所述展开结构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使得形成的所述筒状结构中,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获件位于所述筒状结构的不同横截面上。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设置有网格结构,在所述展开结构中,
[0019]在垂直于所述展开结构中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网格结构与所述捕获组件并排设置;或者/和,所述捕获件设置在所述网格结构中。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段或/和防脱落段,所述支撑段、所述捕获段和所述防脱落段沿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所述推拉导丝与所述支架的近端相连。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整体呈支架筒状结构,所述支架筒状结构展开铺平后形成支架展开结构,所述支架展开结构可绕着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螺旋形成所述支架筒状结构,所述支架展开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筒状结构的轴向方向成角度设
置。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捕获件包括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远离所述推拉导丝的一端收拢于一点,形成自由端。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0024]图1为现有技术中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取栓器穿过血管内血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取栓器取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取栓装置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支架处于展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拉导丝;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推拉导丝相连,所述支架包括捕获段,所述捕获段整体呈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展开铺平后形成所述捕获段的展开结构,所述展开结构可绕着所述捕获段的轴向方向螺旋形成所述筒状结构,所述捕获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捕获组件,所述捕获组件包括多个捕获件,多个所述捕获件在所述筒状结构中沿所述捕获段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捕获段的所述展开结构中,同一个所述捕获组件的多个所述捕获件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成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捕获段,所有所述捕获件沿所述捕获段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展开结构中,相邻两个所述捕获组件之间相互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结构中,两个所述捕获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获件在垂直于所述展开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使得形成的所述筒状结构的至少一个横截面上有至少两个所述捕获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宁邱礼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先健呼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