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07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包括腔道支撑部,其为管状结构,内具有一防梗阻通道和一穿设于管壁上的引流通道;粒子固定部,其上均布有多个粒子承载槽,粒子固定部缠绕贴固于腔道引流管的外壁上,随腔道引流管一同置入患者体内;粒子装载部,具有多个粒子存储槽,粒子存储槽与粒子承载槽一一适配对应,在每一粒子存储槽内均封装有一放疗粒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在放化疗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腔道梗阻;配套设置的粒子装载部能够轻松完成对粒子固定部上粒子承载槽的一次性全部装填完成,避免对放疗粒子的反复取拿及放置,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避免操作人员长时间的接触放疗粒子,大大减少操作人员受到辐射的程度。程度。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腔道肿瘤放化疗
,尤其是涉及一种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腔道肿瘤是指在人体空腔脏器或管路生长的肿瘤,如生长在食管、胆管、胃肠及肛肠、气管、尿道等内的肿瘤。腔道肿瘤常常堵塞正常人体腔道导致患者相关脏器梗阻,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胆道因肿瘤梗阻可能发生发热、黄疸、疼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致使患者休克及神志改变;又如肠道梗阻可能导致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胀、无法排便排气,严重者可能导致肠穿孔进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死亡。
[0003]腔道肿瘤在治疗时,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即将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直接切除,术后会根据情况给与放化疗;但是对于晚期肿瘤广泛转移患者、体质较差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常常需要介入治疗,例如对于胆道肿瘤临床上常常采用姑息胆道内外引流管置入术来暂时性的缓解临床症状,但由于肿瘤的支架内生长,导致数周后肿瘤便再次将胆管堵塞,致使临床症状复发。
[0004]现有市面上所采用的缠绕到腔道管路上的放疗粒子承载敷贴,虽能置入患者腔道内避免腔道梗阻,但放疗粒子需要逐个放入敷贴的粒子承载仓,操作非常不便,且粒子的放射性会使长时间接触的操作人员辐射增加,增大其发生肿瘤的风险;另外,现有敷贴在缠绕时,其两端处的密封性较差,随着腔道管路在患者腔道内的移动,加之敷贴需伴随腔道管路长期(长至数年)放置到患者腔道内,因此易发生放疗粒子从敷贴的粒子仓内脱落;一旦放疗粒子进入患者体内的其他正常部位,射线便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或恶变为肿瘤组织,危害性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所述的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包括:
[0008]腔道支撑部,其为管状结构,内具有一防梗阻通道和一穿设于管壁上的引流通道;
[0009]粒子固定部,其上均布有多个盛装放疗粒子的粒子承载槽,所述粒子固定部缠绕贴固于所述腔道引流管的外壁上,随腔道引流管一同置入患者体内进行放化疗;及,
[0010]粒子装载部,具有多个粒子存储槽,所述粒子存储槽与所述粒子承载槽一一适配对应,在每一粒子存储槽内均封装有一放疗粒子。
[0011]进一步的,所述腔道支撑部为腔道引流管,在所述腔道引流管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
[0012]进一步的,所述粒子固定部为一粒子固定贴,所述粒子承载槽沿所述粒子固定贴
的宽度方向成列排布,并沿粒子固定贴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多列,在粒子固定贴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上贴附有第一防粘膜,所述第一防粘膜上开设有与所述粒子承载槽一一适配对应的通孔。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粒子固定贴的一侧宽边上固连有封盖所述粒子承载槽的槽腔封口贴,在所述槽腔封口贴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上贴附有第二防粘膜。
[0014]进一步的,所述粒子固定贴的两长边处向外延伸形成加宽段,两所述加宽段的一端固连有位于所述槽腔封口贴宽度方向两侧的封端加固贴,所述封端加固贴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粘胶层,所述第三粘胶层上贴附有第三防粘膜。
[0015]进一步的,在所述粒子固定贴的一侧长边处设置有与每列所述粒子承载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刻度标识。
[0016]进一步的,所述粒子装载部包括多排粒子装载盒,每排所述粒子装载盒均由多个所述粒子存储槽并排固连而成,每排粒子装载盒中相邻的两粒子存储槽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列粒子承载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每排粒子装载盒上均设置有一封盖所述粒子存储槽槽口的密封膜。
[0017]进一步的,所述粒子装载部还包括一装载框,所述装载框内通过隔板分割有多个用于卡固所述粒子装载盒的条形卡槽。
[0018]本技术优点在于通过缠绕贴固于腔道引流管外壁上的粒子固定部来盛装放疗粒子,并使放疗粒子能够均匀的排布于腔道引流管外壁上,随腔道引流管一同置入患者体内的肿瘤位置处进行放化疗,在放化疗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腔道梗阻;另外,配套设置的粒子装载部则能够轻松完成对粒子固定部上粒子承载槽的一次性全部装填完成,避免对放疗粒子的反复取拿及放置,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避免操作人员长时间的接触放疗粒子,大大减少操作人员受到辐射的程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粒子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与粒子固定部配套使用的粒子装载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
ꢀ“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
一”、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包括一腔道支撑部、一粒子固定部及一粒子装载部。
[0026]其中,腔道支撑部为管状结构,具体可为腔道引流管1,腔道引流管1上具有一防梗阻通道2和一穿设于管壁上的引流通道3,用于置入并支固在患者体内的肿瘤放疗位置处,配合粒子固定部对肿瘤进行放化疗的同时,通过防梗阻通道2和引流通道3来有效避免腔道梗阻;当然,为便于腔道引流管1能够准确的置入腔道肿瘤位置处,还可在腔道引流管1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刻度标识4。
[0027]粒子固定部缠绕贴固于腔道引流管1的外壁上,随腔道引流管1一同置入患者体内进行放化疗。具体的,粒子固定部为一粒子固定贴5,该粒子固定贴5呈矩形结构,其上均布有多个盛装放疗粒子的粒子承载槽6,该粒子承载槽6为敞口槽,其槽腔深度为0.3~1.0mm,每一粒子承载槽6内刚好能够适配容纳一个125I或103Pd的低剂量率放射源放疗粒子;粒子承载槽6应沿粒子固定贴5的宽度方向成列排布,并沿粒子固定贴5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多列,同时还可在粒子固定贴5的一侧长边处设置与每列粒子承载槽6一一对应的第二刻度标识7;一般情况下,如图2所示,需间隔设置八列粒子承载槽6,并且每一列应由五个粒子承载槽6均匀间隔排布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道支撑部,其为管状结构,内具有一防梗阻通道和一穿设于管壁上的引流通道;粒子固定部,其上均布有多个盛装放疗粒子的粒子承载槽,所述粒子固定部缠绕贴固于所述腔道引流管的外壁上,随腔道引流管一同置入患者体内进行放化疗;及,粒子装载部,具有多个粒子存储槽,所述粒子存储槽与所述粒子承载槽一一适配对应,在每一粒子存储槽内均封装有一放疗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支撑部为腔道引流管,在所述腔道引流管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固定部为一粒子固定贴,所述粒子承载槽沿所述粒子固定贴的宽度方向成列排布,并沿粒子固定贴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多列,在粒子固定贴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上贴附有第一防粘膜,所述第一防粘膜上开设有与所述粒子承载槽一一适配对应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道肿瘤放疗粒子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粒子固定贴的一侧宽边上固连有封盖所述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德超韩新巍王艳丽许凯豪刘一铭吴昆鹏李兆南周学良赵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