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95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加快除尘后的工业废气流速的漩涡风机,所述漩涡风机进气端设置有对工业废气进行除尘的第一过滤机构,所述漩涡风机出气端设置有对除尘后的工业废气进行有机物吸附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漩涡风机下方设置有能够添加处理剂对工业废气进行更进一步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漩涡风机加快工业废气流速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处理机构对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滤尘网筒、中空活性炭滤芯均为中空管状结构,因此在第一滤筒内储满灰尘以及中空活性炭滤芯失效之前,不会因为堵塞问题影响工业废气在本装置内正常流动。置内正常流动。置内正常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工业废气由于含有硫化物、氟化物、生产性粉尘等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会对人体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为此,工业废气在排放前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
[0003]但传统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存在过滤吸附接触面积比较小的弊端,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堵塞,导致废气无法在装置内正常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加快除尘后的工业废气流速的漩涡风机,所述漩涡风机进气端设置有对工业废气进行除尘的第一过滤机构,所述漩涡风机出气端设置有对除尘后的工业废气进行有机物吸附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漩涡风机下方设置有能够添加处理剂对工业废气进行更进一步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机构;
[0007]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漩涡风机进气端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远离所述漩涡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远离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筒,所述第一滤筒下方设置有底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滤尘网筒;
[0008]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漩涡风机出气端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远离所述漩涡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下方设置有第二滤筒,所述第二滤筒下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滤筒内设置有中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滤筒下方设置有注管。
[0009]优选地:所述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漩涡风机下方的桶盖,所述桶盖下方设置有处理桶,所述处理桶一侧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处理桶的一侧设置有进液阀,所述进液管下方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处理桶的一侧设置有排液阀,所述处理桶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所述底盖均与所述滤尘网筒滑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滤筒与所述通孔一体成型。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二滤筒均与所述中空活性炭滤芯滑动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桶盖与所述处理桶通过法兰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进液管、所述排液管、所述排气管均与所述处理桶焊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阀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排液管与所述排液阀通过法兰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在漩涡风机加快工业废气流速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处理机构对尾气进行排放前的无害化处理;由于滤尘网筒、中空活性炭滤芯均为中空管状结构,因此在第一滤筒内储满灰尘以及中空活性炭滤芯失效之前,不会因为堵塞问题影响工业废气在本装置内的正常流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A处等比例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的B处等比例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漩涡风机;2、第一过滤机构;201、第一单向阀;202、第一气管;203、第一端盖;204、第一滤筒;205、底盖;206、滤尘网筒;3、第二过滤机构;301、第二单向阀;302、第二气管;303、第二端盖;304、第二滤筒;305、通孔;306、中空活性炭滤芯;307、注管;4、处理机构;401、桶盖;402、处理桶;403、进液管;404、进液阀;405、排液管;406、排液阀;40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27]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加快除尘后
的工业废气流速的漩涡风机1,漩涡风机1进气端设置有对工业废气进行除尘的第一过滤机构2,漩涡风机1出气端设置有对除尘后的工业废气进行有机物吸附的第二过滤机构3,漩涡风机1下方设置有能够添加处理剂对工业废气进行更进一步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机构4。
[0028]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机构2包括设置在漩涡风机1进气端的第一单向阀201,第一单向阀201远离漩涡风机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管202,第一气管202远离第一单向阀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203,第一端盖203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筒204,第一滤筒204下方设置有底盖205,第一端盖203与底盖205之间设置有滤尘网筒206;第一端盖203、底盖205均与滤尘网筒206滑动连接;进入第一滤筒204的工业废气在漩涡风机1的作用下,能够沿滤尘网筒206上的孔洞进入与第一端盖203相连接的第一气管202,并经第一气管202、第一单向阀201进入漩涡风机1中,被滤尘网筒206过滤留存积聚在第一滤筒204内的粉尘颗粒,可通过定期从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快除尘后的工业废气流速的漩涡风机(1),所述漩涡风机(1)进气端设置有对工业废气进行除尘的第一过滤机构(2),所述漩涡风机(1)出气端设置有对除尘后的工业废气进行有机物吸附的第二过滤机构(3),所述漩涡风机(1)下方设置有能够添加处理剂对工业废气进行更进一步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机构(4);所述第一过滤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漩涡风机(1)进气端的第一单向阀(201),所述第一单向阀(201)远离所述漩涡风机(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管(202),所述第一气管(202)远离所述第一单向阀(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203),所述第一端盖(203)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筒(204),所述第一滤筒(204)下方设置有底盖(205),所述第一端盖(203)与所述底盖(205)之间设置有滤尘网筒(206);所述第二过滤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漩涡风机(1)出气端的第二单向阀(301),所述第二单向阀(301)远离所述漩涡风机(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管(302),所述第二气管(302)远离所述第二单向阀(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盖(303),所述第二端盖(303)下方设置有第二滤筒(304),所述第二滤筒(304)下侧面设置有通孔(305),所述第二滤筒(304)内设置有中空活性炭滤芯(306),所述第二滤筒(304)下方设置有注管(3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活性炭吸附结构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东王涛刘显仲
申请(专利权)人:中青奈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