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56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包括公头以及母头、公头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一绝缘体,母头包括第二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分别设置于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第一绝缘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接部,第二绝缘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接腔,第二绝缘体的后端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与第二导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公头与母头插接时,插接部伸入插接腔内形成卡接,第一导体位于插接部内,第二导体位于通槽内,通槽的内壁对第二导体限位,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插接,公头与母头形成连接,连接片可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插接稳定性突出。突出。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为: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0003]现有技术当中,部分电连接器结构复杂,因此加工工艺繁琐、成本高,而另一部分结构简单的电连接器,其插接稳定性并不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结构简单,插接稳定性突出。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包括公头以及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一绝缘体,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导体以及所述第二导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一导体设置于所述插接部内,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接腔,所述第二导体设置余所述第二绝缘体内,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插接腔,所述通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导体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后盖的后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腔卡接,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插接,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后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
[0007]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后盖,所述插接腔连通第二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与所述后盖可拆卸连接。
[0008]其中,所述后盖的后端设置有所述容置槽,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
[0009]其中,所述插接腔内设置有卡接弹片,所述卡接弹片位于所述插接部的底部,所述卡接弹片与所述插接部抵接。
[0010]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后盖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接弹片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
[0011]其中,所述插接部的顶部两端均向上凸起形成第一卡接块,所述插接腔的顶部内壁的两端均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卡接槽卡接。
[0012]其中,所述插接部的底部两端均向上凹陷形成第二卡接槽,所述插接腔的底部内壁的两端均向上凸起形成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卡接槽卡接。
[0013]其中,所述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均设置有两个。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公头与母头插接时,插
接部伸入插接腔内形成卡接,第一导体位于插接部内,第二导体位于通槽内,通槽的内壁对第二导体限位,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插接,公头与母头形成连接,连接片可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插接稳定性突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记分别为:1、公头,2、母头;
[0019]11、第一导体,12、第一绝缘体,13、插接部,14、第一卡接块,15、第二卡接槽;
[0020]21、第二导体,22、第二绝缘体,23、插接腔,24、通槽,25、第二绝缘本体,26、后盖,27、容置槽,28、卡接弹片,29、第一卡接槽,210、第二卡接块,211、连接孔,212、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包括公头1以及母头2、所述公头1包括第一导体11以及第一绝缘体12,所述母头2包括第二导体21以及第二绝缘体22,所述第一导体11以及所述第二导体2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12以及第二绝缘体22,所述第一绝缘体12的前端设置有插接部13,所述第一导体11设置于所述插接部13内,所述第二绝缘体22的前端设置有插接腔23,所述第二导体21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体22内,所述第二绝缘体22内设置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的一端连通所述插接腔23,所述通槽2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绝缘体12的外周,所述第二导体21位于所述通槽24内,所述插接部13与所述插接腔23卡接,所述第一导体11与所述第二导体21插接,所述第二绝缘体22的后端设置有容置槽27,所述容置槽27内设置有连接片212,所述连接片212与所述第二导体21连接。具体地,公头1与母头2插接时,插接部13伸入插接腔23内形成卡接,第一导体11位于插接部13内,第二导体21位于通槽24内,通槽24的内壁对第二导体11限位,第一导体11与所述第二导体21插接,公头1与母头2形成连接,连接片212可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插接稳定性突出。
[0023]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所述第二绝缘体22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5以及后盖26,所述插接腔23连通第二绝缘本体25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5的后端与所述后盖26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拆除后盖26对第二绝缘本体25内部的部件进行维护、更换。
[0024]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所述后盖25的后端设置有所述容置槽27,所述连接片212上设置有连接孔211。具体地,连接孔211方便连接片212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
[0025]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腔23内设置有卡接弹片28,所述卡接弹片28位于所述插接部13的底部,所述卡接弹片28与所述插接部13抵接。具体地,上
述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接插的稳定性。
[0026]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5的底部与所述后盖26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卡槽29,所述卡接弹片28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卡块210,所述卡块210与所述卡槽29卡接。具体地,组装时,先将卡接弹片28放入插接腔23内,此时卡块210的一侧与第二绝缘本体25的外壁抵接,随后盖上后盖26,后盖26与卡块210的另一侧抵接,以此固定卡接弹片28。
[0027]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部13的顶部两端均向上凸起形成第一卡接块14,所述插接腔23的顶部内壁的两端均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卡接槽29,所述第一卡接块14与第一卡接槽29卡接。具体地,上述设置提高了公头1与母头2接插的稳定性。
[0028]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部13的底部两端均向上凹陷形成第二卡接槽15,所述插接腔23的底部内壁的两端均向上凸起形成第二卡接块210,所述第二卡接块210与第二卡接槽15卡接。具体地,上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头以及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一绝缘体,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导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导体以及所述第二导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一导体设置于所述插接部内,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前端设置有插接腔,所述第二导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内,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插接腔,所述通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导体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腔卡接,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插接,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后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后盖,所述插接腔连通第二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与所述后盖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雄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