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36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该延时电路包括第一延时模块和第二延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通过第一延时模块完成第一次延时,通过第二演示模块完成第二次延时,两次延时可增加整体的延时时间,并由于采用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进行两次延时,在同一延时时长下每个电容容量减小,进而减少了由低温造成的时间偏差。差。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不适用软件控制的情况下,在电路中实现延时功能主要通过简单的阻容网络完成,而在延时时间需要延长的情况下,需要增大电容的容量,并在一次充电过程中实现延时功能。但这种阻容网络因为电容的容量较高,使得在不低温度下工作产生温漂现象且衰减量较大,最终造成较大的时间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以解决阻容网络延时电路因延时时间增加所导致的,低温环境下时间偏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包括第一延时模块和第二延时模块;
[0005]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06]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0007]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0008]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0009]其中,所述第二延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三电容和第一三极管;
[0010]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11]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12]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13]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14]本技术通过并联设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通过所述两个电容实现第一次延时,第一次延时时间为第一电容充电至电容电压与稳压管电压相同的时间;进而第三电容通过第一稳压管进行充电,实现第二次延时,第二次延时时间为第三电容达到第一三极管开启电压的时间,通过两次延时实现延时时间的增加。此外,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并联,可进一步减小各个电容的容量,从而减少低温环境下的衰减量,降低延时电路的时间偏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时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
[0016]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
一端连接;
[0017]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0018]本技术还可通过第一电阻对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进行充电,所述两个电容在电源关断时再通过第一二极管快速放电,保证下一次延时顺利进行。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二电阻;
[0020]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0021]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002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延时模块两个输入端之间并联设置第四电容和第二电阻,可以平缓输入电压的突变,使延时电路稳定工作。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延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0024]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
[0025]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0026]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27]本技术中的第三电阻串联设置在第一稳压管的正极之后,可以限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防止稳压管功耗过高或发热的情况,并使稳压管稳定工作在击穿状态;此外,第四电阻并联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在电源关电时使第一三极管处于稳定截止的状态。
[0028]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
[0029]其中,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30]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具体包括第二三极管;
[0031]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32]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33]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34]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五电容;
[0035]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0036]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0037]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0038]本技术中,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后串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可以增加第二三极管的功率承受能力;此外,第七电阻和第五电容并联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保证在电源关电时,第二三极管处于稳定截止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004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实施例一
[0043]请参照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包括第一延时模块和第二延时模块;
[0044]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45]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容C3和第二电容C5;
[0046]所述第一电容C3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延时模块和第二延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电源,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延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三电容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延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延时低时间偏差的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少鹏王磊董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军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