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结构及具有该车门结构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31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及具有该车门结构的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的外后视镜布置在与外水切平齐的位置且底座护板扁平化的造型带来的装配和性能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结构包括内板、外板、前角窗玻璃和外后视镜,外板与内板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安装结构,外板的上边缘设有缺口,前角窗玻璃与缺口之间围设形成安装口,外后视镜的护板紧固于安装口,外后视镜的底座由安装口处沿车门的高度方向伸入至容纳腔中,并安装于安装结构上。并安装于安装结构上。并安装于安装结构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结构及具有该车门结构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及具有该车门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和造型也更加关注。现有技术中的外后视镜通常固定在前车门的三角窗区域(即前车门上靠近上A柱的大致三角形的区域)或者安装在前车门的门外板上。为了造型更加犀利,并提升侧视野和NVH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等性能,在保留前三角窗玻璃的同时,将外后视镜布置在了前车门外水切平齐的位置(前车门外板的上边缘),且外后视镜底座护板的形状也更加扁平化,几乎跟外水切的高度相当。
[0003]随着智能驾驶等功能配置需求,外后视镜不断增加摄像头等部件,导致外后视镜的重量越来越重。然而,外后视镜布置在前车门外水切平齐的位置、底座护板扁平化造型、外后视镜重量增加,给外后视镜的装配和性能达成带来了新的困难。
[0004]从结构性能上,外后视镜底座护板扁平化,投影到车门钣金上的面积随之减小,若按常规布置安装点,安装点的跨距较小,外后视镜刚度较弱。同时因外后视镜重量增加,外后视镜的模态进一步降低。为此,为满足外后视镜的装配需求和达成刚度模态性能目标,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外后视镜抖动,对前车门钣金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
[0005]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车门结构来解决现有车辆的外后视镜布置在与外水切平齐的位置且底座护板扁平化的造型带来的装配和性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车辆的外后视镜布置在与外水切平齐的位置且底座护板扁平化的造型带来的装配和性能问题。
[0007]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内板;外板,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外板的上边缘设有缺口;前角窗玻璃,所述前角窗玻璃与所述缺口之间围设形成安装口;外后视镜,所述外后视镜的护板紧固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外后视镜的底座由所述安装口处沿所述车门的高度方向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并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0008]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结构为上铰链加强板,所述内板在其高度方向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围设形成第一空腔。
[0009]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上窗框加强板,所述上窗框加强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中,且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贴合。
[0010]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上窗框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共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窗框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共同连接在一起。
[0011]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外板相连,所述外腰线加强板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留有容纳空间,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0012]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相连,以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围设形成第二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交叉设置。
[0013]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板、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外腰线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共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
[0014]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板,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膨胀胶;并且/或者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板,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膨胀胶;并且/或者所述外腰线加强板与所述外板之间围设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交叉设置。
[0015]在上述车门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护板与所述前角窗玻璃之间通过密封胶条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胶条包括胶条本体和胶条头,所述胶条本体压紧于所述护板,所述胶条头呈卷曲状,且压紧于所述前角窗玻璃。
[0016]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车门结构。
[001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车门结构包括内板、外板、前角窗玻璃和外后视镜,外板与内板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安装结构,外板的上边缘设有缺口,前角窗玻璃与缺口之间围设形成安装口,外后视镜的护板紧固于安装口,外后视镜的底座由安装口处沿车门的高度方向伸入至容纳腔中,并安装于安装结构上。
[0018]本技术通过外板的上边缘设有缺口、前角窗玻璃与缺口之间围设形成安装口,并将外后视镜的护板紧固于安装口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外后视镜布置在与外水切平齐的位置,同时为了避免底座护板扁平化造型、外后视镜重量增加带来的装配和性能问题,本技术将外后视镜的底座由安装口处沿车门的高度方向伸入至内板与外板围设形成的容纳腔中,并将底座安装于容纳腔中的安装结构上,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增大底座安装面、提高底座的安装强度、提升安装区域的模态、避免外后视镜抖动,进而能够解决现有车辆的外后视镜布置在与外水切平齐的位置且底座护板扁平化的造型带来的装配和性能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车门结构的正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车门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1;
[0022]图3是本技术的车门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2
[0023]图4是图3中B

B处的断面图;
[0024]图5是图3中A

A处的断面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车门结构外后视镜与前角窗玻璃的密封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的车门结构与现有的外后视镜沿车门厚度方向安装的车门结构的性能实验结果对比表。
[0027]附图标记列表:
[0028]10

车门;1

内板;11

第一连接部;12

第二连接部;2

外板;21

缺口;22

安装口;3

前角窗玻璃;4

外后视镜;41

护板;42

底座;5

上铰链加强板;51

第一空腔;52

第一翻边;53

第二翻边;54

第二空腔;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内板;外板,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外板的上边缘设有缺口;前角窗玻璃,所述前角窗玻璃与所述缺口之间围设形成安装口;外后视镜,所述外后视镜的护板紧固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外后视镜的底座由所述安装口处沿所述车门的高度方向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并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为上铰链加强板,所述内板在其高度方向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围设形成第一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上窗框加强板,所述上窗框加强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中,且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上窗框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共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窗框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通过点焊共同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外板相连,所述外腰线加强板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留有容纳空间,所述底座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华龚成章章六五张之好于铁丰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