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20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提供的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包括八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十六根螺钉、两块支板、八个垫块、十六个轮子、十六根铰、两个手电筒和二十四根弹簧,能够实现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进行平稳地移动、同时两个手电筒还能在钢管的内部提供照明的目的,并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无缝钢管的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热轧穿孔、连续轧管和张力减径的制管工艺,受到管坯加热质量、顶头或芯棒的表面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钢管的内表面有时会产生内折或划伤等质量问题,这会严重降低钢管的使用强度,由于缺乏有效的钢管内部照明工具,因此,在检查钢管内表面质量的过程中、基于照明不足而产生的质量漏检问题也时有发生。
[0003]专利文献CN207248782U公开一种医用管腔器械内部照明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灯体、光源、转动轴、转盘、弧形板、光纤、销轴和螺母组成,该装置只能对医用管腔器械的内部提供充足的照明,不能对钢管的内部提供充足的照明。
[0004]专利文献CN211203777U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管廊通道内部节能照明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管廊通道、墙体、照明灯、红外检测元件和单片机组成,该装置只能对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管廊通道的内部提供节能照明,不能对钢管的内部提供充足的照明。
[0005]专利文献CN213019112U公开一种加工中心用内部照明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散热外壳、照明外壳、照明灯珠、防爆玻璃、金属固定环、固定螺钉、调节固定器、角度固定盘和电源连接线组成,该装置只能对加工中心的内部提供充足的照明,不能对钢管的内部提供充足的照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其包括八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十六根螺钉、两块支板、八个垫块、十六个轮子、十六根铰、两个手电筒和二十四根弹簧;其中:
[0007]所述第一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一主体和两个第一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辅体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辅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左右两个端面;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面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铰;
[0008]所述第二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三主体和一个第三辅体连接组成,所述第三辅体位于所述第三主体的右端面;所述第三主体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主体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之内拧接有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辅体为圆台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辅体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台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手电筒,所述第二通孔同时也贯通于所述第一螺孔;
[0009]所述第三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一个第四主体、二十四个第四辅体和两个第二螺纹段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段分别位于
所述第四主体的左右两个端面,二十四个所述第四辅体分为八组、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主体的八个端面;所述第四主体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手电筒;所述第四辅体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四辅体之外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第二螺纹段为侧面设有螺纹的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拧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螺孔,所述第六通孔同时也贯通于所述第二螺纹段;
[0010]所述螺钉用金属材料制作,由同轴的第二主体、第二辅体和第一螺纹段三部分连接组成,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二辅体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辅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右端面,所述第一螺纹段位于所述第二辅体的右端面;所述第二主体的左端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通槽,以方便拧接所述螺钉;所述第一螺纹段为侧面设有螺纹的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拧接所述垫块的第二螺孔,
[0011]所述支板用金属材料制作,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支板的一个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八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凹槽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辅体;所述支板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支架的第四主体;所述支板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钉;
[0012]所述垫块用金属材料制作,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
[0013]所述手电筒、所述轮子、所述铰和所述弹簧均为标准件。
[0014]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包括八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十六根螺钉、两块支板、八个垫块、十六个轮子、十六根铰、两个手电筒和二十四根弹簧,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技术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0015]本技术装置使用时,将两个手电筒的开关推到闭合状态,沿着径向、同时压缩八辆第一支架车,将收缩之后的本技术装置穿设在水平设置的钢管之内,沿着钢管的轴向匀速推动本技术装置,因此,本技术装置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0016]支板和垫块的联合使用,可实现第一支架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第三支架和弹簧的联合使用,可实现轮子和钢管内表面的完美切合;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联合使用,可实现手电筒和支板的定位;因此,本技术装置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0017]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能够实现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进行平稳地移动、同时两个手电筒还能在钢管的内部提供照明的目的,本技术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的工作效果示意
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架车、垫块、支板、弹簧、第三支架和手电筒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架、手电筒和第三支架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螺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水平设置的钢管内部提供照明的装置包括:八个第一支架(1)、两个第二支架(4)、一个第三支架(9)、十六根螺钉(2)、两块支板(5)、八个垫块(8)、十六个轮子(3)、十六根铰(6)、两个手电筒(7)和二十四根弹簧(11);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由一个第一主体(101)和两个第一辅体(1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101)和所述第一辅体(1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辅体(10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1)的左右两个端面;所述第一主体(101)的上端面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104),所述第一凹槽(104)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3);所述第一凹槽(10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一通孔(103)之内穿设有所述铰(6);所述第二支架(4)由一个第三主体(402)和一个第三辅体(401)连接组成,所述第三辅体(401)位于所述第三主体(402)的右端面;所述第三主体(402)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主体(40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第一螺孔(403),所述第一螺孔(403)之内拧接有所述第三支架(9);所述第三辅体(401)为圆台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辅体(401)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台状的第二通孔(404),所述第二通孔(404)之内穿设有所述手电筒(7),所述第二通孔(404)同时也贯通于所述第一螺孔(403);所述第三支架(9)由一个第四主体(903)、二十四个第四辅体(902)和两个第二螺纹段(901)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903)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段(901)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主体(903)的左右两个端面,二十四个所述第四辅体(902)分为八组、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主体(903)的八个端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小冬左宏志倪鑫张晓磊徐立杰吕美霞周俊清李强宋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