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610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厌氧区、至少一个缺氧区、至少一个好氧区以及至少一个膜过滤池,膜过滤池设置在好氧区内,且与好氧区的底部密封连接,膜过滤池将好氧区分隔形成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第一好氧区的末端连通于第二好氧区的首端。将膜过滤池设置在好氧区内,充分利用膜过滤池内膜擦洗曝气强度远高于好氧区生化曝气强度的差异,使得膜过滤池内形成气提效应,能够将膜过滤池内浓缩后的硝化污泥更大比倍地直接沿程回流到第一好氧区,无需设置独立的回流设施,减少了一套回流设备以及一个控制节点,不仅运营管理更加简单,还可以节省运行能耗。还可以节省运行能耗。还可以节省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一种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过滤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的二沉池,主要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简称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SRT)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被水解最终被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且污泥停留时间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相关技术中,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高的设备投资以及运行能耗,难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化反应系统,将膜过滤池设置在好氧区内,将好氧区分隔形成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充分利用膜过滤池内膜擦洗曝气强度远高于好氧区生化曝气强度的差异,使得膜过滤池内形成气提效应,能够将膜过滤池内浓缩后的硝化污泥更大比倍的直接沿程回流到第一好氧区,无需设置独立的回流设施,减少了一套回流设备以及一个控制节点,不仅运营管理更加简单,还可以大大节省了运行能耗。<br/>[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化反应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生化反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厌氧区,所述厌氧区的首端设置有用于接收污水的进水管路;至少一个缺氧区,所述缺氧区的首端通过第一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厌氧区的末端,所述缺氧区的末端通过第二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厌氧区的首端,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设置有回流装置,所述缺氧区的末端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出过水孔;至少一个好氧区,所述好氧区的首端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过流通道,所述第三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流出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流通道内设置有气提装置;至少一个膜过滤池,所述膜过滤池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内,且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膜过滤池将所述好氧区分隔形成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三过流通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好氧区的末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好氧区的首端,所述第二好氧区的末端通过第二流出过水孔连通于所述缺氧区的首端;其中,所述膜过滤池朝向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流出过水孔,所述膜过滤池朝向所述第一好氧区的一侧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四流出过水孔,所述膜过滤池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膜过滤组件,所述膜过滤组件的底部设有膜擦洗曝气
装置;至少一个产水管路,连通于所述膜过滤组件,用于排出过滤分离的清水;至少一个排泥管路,所述排泥管路连通于所述膜过滤池和/或所述好氧区。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过滤池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隔墙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所述膜过滤组件和所述膜擦洗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隔墙之间;所述第一隔墙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流出过水孔,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流出过水孔。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隔墙靠近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隔墙,所述第三隔墙和所述第一隔墙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三隔墙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五流出过水孔;或者,所述第一隔墙靠近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过流通道,所述第四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三流出过水孔。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缺氧区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调整所述缺氧区内流体的流动路径。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好氧区的末端设置有DO在线监测仪表和/或ORP在线监测仪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过滤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平板膜、卷式膜以及陶瓷膜中的至少一种。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生化反应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通入厌氧区,所述污水中的优质碳源与所述厌氧区内的反硝化污泥混合液充分混合后发生厌氧释磷反应;厌氧释磷反应之后的混合液进入缺氧区的首端,并与来自第二好氧区的末端的硝化污泥混合液混合后发生反硝化脱氮除磷反应和反硝化脱氮除碳反应,得到反硝化污泥混合液;一部分所述反硝化污泥混合液进入所述厌氧区进行循环,另一部分所述反硝化污泥混合液进入好氧区发生好氧吸磷反应、好氧除碳和硝化反应,得到硝化污泥混合液;一部分所述硝化污泥混合液通过所述第二好氧区的末端进入所述缺氧区的首端进行循环,另一部分所述硝化污泥混合液通过第三流出过水孔进入膜过滤池进行膜过滤以实现泥水分离;经膜过滤分离的清水通过产水管路流出,经膜过滤分离后的浓缩硝化污泥混合液的一部分排出,另一部分通过第四流出过水孔沿程回流至第一好氧区,并随着所述反硝化污泥混合液在所述好氧区内进行循环。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过滤池内的污泥浓度控制在3g/L~15g/L。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好氧区的末端的DO≤2.0mg/L和/或ORP≤+150.0mV。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由所述缺氧区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回流比小于等于200%,由所述缺氧区流入所述好氧区的循环比大于等于300%,所述膜过滤池流入所述第一
好氧区的循环比大于等于200%。
[0015]本专利技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生化反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厌氧区,厌氧区的首端设置有用于接收污水的进水管路;至少一个缺氧区,缺氧区的首端通过第一过流通道连通于厌氧区的末端,缺氧区的末端通过第二过流通道连通于厌氧区的首端,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设置有回流装置,缺氧区的末端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出过水孔;至少一个好氧区,好氧区的首端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过流通道,第三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连通于第一流出过水孔,第三过流通道内设置有气提装置;至少一个膜过滤池,膜过滤池设置在好氧区内,且与好氧区的底部密封连接,膜过滤池将好氧区分隔形成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第一好氧区的首端连通于第三过流通道的出水端,第一好氧区的末端连通于第二好氧区的首端,第二好氧区的末端通过第二流出过水孔连通于缺氧区的首端;其中,膜过滤池朝向第二好氧区的一侧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流出过水孔,膜过滤池朝向第一好氧区的一侧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四流出过水孔,膜过滤池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膜过滤组件,膜过滤组件的底部设有膜擦洗曝气装置;至少一个产水管路,连通于膜过滤组件,用于排出过滤分离的清水;至少一个排泥管路,排泥管路连通于膜过滤池和/或好氧区。将膜过滤池设置在好氧区内,将好氧区分隔形成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充分利用膜过滤池内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厌氧区,所述厌氧区的首端设置有用于接收污水的进水管路;至少一个缺氧区,所述缺氧区的首端通过第一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厌氧区的末端,所述缺氧区的末端通过第二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厌氧区的首端,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设置有回流装置,所述缺氧区的末端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出过水孔;至少一个好氧区,所述好氧区的首端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过流通道,所述第三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流出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流通道内设置有气提装置;至少一个膜过滤池,所述膜过滤池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内,且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膜过滤池将所述好氧区分隔形成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三过流通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好氧区的末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好氧区的首端,所述第二好氧区的末端通过第二流出过水孔连通于所述缺氧区的首端;其中,所述膜过滤池朝向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流出过水孔,所述膜过滤池朝向所述第一好氧区的一侧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四流出过水孔,所述膜过滤池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膜过滤组件,所述膜过滤组件的底部设有膜擦洗曝气装置;至少一个产水管路,连通于所述膜过滤组件,用于排出过滤分离的清水;至少一个排泥管路,所述排泥管路连通于所述膜过滤池和/或所述好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池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隔墙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所述膜过滤组件和所述膜擦洗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隔墙之间;所述第一隔墙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流出过水孔,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流出过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墙靠近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隔墙,所述第三隔墙和所述第一隔墙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三隔墙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五流出过水孔;或者,所述第一隔墙靠近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过流通道,所述第四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三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金宝潘建通陈凯华张雷汪翠萍杨平陶晶刘思岐赵嫱张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