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91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具体包括:承载柱,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柱底部的防护水箱,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柱顶部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底筒,所述培养底筒具有无盖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内腔底部中间位置的鼓动装置,以及开设在所述培养底筒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鼓动装置两侧的贯穿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底部位于所述贯穿孔位置的通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膜培养技术领域。通流管便于内外环境的交流,有利于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内部湿度条件的补充,同时通流管便于人员在外界添加或补充相应的物质,避免设备的启闭,保持设备内部培养条件的恒定,保证生物膜无菌培养正常顺利。证生物膜无菌培养正常顺利。证生物膜无菌培养正常顺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膜培养
,具体为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膜的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静态培养是指在选定的特定吸附材料表面上对细菌进行常规的静止培养,以使细菌在静止的环境中粘附于介质表面形成菌膜,动态培养可以为细菌提供一个动态的生长环境,在动态环境下观察细菌在介质表面形成菌膜的情况,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需要用到生物膜培养法来处理污水。
[0003]生物膜在培养过程中培养环境与隔离密封,导致培养过程中无法补充物质,因此培养过程中生物膜因物质含量容易产生无法掌控的变化,容易导致生物膜培养无法达到所需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具体包括:
[0005]承载柱,所述承载柱具有圆柱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柱底部的防护水箱,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柱顶部的培养装置;
[0006]保护顶盖,所述保护顶盖具有凹型罩盖,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护顶盖内腔顶部的电动伸缩杆,所述培养装置包括:
[0007]培养底筒,所述培养底筒具有无盖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内腔底部中间位置的鼓动装置,以及开设在所述培养底筒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鼓动装置两侧的贯穿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底部位于所述贯穿孔位置的通流管,通流管便于内外环境的交流,有利于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内部湿度条件的补充,同时通流管便于人员在外界添加或补充相应的物质,避免设备的启闭,保持设备内部培养条件的恒定,保证生物膜无菌培养正常顺利;
[0008]培养顶筒,所述培养顶筒位于所述培养底筒正上方,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顶筒顶部中间位置的抽气机,抽气机可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内部空间的气体进行抽吸与补充,有效控制生物膜无菌培养中的氧气条件,同时抽气机便于促进设备内部气流的流动,与加热板进行相互配合,有利于在培养结束后对设备内部进行快速有效的干燥,避免设备内部湿度较高导致细菌的滋生,以及对下次培养的影响,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顶筒顶部且位于所述抽气机外侧的防护网板,防护网板对抽气机与外界空气进行隔离过滤,避免空气补充的过程中,灰尘等在至进入设备内部,保持生物膜无菌培养不受干扰;
[0009]密封环垫,密封环垫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进行密封,同时实现相互之间的缓冲和配合,提高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之间的容错率,避免相互之间因加工误差密封不够紧密,所述密封环垫设置在所述培养底筒和所述培养顶筒之间,且所述密封环垫与所述培养底筒
和所述培养顶筒相互契合;
[0010]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外表面底部通过连杆与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内表面,所述电动伸缩杆底部安装在所述防护水箱内腔底部,且所述电动伸缩杆位于所述承载柱外侧,以及所述保护顶盖内腔顶部安装在所述防护网板顶部,所述培养底筒底部安装在所述承载柱顶部,且所述抽气机贯穿所述培养顶筒并延伸至所述培养顶筒内腔,以及所述承载装置位于所述鼓动装置正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鼓动装置包括:
[0012]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环形板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板内表面的的导流筒,以及安装在所述导流筒内表面中间位置的涡轮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涡轮电机输出端的蜗轮叶片,导流筒与涡轮电机和蜗轮叶片相互配合使用,对鼓动的水流进行定向输送,保证水流与加热板之间进行充分接触,产生充足的水汽进行杀菌;
[0013]调节底柱,所述调节底柱具有电动伸缩杆体,且所述调节底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板底部;
[0014]间隔柱,所述间隔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板顶部,以及安装在所述间隔柱顶部的加热板,加热板提供生物膜无菌培养所必须的温度条件,同时加热板对导流筒内部输出的水流或气流进行阻挡,避免水流或气流直接性的进入承载筒内部,降低对生物膜无菌培养的直接性影响,以及保护石棉网的使用安全,所述调节底柱底部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内腔底部,且所述加热板位于所述承载装置内腔底部。
[0015]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
[0016]承载筒,所述承载筒具有直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筒内表面底部的石棉网,石棉网对加热板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避免生物膜无菌培养过程中温度变化速度过快,实现温度的平稳过度,避免生物膜因温度变化导致死亡或产生部分缺漏等现象的发生,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筒内表面且位于所述石棉网上方的升降轨道;
[0017]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安装在所述升降轨道上,以及开设在所述承载台顶部的间隔凹槽,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台内表面的固定弹栓,所述承载台位于所述承载筒内腔,且所述固定弹栓贯穿所述承载台并延伸至所述间隔凹槽内腔,所述承载筒外表面底部通过连杆与所述培养底筒固定连接,且所述承载台位于所述石棉网正下方。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通流管便于内外环境的交流,有利于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内部湿度条件的补充,同时通流管便于人员在外界添加或补充相应的物质,避免设备的启闭,保持设备内部培养条件的恒定,保证生物膜无菌培养正常顺利。
[0020]2.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抽气机可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内部空间的气体进行抽吸与补充,有效控制生物膜无菌培养中的氧气条件,同时抽气机便于促进设备内部气流的流动,与加热板进行相互配合,有利于在培养结束后对设备内部进行快速有效的干燥,避免设备内部湿度较高导致细菌的滋生,以及对下次培养的影响。
[0021]3.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防护网板对抽气机与外界空气进行隔离过滤,避免空气补充的过程中,灰尘等在至进入设备内部,保持生物膜无菌培养不受干扰。
[0022]4.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密封环垫对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进行密封,同时实现相互之间的缓冲和配合,提高培养底筒和培养顶筒之间的容错率,避免相互之间因加
工误差密封不够紧密。
[0023]5.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导流筒与涡轮电机和蜗轮叶片相互配合使用,对鼓动的水流进行定向输送,保证水流与加热板之间进行充分接触,产生充足的水汽进行杀菌。
[0024]6.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加热板提供生物膜无菌培养所必须的温度条件,同时加热板对导流筒内部输出的水流或气流进行阻挡,避免水流或气流直接性的进入承载筒内部,降低对生物膜无菌培养的直接性影响,以及保护石棉网的使用安全。
[0025]7.该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通过石棉网对加热板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避免生物膜无菌培养过程中温度变化速度过快,实现温度的平稳过度,避免生物膜因温度变化导致死亡或产生部分缺漏等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鼓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具体包括:承载柱(1),所述承载柱(1)具有圆柱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柱(1)底部的防护水箱(2),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柱(1)顶部的培养装置(3);保护顶盖(4),所述保护顶盖(4)具有凹型罩盖,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护顶盖(4)内腔顶部的电动伸缩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装置(3)包括:培养底筒(31),所述培养底筒(31)具有无盖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31)内腔底部中间位置的鼓动装置(32),以及开设在所述培养底筒(31)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鼓动装置(32)两侧的贯穿孔(33),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31)底部位于所述贯穿孔(33)位置的通流管(34);培养顶筒(35),所述培养顶筒(35)位于所述培养底筒(31)正上方,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顶筒(35)顶部中间位置的抽气机(36),以及安装在所述培养顶筒(35)顶部且位于所述抽气机(36)外侧的防护网板(37);密封环垫(38),所述密封环垫(38)设置在所述培养底筒(31)和所述培养顶筒(35)之间,且所述密封环垫(38)与所述培养底筒(31)和所述培养顶筒(35)相互契合;承载装置(39),所述承载装置(39)外表面底部通过连杆与安装在所述培养底筒(31)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5)底部安装在所述防护水箱(2)内腔底部,且所述电动伸缩杆(5)位于所述承载柱(1)外侧,以及所述保护顶盖(4)内腔顶部安装在所述防护网板(37)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膜无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底筒(31)底部安装在所述承载柱(1)顶部,且所述抽气机(36)贯穿所述培养顶筒(35)并延伸至所述培养顶筒(35)内腔,以及所述承载装置(39)位于所述鼓动装置(32)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庾流遮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