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敦煌研究院专利>正文

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和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89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和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具体涉及壁画安全防护领域。所述壁画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底座、至少两个立柱及至少一块减反射玻璃,所述底座间隔设置在壁画前侧,所述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立柱至少一侧安装玻璃夹具,所述减反射玻璃通过所述玻璃夹具安装在两侧的立柱上,并将壁画与游客隔绝。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壁画防护装置可在保护壁画的同时不影响游客的观感,且安全性较高。且安全性较高。且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和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壁画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和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窟是佛教重要的活动场所,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也是分布最为广泛、传承脉络最为清晰、体系最为完整的文物类别之一。石窟壁画是传统绘画艺术流传至今的文物遗存,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石窟旅游已经成为热门的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每年游客络绎不绝。在满足游客高品质参观需求的基础上,如何确保洞窟壁画安全一直是文物保护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多是在石窟洞穴内设置护栏,通过护栏将游客与石窟内壁画隔开,但是依然有游客翻越护栏用手触摸壁画,这对石窟文化造成不可磨灭的损伤。还有在石窟内设置玻璃屏风的方式,这种方式虽能阻挡游客无意识破坏壁画,但因普通玻璃和屏风随外力会移动等问题均无法保证壁画和游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和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以改善壁画由于人为触摸造成文物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底座、至少两个立柱及至少一块减反射玻璃,所述底座间隔设置在壁画前侧,所述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底座上,且每一所述立柱至少一侧安装有玻璃夹具,所述减反射玻璃通过对应的所述玻璃夹具安装在两侧的所述立柱上,并将游客与所述壁画隔绝。
[0006]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立柱的两侧设有所述玻璃夹具,两侧的所述玻璃夹具呈90
°
或180
°
夹角设置。
[0007]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玻璃夹具包括U型夹具,所述U型夹具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减反射玻璃插入所述U型夹具内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0008]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底座为圆饼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直径为10~30cm。
[0009]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减反射玻璃的高度为115~125cm,所述减反射玻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5~35cm,与壁画的水平距离为10~20cm。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所述洞窟壁画包括前室壁画、甬道壁画和主室壁画,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室壁画防护装置、甬道壁画防护装置和主室壁画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前室壁画防护装置、甬道壁画防护装置和主室壁画防护装置包括本技术的壁画防护装置。
[0011]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前室壁画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一
减反射玻璃,所述第一立柱设置在洞窟前室,所述第二立柱设置在洞窟前室与甬道的墙体拐角处,所述第一减反射玻璃通过玻璃夹具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单侧设置所述玻璃夹具,所述第二立柱双侧设置所述玻璃夹具,且双侧的玻璃夹具呈90
°
夹角设置。
[0012]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甬道壁画防护装置包括第二立柱和第二减反射玻璃及顶部防护玻璃,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设置洞窟前室与甬道的墙体拐角处及甬道与主室的墙体拐角处,所述第二减反射玻璃安装在两个第二立柱之间,所述顶部防护玻璃通过玻璃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减反射玻璃连接;其中,所述玻璃连接件由两个所述玻璃夹具呈角度α设置组合而成的V型连接件,角度α由甬道顶部与侧壁的夹角α决定。
[0013]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主室壁画防护装置包括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三减反射玻璃及第四减反射玻璃,所述第二立柱设置在洞窟主室与甬道的墙体拐角处及主室墙体的拐角处,所述第三立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三减反射玻璃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四件反射玻璃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之间,其中,所述第三立柱双侧设置玻璃夹具,且双侧的玻璃夹具呈180
°
夹角设置。
[0014]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洞窟壁画的佛龛处采用U型减反射玻璃。
[0015]本技术的壁画防护装置,利用底座与立柱组成的金属基座支撑减反射玻璃,稳定性较好,而减反射玻璃的反射率低、通透性好、安全性高,视觉效果佳,在保护壁画的同时又不影响游客的观感;采用玻璃夹具安装减反射玻璃,便于防护装置的拆卸和安装;安装防护装置时,减反射玻璃与地面及壁画之间留有间隙,可在保护壁画的同时满足壁画呼吸、通风和空气交换,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本技术的防护装置可依据不同的洞窟进行具体设置立柱的类型及减反射玻璃的形状,应用较广。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立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立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立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立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三立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三立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第三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玻璃夹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为本技术壁画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玻璃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的平面图;
[0030]图14为本技术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前室壁画和甬道壁画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技术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主室壁画和甬道壁画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16为本技术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甬道顶部防护玻璃与减反射玻璃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7为本技术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主室壁画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8为本技术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于一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底座,间隔设置在壁画前侧;至少两个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底座上,且每一所述立柱至少一侧安装有玻璃夹具;至少一块减反射玻璃,通过对应的所述玻璃夹具安装在两侧的所述立柱上,并将游客与所述壁画隔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两侧设有所述玻璃夹具,两侧的所述玻璃夹具呈90
°
或180
°
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夹具包括U型夹具,所述U型夹具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减反射玻璃插入所述U型夹具内并通过紧固件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饼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直径为10~3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玻璃的高度为115~125cm,所述减反射玻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5~35cm,与壁画的水平距离为10~20cm。6.一种用于洞窟壁画的防护装置,所述洞窟壁画包括前室壁画、甬道壁画和主室壁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室壁画防护装置、甬道壁画防护装置和主室壁画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前室壁画防护装置、甬道壁画防护装置和主室壁画防护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画防护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万福牛贺强李菱志詹鸿涛陈章付有旭吴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敦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