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6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涉及防水工程的技术领域,改善了雨水与屋面本体长时间接触容易导致屋面漏水的问题,其包括包括屋面体,所述屋面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层、防渗混凝土层以及具有弹性的防水层,所述屋面体上还设置有墙体;还包括排水渠道,所述排水渠道上具有集水槽,所述排水渠道上还固定连接有排水管;还包括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若干通水管道以及若干引水装置,若干所述通水管道埋设于防渗混凝土层中,且所述通水管道的两端均与集水槽相通;所述引水装置包括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一端与通水管道相通,所述引水管的另一端穿出防水层。本申请能够减少雨水于屋面体上停留的量并且缩短雨水于屋面体上停留的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防水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建筑物的管理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保证建筑物不受水侵蚀,内部空间不受危害,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生产、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0003]屋面防水为防水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屋面进行的防水工程,能够大大降低屋面上的雨水渗透进入屋内的概率。目前,屋面防水通常是通过在屋面上涂刷防水涂料、粘贴防水卷材等实现,通过防水材料将水分与屋面隔开,从而降低雨水渗透屋面的概率。
[0004]但是,雨水在防水材料上长时间停留将会侵蚀防水材料,从而使防水材料丧失防水效果,进一步的,雨水还将会对屋面本体进行侵蚀,最终雨水将渗透进入屋面本体中,导致屋面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雨水与屋面本体长时间接触容易导致屋面漏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体(1),所述屋面体(1)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钢筋混凝土层(11)、防渗混凝土层(12)以及具有弹性的防水层(13),所述屋面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围护屋面体(1)的墙体(14);还包括排水渠道(2),所述排水渠道(2)设置于屋面体(1)上,所述排水渠道(2)围绕屋面体(1)与墙体(14)的交界位置设置且首尾相通,所述排水渠道(2)上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21),所述排水渠道(2)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雨水统一排放的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与集水槽(21)相通;还包括排水系统(3),所述排水系统(3)包括若干通水管道(32)以及若干用于将雨水引入通水管道(32)的引水装置(31),若干所述通水管道(32)埋设于防渗混凝土层(12)中,且所述通水管道(32)的两端均与集水槽(21)相通;所述引水装置(31)包括引水管(311),所述引水管(311)的一端与通水管道(32)相通,所述引水管(311)的另一端与屋面体(1)的上方空间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装置(31)还包括引水件(312),所述引水件(312)与引水管(311)连接且位于引水管(311)远离通水管道(32)的一侧,所述引水件(312)部分位于防水层(13)的上方,所述引水件(312)的内部具有空腔(3121),所述引水件(312)周侧开设有若干供水流入的第一引水孔(3122),若干所述第一引水孔(3122)与空腔(3121)相通,所述引水管(311)远离通水管道(32)的一端与空腔(3121)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件(312)与引水管(31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引水件(312)与引水管(31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5),所述第一弹性件(5)驱使引水件(312)朝靠近引水管(311)的方向移动,所述引水件(312)上向外延伸有抵接部(3125),所述抵接部(3125)与防水层(13)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面防水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件(312)上还设置有杆体(7),所述杆体(7)的一端与引水件(312)固定连接且位于空腔(3121)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泽辉张初兴范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鼎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巧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