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的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航天器大都都需要通过能量获取光伏阵列获得能量,需要通过高综合能源利用率、高可靠功率传输路径将能量传递给载荷,保障航天器多个载荷的用电需求。
[0003]传统空间直接功率传输路径通常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钳位至能量贮存电池包的电压,无法充分利用光伏阵列能量,导致综合能源利用率低。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空间直接功率传输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实现高综合能源利用率、高可靠功率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用于空间真空、原子氧、辐射等恶劣环境,以解决空间供电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包括能量贮存电池包和并联的多个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每个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均与所述能量贮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贮存电池包和并联的多个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每个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均与所述能量贮存电池包连接,将产生的电能传输给所述能量贮存电池包;每个所述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包括:能量获取光伏阵列、直接传输控制模块、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用于切换所述直接传输控制模块和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的平滑切换控制单元、将所述平滑切换控制单元的信号进行放大的驱动电路,以及根据直接传输控制模块或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的信号工作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使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根据需要,工作于直接传输输出控制模式或者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式;所述能量获取光伏阵列的负端连接功率地,正端连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也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入端接功率地;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平滑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接,所述平滑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直接传输控制模块和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和第二开关的输出端还均与能量贮存电池包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切换控制单元内设置有监测识别模块,可实时监测所述能量贮存电池包的电荷状态以及通过该能量贮存电池包供电的航天器载荷的供电功率,并根据该能量贮存电池包的电荷状态和航天器载荷的供电功率切换所述直接传输控制模块和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直接传输控制模块工作时,该直接传输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能量获取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生成第一PWM信号,并把该第一PWM信号发送给平滑切换控制单元,经所述驱动电路放大后,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状态,使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工作于功率直接分流的PWM模式;当所述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工作时,该非直接传输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能量获取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生成占空比随能量获取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变化的第二PWM信号,并把该第二PWM信号发送给平滑切换控制单元,经所述驱动电路放大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状态,从而使能量获取光伏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模式,使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工作于功率直接分流的PWM模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功率传输融合基本单元还包括理想单向隔离开关与自动控制该理想单向隔离开关的通断的理想单向隔离开关自驱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间直接与非直接功率传输融合切换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涛,苗伟童,丁帅,王磊,杨慧,徐刚,田前程,黄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