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回转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00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击回转钻具,包括连续管,所述连续管下端设置有一级壳体,所述一级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下端连接有二级驱动组件,所述二级驱动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冲击器,所述一级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冲击器往复转动的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通过高压流体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回转组件可以通过带动二级驱动组件往复转动,二级驱动组件往复转动可以带动冲击器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回转操作,不需要通过钻杆实现回转,减小了钻进过程的能量消耗,通过连续管下入冲击回转钻具,可减小拧卸钻杆的时间,有效提高了钻进效率。效提高了钻进效率。效提高了钻进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回转钻具


[0001]本技术属于钻探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回转钻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击器作为碎岩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硬岩钻进时,冲击回转钻具能有效的提高钻进效率、提高岩心采取率。常用的冲击回转钻具有风动潜孔锤和液动冲击器,与风动潜孔锤相比,液动冲击器具有低能耗和清洁的优点。但现有的风动潜孔锤和液动冲击器普遍仅仅具有冲击功能,其回转功能是通过钻杆的回转实现,实现回转钻进消耗的能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回转功能、钻进效率高的冲击回转钻具。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击回转钻具,包括连续管,所述连续管下端设置有一级壳体,所述一级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下端连接有二级驱动组件,所述二级驱动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冲击器,所述一级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冲击器往复转动的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通过高压流体进行驱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壳体的上端与所述连续管通过一级上连接头连接,所述一级壳体的下端与所述密封轴承通过一级下连接头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回转组件包括一级驱动轴,所述一级驱动轴在轴向设有流体通道,所述一级驱动轴的上部穿过所述一级上连接头并与其贴合设置,且所述一级驱动轴与一级上连接头之间为滑动副,所述一级驱动轴的下部穿过所述一级下连接头,所述一级驱动轴的中部下端面与所述一级下连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一级驱动轴中部侧壁与所述一级壳体内壁贴合,所述一级驱动轴上部侧壁的下方设有配流孔,所述一级壳体侧壁设有泄压孔,所述一级壳体侧壁在泄压孔的下方开设有溢流孔,所述一级驱动轴下端的侧壁设有螺旋驱动槽,所述密封轴承内侧连接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一端位于所述螺旋驱动槽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二级驱动组件包括二级壳体,所述二级壳体的上端与所述密封轴承下端通过二级上连接头连接,所述二级壳体的下端与所述冲击器通过二级下连接头连接,所述二级上连接头在轴向开设有若干流体流动通道,所述二级壳体内设有二级驱动轴,所述二级驱动轴的下端设有泄流通道,所述二级驱动轴的上部穿过所述二级上连接头并与其贴合设置,所述二级驱动轴的下部穿过所述二级下连接头,所述二级驱动轴中部的侧壁与所述二级壳体贴合设置,所述二级驱动轴中部的下端与所述二级下连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器包括冲击壳体,所述冲击壳体的上端与所述二级下连接头连接,所述冲击壳体下端连接有冲击支座,所述冲击支座下端插接有钻头,所述钻头轴向设有液流通道,所述钻头的上端设有冲击压盖,所述冲击压盖与冲击支座之间为滑动副,所述
冲击压盖与所述冲击支座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轴承包括上支座与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所述一级下连接头连接,所述上支座内侧的下端设有内凸台,所述下支座上部位于所述上支座内部,所述下支座上部套设有上压盖,所述上压盖的下端与所述内凸台之间设有若干上滚珠,所述上支座的下端与所述下支座之间设有若干下滚珠,所述下支座侧壁开设有安装驱动柱的安装孔,所述驱动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管与所述一级壳体之间设有一级定位器,所述一级定位器包括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套设于所述一级上连接头,所述固定支座的侧壁圆周分布有若干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所述定位杆另一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定位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壳体与所述密封轴承之间设有二级定位器,所述二级定位器与所述一级定位器结构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四,且所述一级定位器和二级定位器两相邻定位杆中线的夹角为45
°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固定支座螺纹连接。
[0014]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冲击回转钻具,通过设置的回转组件可以通过带动二级驱动组件往复转动,二级驱动组件往复转动可以带动冲击器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回转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通过钻杆实现回转,减小了钻进过程的能量消耗,通过连续管下入冲击回转钻具,可减小拧卸钻杆的时间,有效提高了钻进效率。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级驱动轴下行至最下端、钻头冲击做功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级驱动轴、钻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4是一级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二级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9是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连续管;2、一级壳体;3、密封轴承;301、上支座;302、下支座;303、内凸台;304、上压盖;305、上滚珠;306、下滚珠;307、轴承密封环;308、上滚珠限位架;309、下滚珠限位架;4、二级驱动组件;401、二级壳体;402、二级上连接头;403、二级下连接头;404、流体流动通道;405、二级驱动轴;406、泄流通道;407、第二弹性件;408、二级上密封环;409、二级中密封环;5、冲击器;501、冲击壳体;502、冲击支座;503、钻头;504、液流通道;505、冲击压盖;506、第三弹性件;507、冲击密封环;508、第二导向凸台;509、第二导向槽;6、回转组件;601、一级驱动轴;602、流体通道;603、第一弹性件;604、配流孔;605、泄压孔;606、溢流孔;607、螺旋驱动槽;608、驱动柱;609、一级上密封环;610、一级中密封环;611、一
级下密封环;612、第一导向凸台;613、第一导向槽;7、一级上连接头;8、一级下连接头;9、一级定位器;901、固定支座;902、定位杆;903、连接块;904、定位板;10、二级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对齐”、“重叠”、“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回转钻具,包括连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管(1)下端设置有一级壳体(2),所述一级壳体(2)的下端连接有密封轴承(3),所述密封轴承(3)的下端连接有二级驱动组件(4),所述二级驱动组件(4)的下端连接有冲击器(5),所述一级壳体(2)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冲击器(5)往复转动的回转组件(6),所述回转组件(6)通过高压流体进行驱动;所述一级壳体(2)的上端与所述连续管(1)通过一级上连接头(7)连接,所述一级壳体(2)的下端与所述密封轴承(3)通过一级下连接头(8)连接;所述回转组件(6)包括一级驱动轴(601),所述一级驱动轴(601)在轴向设有流体通道(602),所述一级驱动轴(601)的上部穿过所述一级上连接头(7)并与其贴合设置,且所述一级驱动轴(601)与一级上连接头(7)之间为滑动副,所述一级驱动轴(601)的下部穿过所述一级下连接头(8),所述一级驱动轴(601)的中部下端面与所述一级下连接头(8)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03),所述一级驱动轴(601)中部侧壁与所述一级壳体(2)内壁贴合,所述一级驱动轴(601)上部侧壁的下方设有配流孔(604),所述一级壳体(2)侧壁设有泄压孔(605),所述一级壳体(2)侧壁在泄压孔(605)的下方开设有溢流孔(606),所述一级驱动轴(601)下端的侧壁设有螺旋驱动槽(607),所述密封轴承(3)内侧连接有驱动柱(608),所述驱动柱(608)一端位于所述螺旋驱动槽(607)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回转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驱动组件(4)包括二级壳体(401),所述二级壳体(401)的上端与所述密封轴承(3)下端通过二级上连接头(402)连接,所述二级壳体(401)的下端与所述冲击器(5)通过二级下连接头(403)连接,所述二级上连接头(402)在轴向开设有若干流体流动通道(404),所述二级壳体(401)内设有二级驱动轴(405),所述二级驱动轴(405)的下端设有泄流通道(406),所述二级驱动轴(405)的上部穿过所述二级上连接头(402)并与其贴合设置,所述二级驱动轴(405)的下部穿过所述二级下连接头(403),所述二级驱动轴(405)中部的侧壁与所述二级壳体(401)贴合设置,所述二级驱动轴(405)中部的下端与所述二级下连接头(40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东马丽杨甫付德亮田涛段中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