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475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围堰结构包括水平防渗结构和垂直防渗结构;所述垂直防渗结构包括在桩式丁坝(1)两侧各10m范围内的拉森钢板桩(2),在桩式丁坝(1)外边界内部设置灌浆结构(3);所述水平防渗结构设置两重粘土结构,第二重粘土结构(5)将桩式丁坝(1)包裹在内部,第一重粘土结构(7)设置在水平防渗结构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水平防渗角度延长江流的渗流路径,使得围堰外江侧发生大潮汛时在围堰内部形成渗流路径变慢,为施工主体工程延长了施工时间;从垂直防渗角度截断渗流路径,有效的防止围堰内堤脚发生管涌的现象。止围堰内堤脚发生管涌的现象。止围堰内堤脚发生管涌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强涌潮地区的围堰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口海塘强涌潮地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河道受到冲刷,淤积强烈,海塘外侧滩地宽窄不一,滩地高程不断变化;同样的,塘堤脚受到潮水剧烈冲刷,堤脚稳定性成为一大隐患,因此河口海塘堤脚往往需要周期性的检测并加固。
[0003]海塘堤脚加固施工受水动力条件干扰大,且受台汛期制约,因此施工方法的选取成为影响工期和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土工管袋吹填围堰施工方法约起源于1995年,围堰由土工管袋叠加组成。
[0004]强涌潮地区水动力条件较为复杂,为满足围堰的防冲稳定性和防渗稳定性要求,通常围堰体型较大,底部较宽,围堰底宽可达到50m~60m。某些河口海塘鱼鳞塘脚存在多个桩式丁坝,桩式丁坝伸出鱼鳞石塘塘脚约50m,为板桩+石笼+抛石结构,受各种条件制约不能拆除,加固海塘堤脚时需避开桩式丁坝施工围堰。
[0005]若施工纵向围堰时绕过桩式丁坝,此时围堰轴线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结构包括水平防渗结构和垂直防渗结构;所述垂直防渗结构包括在桩式丁坝(1)两侧各10m范围内的拉森钢板桩(2),在桩式丁坝(1)外边界内部设置灌浆结构(3);所述水平防渗结构设置两重粘土结构,第二重粘土结构(5)将桩式丁坝(1)包裹在内部,第一重粘土结构(7)设置在水平防渗结构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防渗结构包括临江侧土工管袋结构(4),所述临江侧土工管袋结构(4)的临江侧铺填所述第一重粘土结构(7),临江侧土工管袋结构(4)的背江侧设置堰心吹填土结构(6),所述桩式丁坝(1)的丁坝头与堰心吹填土结构(6)之间设置所述第二重粘土结构(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粘土结构(5)上部铺设一层土工管袋(14),土工管袋(14)将第二重粘土结构(5)包裹,土工管袋(14)的上方设置基坑侧土工管袋结构(8),基坑侧土工管袋结构(8)与堰心吹填土结构(6)相贴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桩式丁坝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式丁坝(1)外边界上、下游各10m范围内打设拉森钢板桩(2),拉森钢板桩(2)的打设位置在基坑侧镇压层平台(12)与基坑镇压层放坡线(13)处,拉森钢板桩(2)的顶部与桩式丁坝(1)的顶部相持平,拉森钢板桩(2)的底部深入桩式丁坝(1)下方的地基土层(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涌潮地区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贵娟张华张慧高陈强涂小兵杨鹏洪刘邱慧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