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450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液池、泵站和灌溉区域,所述泵站包括两个出液口,分别为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灌溉区域的两头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收池。本灌溉系统使用两个出液口从灌溉区域的两头一起实施灌溉,克服了由于地块离供液池较远时,压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灌溉区域个部分的压力达到自动平衡,避免了水肥的浪费,同时系统自带回收池,一方面可以对管道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回收利用管道里面的水肥,也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同时两个出液口一起供水肥,可使用小孔径的管道,节约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
[0001]母案申请:2020111396667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3]水肥药一体化是集灌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于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信助自动恒压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营道和施肥枪对作物的根部区域土壤均匀,定量准确的注射,从而保障作物所需的水份和养份。
[0004]现有技术中的水肥灌溉系统,均使用单个出液口经过一个灌溉管道对需要灌溉的区域进行灌溉,随着距离的增加,离供液池较远的地块会由于压力不足,导致水肥无法正常灌溉到相应的地块而滞留在灌溉管道中,造成水肥的浪费,也可能污染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肥无法正常灌溉到相应的地块而滞留在灌溉管道中,造成水肥的浪费,也可能污染管道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
[0007]所述水肥灌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液池YC1、泵站HB和灌溉区域7,所述方法包括:
[0008]在所述泵站HB设置两个出液口,分别为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灌溉区域7的两头连接成环状结构;
[0009]将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灌溉管道1与所述灌溉区域一端连接,将所述灌溉区域另一端通过第三灌溉管道3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接,将所述供液池YC1通过第二灌溉管道2与所述泵站HB连接,所述供液池中设置有智能水肥机;
[0010]通过所述供液池YC1向所述灌溉区域7提供水肥或营养液,水肥或营养液流经所述泵站HB时进行加压处理;
[0011]所述灌溉区域7包括多个分区地块,相邻地块之间通过灌溉管道连接,靠近每个地块的灌溉管道上均设置有开关连接器FC,每个地块对应不同的灌溉需求,通过所述开关连接选择控制需要灌溉的地块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第二灌溉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泵站球阀K1,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第一灌溉管道1上设置有第四泵站球阀K4,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三灌溉管道3上设置有第三泵站球阀K3。
[0012]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收池YC2,所述回收池YC2通过第四灌溉管道4与所述泵站HB连接,所述回收池YC2通过第五灌溉管道5与所述第一泵站球阀K1和灌溉区域7之间的第一灌溉管道1连接,所述回收池YC2通过第六灌
溉管道6与所述第三泵站球阀K3和灌溉区域7之间的第三灌溉管道3连接;所述第四灌溉管道4、第五灌溉管道5和第六灌溉管道6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泵站球阀K2、第五泵站球阀K5和第六泵站球阀K6。
[0013]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第一灌溉管道1和第三灌溉管道3上均设置有叠片过滤器和/或自动反冲洗介质过滤器。
[0014]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第一灌溉管道1和第三灌溉管道3上均设置有流量计。
[0015]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开关连接器FC连接有移动式软管、打药枪和/或施肥抢。
[0016]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系统还包括气象站、田间无线控制器和管理系统,所述气象站和田间无线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管理系统连接。
[0017]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供液池中设置有智能水肥机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管理系统连接。
[0018]优选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气象站上设置有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使用两个出液口从灌溉区域的两头一起实施灌溉,克服了由于地块离供液池较远时,压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灌溉区域个部分的压力达到自动平衡,避免了水肥滞留在管道中,造成浪费和污染管道;(2)同时系统自带回收池,一方面可以对管道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回收利用管道里面的水肥,也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中分块灌溉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带回收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和完整,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阐述。
[0024]实施例1
[0025]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液池YC1、泵站HB和灌溉区域7,所述泵站HB包括两个出液口,分别为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灌溉区域(7)的两头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灌溉管道1与所述灌溉区域一端连接,所述灌溉区域另一端通过第三灌溉管道3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供液池YC1通过第二灌溉管道2与所述泵站HB连接。所述第二灌溉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泵站球阀K1,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第一灌溉管道1上设置有第四泵站球阀K4,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三灌溉管道3上设置有第三泵站球阀K3。
[0026]该灌溉系统的实现原理是:根据灌溉区域7的水、肥、药的需求,通过供液池YC1提供灌溉区域7需要的水肥或者营养液等,由供液池YC1流出的液体经过泵站HB的加压处理之
后,同时通过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流向灌溉区域7,该灌溉方式在供液池YC1和灌溉区域7之间形成环路,代替传统的仅由供液池YC1到灌溉区域7的方式。
[0027]进一步地,环路的灌溉方式使得管道中每个位置的压力一致,对应的无论是距离泵站HB多远的灌溉区域7压力均是一定的,达到整个灌溉环路自动恒压的效果,避免了传统方式,对较远位置进行灌溉时,压力不够导致水肥滞留在管道中,造成浪费和污染管道的问题。
[0028]进一步地,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所述第二灌溉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泵站球阀K1,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第一灌溉管道1上设置有第四泵站球阀K4,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三灌溉管道3上设置有第三泵站球阀K3。通过控制第一泵站球阀K1、第三泵站球阀K3和第四泵站球阀K4进而控制灌溉的进行。
[0029]实施例2
[0030]现实中,灌溉区域7可能不是同一种作物的种植地,可能是多种作物或者植被的种植地,每种作物对水肥的需求不一,该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恒压的水肥灌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液池YC1、泵站HB和灌溉区域7,所述泵站HB包括两个出液口,分别为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灌溉管道1与所述灌溉区域一端连接,所述灌溉区域另一端通过第三灌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所述水肥灌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液池YC1、泵站HB和灌溉区域(7),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泵站HB设置两个出液口,分别为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灌溉区域(7)的两头连接成环状结构;将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灌溉管道(1)与所述灌溉区域一端连接,将所述灌溉区域另一端通过第三灌溉管道(3)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接,将所述供液池YC1通过第二灌溉管道(2)与所述泵站HB连接,所述供液池中设置有智能水肥机;通过所述供液池YC1向所述灌溉区域(7)提供水肥或营养液,水肥或营养液流经所述泵站HB时进行加压处理;所述灌溉区域(7)包括多个分区地块,相邻地块之间通过灌溉管道连接,靠近每个地块的灌溉管道上均设置有开关连接器FC,每个地块对应不同的灌溉需求,通过所述开关连接选择控制需要灌溉的地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溉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泵站球阀K1,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第一灌溉管道(1)上设置有第四泵站球阀K4,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三灌溉管道(3)上设置有第三泵站球阀K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水肥灌溉系统的自动恒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收池YC2,所述回收池YC2通过第四灌溉管道(4)与所述泵站HB连接,所述回收池YC2通过第五灌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天知椒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