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鞍椅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62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鞍椅坐垫,包括两瓣于顶部相互靠近的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坐垫本体由相互连接的连接杆构成并形成镂空的立体结构,相邻的所述连接杆围合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所述坐垫本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连接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坐垫本体相互靠近的部位,所述第二区域位于坐垫本体相互远离的部位,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马鞍椅坐垫的三个区域随着受力不同具有不同的密度,更加稳定实用,且造型具有美感,在主要受力处加强支撑力,聚力到点,兼顾强度和透气性,改善了马鞍椅坐垫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鞍椅坐垫


[0001]本技术涉及坐垫
,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鞍椅坐垫。

技术介绍

[0002]如附图1所示为常见的马鞍椅,马鞍椅又称"骑马式座椅",是椅子的一种, "骑马式坐姿"灵感源自于模仿骑马的姿态,自从第一把马鞍椅在"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展"上亮相后,这种坐姿得到推广。然而现有的马鞍椅坐垫普遍偏硬,久坐后会出现臀部肌肉疼痛的感觉,而且坐垫材质普遍为皮质,久坐不透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鞍椅坐垫,改善乘坐体验,使更加舒适透气,支撑稳定。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马鞍椅坐垫,包括两瓣于顶部相互靠近的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坐垫本体由相互连接的连接杆构成并形成镂空的立体结构,相邻的所述连接杆围合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所述坐垫本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连接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坐垫本体相互靠近的部位,所述第二区域位于坐垫本体相互远离的部位,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
[0006]优选的是,所述坐垫本体包括若干虚拟的离散点,每个所述多边形内包括一个离散点,同一连接杆上的点至其相邻两侧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
[0007]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区域呈条带状,所述第三区域的多边形的面积小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多边形的面积。
[0008]优选的是,所述马鞍椅坐垫的宽度为45cm,长度为36cm。
[000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的连接杆的直径为1.4mm,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的连接杆的直径为3mm。
[0010]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的连接杆的直径为1.4mm,所述第二区域的表面的连接杆的直径为2mm。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区域的内部的连接杆的直径为1.4mm,所述第三区域的表面的连接杆的直径为2mm

3mm,所述第三区域的多边形的宽度≥3.3mm。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本技术马鞍椅坐垫的坐垫本体由相互连接的连接杆构成并形成镂空的立体结构,相邻的连接杆围合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具有稳定的支撑力,可以分散压力,且避免椅面封闭,使马鞍椅坐垫更加舒适透气;坐垫本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连接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第三区域,三个区域随着受力不同具有不同的密度,更加稳定实用,且造型具有美感;第一区域的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在主要受力处加强支撑力,聚力到点,兼顾强度和透气性,改善了马鞍椅坐垫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5]附图1为常见的马鞍椅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技术马鞍椅坐垫的立体图;
[0017]附图3为本技术马鞍椅坐垫的俯视图;
[0018]附图4为本技术马鞍椅坐垫的仰视图;
[0019]附图5为本技术马鞍椅坐垫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0]附图6为本技术马鞍椅坐垫的示意图。
[0021]其中:1、坐垫本体;2、连接杆;3、多边形;4、第一区域;5、第二区域; 6、第三区域;7、圆弧;8、离散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如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马鞍椅坐垫,包括两瓣于顶部相互靠近的坐垫本体1,坐垫本体1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使人乘坐时的坐姿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腰椎保持正确位置,降低身体患病的风险。坐垫本体1由相互连接的连接杆2构成并形成镂空的立体结构,相邻的连接杆2围合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3,跟皮质坐垫相比更加透气,可以更好地适应久坐状态。
[0025]坐垫本体1包括第一区域4、第二区域5和连接第一区域4、第二区域5的第三区域6,第一区域4位于坐垫本体1相互靠近的部位,第二区域5位于坐垫本体1相互远离的部位。第二区域5的内部的连接杆2的直径为1.4mm,第二区域5的表面的连接杆2的直径为2mm,使具有稳定的支撑力,分散压力,并且保证充足的透气性,此部分占面积较大。第一区域4的内部的连接杆2的直径为1.4mm,第一区域4的表面的连接杆2的直径为3mm,此部分是臀部主要受力点,此结构可以加强支撑力,聚力到点,同时保证透气性,此部分占面积较小。第一区域4的连接杆2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7,形成无限趋近于圆形的多边形3,进一步增强支撑性。第三区域6的内部的连接杆2的直径为1.4mm,第三区域6的表面的连接杆2的直径为2mm

3mm,第三区域6的多边形3的面积小于第一区域4和第二区域5的多边形3的面积,第三区域6的多边形3的宽度≥3.3mm,第三区域6呈条带状,衔接第一区域4和第二区域5,缓冲第一区域4和第二区域5之间的作用力,保证整个坐垫的椅面不发生形变。
[0026]如附图4所示,坐垫本体1的边缘向下方弯曲并向内部收回,边缘呈波浪形弧线,可以更贴合地套在马鞍椅上,避免脱落滑动。
[0027]本实施例中马鞍椅坐垫的宽度为45cm,长度为36cm。不同位置根据受力的变化具
有不同的密度,造型因大小不一的多边形3而充满随机美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实体边缘形态稳定。
[0028]如附图6所示,坐垫本体1包括若干虚拟的离散点8,每个多边形3内包括一个离散点8,同一连接杆2上的点至其相邻两侧的离散点8的距离相等。多边形3内的任一点至该多边形3内的离散点84的距离小于至其他多边形3内的离散点8的距离。本实施例采用3D打印光固化技术(SLA)打印而成,由光敏树脂制成,这种结构是在同一体积内保持相同支撑力度情况下材料最省的结构,且具有自然规律和艺术韵律的复杂形态。
[0029]本技术马鞍椅坐垫可以分散压力,且避免椅面封闭,使马鞍椅坐垫更加舒适透气,稳定实用,且造型具有美感,在主要受力处加强支撑力,聚力到点,兼顾强度和透气性,改善了马鞍椅坐垫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鞍椅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瓣于顶部相互靠近的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坐垫本体由相互连接的连接杆构成并形成镂空的立体结构,相邻的所述连接杆围合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所述坐垫本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连接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坐垫本体相互靠近的部位,所述第二区域位于坐垫本体相互远离的部位,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鞍椅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包括若干虚拟的离散点,每个所述多边形内包括一个离散点,同一连接杆上的点至其相邻两侧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鞍椅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呈条带状,所述第三区域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方雷张淑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斯克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