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56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包括硅胶导联垫板,所述硅胶导联垫板的表面开设有镶嵌凹槽,所述镶嵌凹槽的内部镶嵌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内侧设置有电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硅胶导联垫板和海绵块,海绵块安装在硅胶导联垫板内,将其电极片直接按压海绵块内,通过海绵块的形变凹陷进行包裹固定,保证电极片不会发生脱落,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个电极片串联在一起同时贴合到身上,提高放置效率,通过硅胶导联垫板自身与皮肤接触,表面之间产生阻力效果,起到粘连效果即可达到固定作用,同时硅胶导联垫板处于胸侧部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实现下坠形变,进而与胸侧部表面贴合。贴合。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心电图胸导联
,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心电图机普遍应用于医院以及各种健康体检机构,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心电导联包括与肢体相连的肢导联和与胸部相连的胸导联,其中用于胸导联的电极大多采用胸吸球结构,胸吸球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连接,使用时胸吸球通过负压作用吸在胸部相应位置,采集心电信号,并通过导联线将信号传输给心电图机。
[0003]现有的胸导联操作时,需要先一定程度的按压吸球,再将吸球的金属电极部分一个一个分别贴于胸部指定位置,使其对电极片贴附耗时繁琐,同时采用按压吸球进行吸附固定,当其体瘦时,容易发生吸附不牢固而出现脱落,影响采集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包括硅胶导联垫板,所述硅胶导联垫板的表面开设有镶嵌凹槽,所述镶嵌凹槽的内部镶嵌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内侧设置有电极片,所述海绵块的背面固定有多个双面胶条,所述双面胶条与硅胶导联垫板通过粘性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硅胶导联垫板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筋条,且弹性筋条位于硅胶导联垫板的内部呈网状结构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硅胶导联垫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的纵截面为圆形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透气通孔的内部镶嵌有塑料筒,所述塑料筒的中心轴线和透气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0009]优选的,所述塑料筒的内端固定有隔离纱网。
[0010]优选的,所述塑料筒的纵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隔离纱网与塑料筒之间通过粘性胶粘连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计的硅胶导联垫板和海绵块,海绵块安装在硅胶导联垫板内,将其电极片直接按压海绵块内,通过海绵块的形变凹陷进行包裹固定,保证电极片不会发生脱落,使本技术多个电极片串联在一起同时贴合到身上,提高放置效率,同时电极片通过按压使海绵块产生形变凹陷进行镶嵌固定,进而可以根据不同体型段的人体位置对电极片按压镶嵌到相对应的海绵块内,使其电极片的使用位置可调,将导联后的电极片采用硅胶导联垫板放置在人体上,其硅胶导联垫板通过自身重力作用压覆在皮肤上,同时硅胶导联垫板
自身的四周表面与皮肤接触,此时硅胶导联垫板表面和皮肤之间产生相互摩擦阻力,阻碍其硅胶导联垫板在皮肤上进行滑移,进而通过摩擦阻力效果,将硅胶导联垫板快速固定到皮肤上进行导联连接,其中硅胶导联垫板处于胸侧部的位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实现下坠形变,进而与胸侧部表面贴合,使本技术对电极片的固定分布更加快速精准,不会发生脱落位移而影响检测采集效果,通过设计的弹性筋条,弹性筋条设置在硅胶导联垫板内,增加硅胶导联垫板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其贴合皮肤更加紧密,不易脱落。
[0013](2)通过设计的透气通孔,起到透气作用,避免皮肤处于不透风环境中而发生不适,通过设计的塑料筒,安装在透气通孔内,对透气通孔进行扩孔定型,避免其受到硅胶导联垫板的特性而发生闭合,影响透气效果,通过设计的隔离纱网,对塑料筒端口处进行隔离保护,避免杂物进入内部造成封堵,通过设计的双面胶条,将海绵块粘连在镶嵌凹槽内,保证其海绵块不易从内部脱落,提高本技术结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硅胶导联垫板与弹性筋条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中:1、硅胶导联垫板;2、镶嵌凹槽;3、海绵块;4、电极片;9、弹性筋条;10、透气通孔;11、塑料筒;12、隔离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包括硅胶导联垫板1,硅胶导联垫板1的表面开设有镶嵌凹槽2,镶嵌凹槽2的内部镶嵌有海绵块3,海绵块3的内侧设置有电极片4,通过设计的硅胶导联垫板1和海绵块3,海绵块3安装在硅胶导联垫板1内,将其电极片4直接按压海绵块3内,通过海绵块3的形变凹陷进行包裹固定,保证电极片4不会发生脱落,使本技术多个电极片4串联在一起同时贴合到身上,提高放置效率,同时电极片4通过按压使海绵块3产生形变凹陷进行镶嵌固定,进而可以根据不同体型段的人体位置对电极片4按压镶嵌到相对应的海绵块3内,使其电极片4的使用位置可调,将导联后的电极片4采用硅胶导联垫板1放置在人体上,其硅胶导联垫板1通过自身重力作用压覆在皮肤上,同时硅胶导联垫板1自身的四周表面与皮肤接触,此时硅胶导联垫板1表面和皮肤之间产生相互摩擦阻力,阻碍其硅胶导联垫板1在皮肤上进行滑移,进而通过摩擦阻力效果,将硅胶导联垫板1快速固定到皮肤上进行导联连接,其中硅胶导联垫板1处于胸侧部的位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实现下坠形变,进而与胸侧部表面贴合,使本技术对电极片的固定分布更加快速精准,不会发生脱落位移而影响检测采集效果,硅胶导
联垫板1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筋条9,通过设计的弹性筋条9,弹性筋条9设置在硅胶导联垫板1内,增加硅胶导联垫板1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其贴合皮肤更加紧密,不易脱落,且弹性筋条9位于硅胶导联垫板1的内部呈网状结构设置,海绵块3的背面固定有多个双面胶条,通过设计的双面胶条,将海绵块3粘连在镶嵌凹槽2内,保证其海绵块3不易从内部脱落,提高本技术结构连接稳定性,双面胶条与硅胶导联垫板1通过粘性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硅胶导联垫板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通孔10,通过设计的透气通孔10,起到透气作用,避免皮肤处于不透风环境中而发生不适,透气通孔10的纵截面为圆形结构,透气通孔10的内部镶嵌有塑料筒11,通过设计的塑料筒11,安装在透气通孔10内,对透气通孔10进行扩孔定型,避免其受到硅胶导联垫板1的特性而发生闭合,影响透气效果,塑料筒11的中心轴线和透气通孔1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塑料筒11的内端固定有隔离纱网12,通过设计的隔离纱网12,对塑料筒11端口处进行隔离保护,避免杂物进入内部造成封堵,塑料筒11的纵截面为圆形结构,隔离纱网12与塑料筒11之间通过粘性胶粘连固定。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人体平躺在检测床位上时,将多个电极片4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包括硅胶导联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导联垫板(1)的表面开设有镶嵌凹槽(2),所述镶嵌凹槽(2)的内部镶嵌有海绵块(3),所述海绵块(3)的内侧设置有电极片(4),所述海绵块(3)的背面固定有多个双面胶条,所述双面胶条与硅胶导联垫板(1)通过粘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导联垫板(1)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筋条(9),且弹性筋条(9)位于硅胶导联垫板(1)的内部呈网状结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导联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慈溪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