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19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包括盖体与安装底座,盖体的一端与安装底座转动连接,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与活塞杆,气筒包括滑动连接的压缩杆与密封筒,压缩杆远离密封筒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与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连接,密封筒远离压缩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装置,充气密封装置位于安装底座外壁与凹槽内壁之间,充气密封装置与安装底座外壁连接。液压装置与气筒以及重启密封装置形成联动,当液压装置驱动盖体打开时,气筒将充气密封装置中的气体抽出,减小充气密封装置的体积;当液压装置驱动盖体关闭时,气筒将为充气密封结构充气,使得充气密封装置体积变大,从而实现了密封。从而实现了密封。从而实现了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液压井盖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井盖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液压井盖。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常用的井盖大多为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一是重量问题,不利于开启。现在为了城市美观,人们将各种管道以及电路放置在对地下管廊中,这种混凝土结构并不利于人们进出地下管廊。二是密封问题,该结构为方便开启往往设置有缝隙或孔洞,但该结构作为地下管廊出口使用时,往往会出现水渗入地下管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液压井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盖密封不严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包括盖体与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开口结构,所述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向盖体远离安装底座的一面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轮廓尺寸大于开口结构的外轮廓尺寸,所述凹槽覆盖开口结构,所述盖体的一端与安装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安装底座内壁设置有连接件;还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液压泵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开口结构并与固定件铰接,所述液压泵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连接件铰接;还包括气筒与充气密封装置,所述气筒包括滑动连接的压缩杆与密封筒,所述压缩杆远离密封筒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连接,所述密封筒远离压缩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安装底座的内壁连接,所述充气密封装置位于安装底座外壁与凹槽内壁之间,所述充气密封装置与安装底座外壁连接;还包括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一端与密封筒连接,所述输气管道的另一端与充气密封装置连接。
[0006]其中,所述充气密封装置围绕安装底座的外壁设置。
[0007]其中,还包括与充气密封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位于充气密封装置远离开口结构的一面,所述第一固定台与安装底座外壁连接。
[0008]其中,还包括与充气密封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位于充气密封装置远离开口结构的一面,所述第一固定台与安装底座外壁连接。
[0009]其中,还包括与第一固定台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二固定台位于充气密封装置远离第一固定台的一侧。
[0010]其中,还包括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槽由安装底座朝向充气密封装置的一面向安装底座的内壁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弧形槽与充气密封装置相对设置。
[0011]其中,还包括与第一弧形槽配合设置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由凹槽的内壁向盖体的外壁凹陷形成,所述充气密封装置位于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之间。
[0012]其中,还包括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包括凹形支架与灯体,所述凹形支架包括与盖体配合设置的凹面,所述凹型支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盖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连接,所述灯体与第二端连接。
[0013]其中,所述凹面与第一端朝向盖体的一面均设置有磁吸装置。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方案中的液压装置与气筒以及重启密封装置形成联动,当液压装置驱动盖体打开时,气筒将充气密封装置中的气体抽出,减小充气密封装置的体积,方便了盖体的打开;当液压装置驱动盖体关闭时,气筒将为充气密封结构充气,使得充气密封装置体积变大,充气密封装置加填充在盖体与安装底座之间,从而实现了密封。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自动液压井盖立体图。
[0018]图2是充气密封装置结构图。
[0019]图3是盖体剖视图。
[0020]图4是盖体剖视图另一种剖视图。
[0021]图5是自动液压井盖侧视图。
[0022]图6是警示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技术一种自动液压井盖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0025]如图1

6所示,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包括盖体101与安装底座102,所述安装底座102包括开口结构103,所述盖体101朝向安装底座102的一面向盖体101远离安装底座102的一面凹陷形成凹槽104,所述凹槽104的内轮廓尺寸大于开口结构103的外轮廓尺寸,所述凹槽104覆盖开口结构103,所述盖体101的一端与安装底座102转动连接,所述盖体101朝向安装底座102的一面设置有固定件105,所述安装底座102内壁设置有连接件106;还包括液压装置107,所述液压装置107包括液压泵108与活塞杆109,所述活塞杆109的一端与液压泵108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109的另一端穿过开口结构103并与固定件105铰接,所述液压泵108远离活塞杆109的一端与连接件106铰接;还包括气筒110与充气密封装置111,所述气筒110包括滑动连接的压缩杆112与密封筒113,所述压缩杆112远离密封筒113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装置114,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14与盖体101朝向安装底座102的一面连接,所述密封筒113远离压缩杆11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装置115,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15与安装底座102的内壁连接,所述充气密封装置111位于安装底座102外壁与凹槽104内壁之间,所述充气密封装置111与安装底座102外壁连接;还包括输气管道116,所述输气管道116一端与密封筒113连接,所述输气管道116的另一端与充气密封装置111连接。盖体101与安装底座102转动连接,因此当液压装置107工作时,液压泵108驱动活塞杆109推动盖体101转动,从而实现了
液压井盖的开关与闭合。而为了保证液压井盖的密封性,本方案引入了气筒110与充气密封装置111。气筒110的工作原理为当盖体101打开时,盖体101带动压缩杆112向远离密封筒113的方向滑动,此时密封筒113通过输气管道116将充气密封装置111中储存的气体吸出,充气密封装置体积减小。当盖体101闭合时,压缩杆112压缩密封筒113中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输气管道116进入到充气密封装置111,充气密封装置111体积增大,当盖体101完全覆盖开口结构103,实现关闭后,充气密封装置111位于凹槽104与安装底座102的外壁之间,并且完全填充凹槽104与安装底座102之间缝隙,实现了井盖的密封。
[0026]综上所述,本方案中的液压装置107与气筒110以及重启密封装置111形成联动,当液压装置107驱动盖体101打开时,气筒110将充气密封装置111中的气体抽出,减小充气密封装置111的体积,方便了盖体101的打开;当液压装置107驱动盖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包括盖体与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向盖体远离安装底座的一面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轮廓尺寸大于开口结构的外轮廓尺寸,所述凹槽覆盖开口结构,所述盖体的一端与安装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安装底座内壁设置有连接件;还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液压泵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开口结构并与固定件铰接,所述液压泵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连接件铰接;还包括气筒与充气密封装置,所述气筒包括滑动连接的压缩杆与密封筒,所述压缩杆远离密封筒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盖体朝向安装底座的一面连接,所述密封筒远离压缩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安装底座的内壁连接,所述充气密封装置位于安装底座外壁与凹槽内壁之间,所述充气密封装置与安装底座外壁连接;还包括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一端与密封筒连接,所述输气管道的另一端与充气密封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密封装置围绕安装底座的外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液压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充气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波刘文梅吴燕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博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