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08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壳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阀芯结构,阀芯结构包括阀芯,阀芯上形成有穿过上壳体的阀杆,阀杆上套设有卡片锁,卡片锁上形成有定位锁块,上壳体上形成有与定位锁块相适配的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置过滤器,在上壳体内集成设置阀芯结构,同时,便于阀芯精确地定位安装。便于阀芯精确地定位安装。便于阀芯精确地定位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前置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经过自来水管道输送进入到用户家中的自来水里因含有一定的大颗粒杂质 (铁锈、泥沙、小虫等)导致水质较差,若用户直接饮用,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在自来水管路上设置前置过滤器,可对水流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使得流出水龙头的水流水质更好。
[0003]一般前置过滤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壳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15388023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前置过滤器》,或者,现有公开号为CN211133224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前置过滤器滤芯的外罩》。然而,该技术的上壳体内一般并未设置有阀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前置过滤器,在上壳体内集成设置阀芯结构,同时,便于阀芯精确地定位安装。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壳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阀芯结构,阀芯结构包括阀芯,阀芯上形成有穿过上壳体的阀杆,阀杆上套设有卡片锁,卡片锁上形成有定位锁块,上壳体上形成有与定位锁块相适配的锁槽。
[0006]作为改进,所述阀杆的外侧形成有一组相对布置的连接板,卡片锁上形成有用于卡在阀杆上的阀杆开口,在卡片锁上位于阀杆开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卡在连接板的卡板开口。
[0007]再改进,所述阀芯内集成有双层水路结构,阀芯上形成有汇聚腔,阀芯外壁上均布有第一水口、第二水口、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第一水口连通过滤结构后再与第三水口连通,第二水口和第四水口分别连通汇聚腔。
[0008]再改进,所述阀芯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形成于第一凹槽的槽底上,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形成于第二凹槽的槽底,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第一凹槽的第一异型密封,在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第二凹槽的第二异型密封。
[0009]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有位于第一水口旁第一弧形凸起、位于第二水口旁的第二弧形凸起,第一异型密封上形成用于第一水口插入的第一通孔、用于第二水口插入的第二通孔,在第一通孔旁形成有用于第一弧形凸起插入的第一弧形槽,在第二通孔旁形成有用于第二弧形凸起插入的第二弧形槽。
[0010]再改进,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位于第三水口旁第三弧形凸起、位于第四水口旁的第四弧形凸起,第二异形密封上形成用于第三水口插入的第三通孔、用于第四水口插入
的第四通孔,在第三通孔旁形成有用于第三弧形凸起插入的第三弧形槽,在第四通孔旁形成有用于第四弧形凸起插入的第四弧形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传统的上壳体上设置阀芯结构,利用卡片锁结构控制阀芯结构在上壳体内精确定位,同时,在进一步方案中,在阀芯内几次双组水路结构,规避传统锁螺丝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避免出现漏水风险,同时实现阀芯精准切断角度定位。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置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中阀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置过滤器的剖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置过滤器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如图1至6所示,本实施中的前置过滤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过滤结构3 和阀芯结构4。
[0020]其中,上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下壳体2内设置有过滤结构3,上壳体1内设置有阀芯结构4,阀芯结构4包括阀芯41,阀芯41上形成有穿过上壳体1 的阀杆42,阀杆42上套设有卡片锁5,卡片锁5上形成有定位锁块51,上壳体1上形成有与定位锁块51相适配的锁槽13。
[002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卡片锁5在阀杆42上的连接,阀杆42的外侧形成有一组相对布置的连接板421,卡片锁5上形成有用于卡在阀杆42上的阀杆开口52,在卡片锁5上位于阀杆开口5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卡在连接板421的卡板开口53。
[0022]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阀芯41内集成有双层水路结构,阀芯41上形成有汇聚腔,阀芯41外壁上均布有第一水口43、第二水口44、第三水口45和第四水口46,第一水口43连通过滤结构3后再与第三水口45连通,第二水口44和第四水口46分别连通汇聚腔。通过在阀芯41上集成两组水路,规避传统锁螺丝结构,减少零件,规避漏水风险,如图5和6中的箭头示意位双层水路设计走向。
[0023]此外,本技术还设计了新型的异型密封结构,在阀芯41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凹槽401和第二凹槽,第一水口43和第二水口44形成于第一凹槽401的槽底上,第三水口45和第四水口46形成于第二凹槽的槽底,在第一凹槽401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第一凹槽401的第一异型密封6,在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第二凹槽的第二异型密封。
[0024]具体地,第一凹槽401内形成有位于第一水口43旁第一弧形凸起431、位于第二水口44旁的第二弧形凸起441,第一异型密封6上形成用于第一水口43插入的第一通孔61、用于第二水口44插入的第二通孔62,在第一通孔61旁形成有用于第一弧形凸起431插入的第一弧形槽63,在第二通孔62旁形成有用于第二弧形凸起441插入的第二弧形槽64。
[0025]同时,第二凹槽内形成有位于第三水口45旁第三弧形凸起、位于第四水口46旁的第四弧形凸起,第二异形密封上形成用于第三水口45插入的第三通孔、用于第四水口 46插入的第四通孔,在第三通孔旁形成有用于第三弧形凸起插入的第三弧形槽,在第四通孔旁形成有用于第四弧形凸起插入的第四弧形槽。这样,阀芯41运动中可以更加贴合产品曲面造型,规避传统密封圈变形,以及运动中卡顿的缺陷。
[0026]综上,本技术在传统的上壳体1上设置阀芯结构4,利用卡片锁5结构控制阀芯结构4在上壳体1内精确定位,同时,在进一步方案中,在阀芯41内几次双组水路结构,规避传统锁螺丝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避免出现漏水风险,同时实现阀芯41精准切断角度定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下壳体(2)内设置有过滤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内设置有阀芯结构(4),阀芯结构(4)包括阀芯(41),阀芯(41)上形成有穿过上壳体(1)的阀杆(42),阀杆(42)上套设有卡片锁(5),卡片锁(5)上形成有定位锁块(51),上壳体(1)上形成有与定位锁块(51)相适配的锁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42)的外侧形成有一组相对布置的连接板(421),卡片锁(5)上形成有用于卡在阀杆(42)上的阀杆开口(52),在卡片锁(5)上位于阀杆开口(5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卡在连接板(421)上的卡板开口(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1)内集成有双层水路结构,阀芯(41)上形成有汇聚腔(47),阀芯(41)外壁上均布有第一水口(43)、第二水口(44)、第三水口(45)和第四水口(46),第一水口(43)连通过滤结构(3)后再与第三水口(45)连通,第二水口(44)和第四水口(46)分别连通汇聚腔(4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吉凯
申请(专利权)人:澳投山东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