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线转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99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线转移器,包括主轴、转动组件、壳体组件和阻尼调整组件;转动组件包括套设在主轴第一端的压紧盘,压紧盘能带动主轴绕其轴向旋转,压紧盘一侧凸出有第一锥部;壳体组件第一端活动套设在主轴的第二端,壳体组件一侧设置有活动件和第一弹性件,活动件套设在主轴上,活动件能带动主轴旋转,活动件凸出地设置有第二锥部,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固定线盘的夹紧口,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活动件和壳体组件之间,活动件能沿主轴的轴向弹性移动,壳体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夹持固定组件;阻尼调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内,阻尼调整组件与主轴摩擦接触以调整主轴的旋转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鱼线绷直且平整地上下线。下线。下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线转移器


[0001]本技术涉及鱼线转移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钓鱼用的鱼线转移器。

技术介绍

[0002]垂钓现在已经是人们越来越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目前经常使用的垂钓工具包括海竿和路亚竿,海竿和路亚竿上均安装有绕线轮,当用力甩投时,就能把饵钩抛到较远的水域,扔的距离非常远。
[0003]新买回来的鱼线是装在一个线盘上的,需要用时,将鱼线从线盘转移到鱼竿的绕线轮上,转移的过程需要保持鱼线处于绷直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鱼线整齐地缠绕在绕线轮上。若绕线轮上的鱼线过于松散,不利于钓鱼的抛投,也容易炸线,即鱼线混杂打节。
[0004]传统的鱼线转移,一般为手动,由于要一边绕线,一边控制线盘放线,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很难控制鱼线全程均匀绷直,绕线绕不好有可能会影响钓鱼的抛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鱼线绷直且平整地上下线的鱼线转移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线转移器,包括主轴、转动组件、壳体组件和阻尼调整组件;转动组件包括压紧盘,压紧盘套设在主轴的第一端,压紧盘能带动主轴绕其轴向旋转,压紧盘朝向主轴中部的一侧凸出有第一锥部;壳体组件的第一端活动套设在主轴的第二端上,壳体组件朝向转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活动件和第一弹性件,活动件套设在主轴的中部上,活动件能带动主轴旋转,活动件朝向转动组件的一侧凸出地设置有第二锥部,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之间形成有夹紧口,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活动件和壳体组件之间,活动件能沿主轴的轴向弹性移动,壳体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夹持固定组件;阻尼调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内,阻尼调整组件与主轴摩擦接触,以调整主轴的旋转速度。
[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用于从线盘内侧承托并夹紧线盘,有利于兼容内孔直径不同的线盘,本技术能兼容市面上大部分的通用线盘。在鱼线转移器向鱼竿的绕线轮上线时,线盘正向旋转并处于放线状态;反之,在鱼竿的绕线轮向鱼线转移器下线时,线盘反向旋转并处于绕线状态。通过设置阻尼调整组件,用于与主轴摩擦接触,利用摩擦力调整主轴和线盘的转速,有利于在上线时,调整鱼线缠绕在鱼竿绕线轮上的绷紧度,确保鱼线绷直且平整地缠绕。通过第一弹性件和压紧盘的配合,以调整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压紧线盘的力度,有利于在放线和收线时,确保线盘能均速地旋转,使得线盘顺畅地放线或收线。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紧盘在主轴上的位置可调。
[000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压紧盘的位置可调,有利于较大范围地调整夹紧口的宽度,有利于兼容厚度不同的线盘。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阻尼调整组件包括调节旋钮、调节杆、固定螺母和第二弹性件,调节杆设置在主轴的第二端,调节杆沿主轴的轴向延伸,固定螺母套设在调节杆的外侧,第
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在主轴和固定螺母之间,调节旋钮连接在调节杆远离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调节旋钮能带动调节杆旋转进而沿其自身轴向移动,调节杆与主轴摩擦接触。
[0011]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节旋钮,用于控制调节杆向主轴靠近或远离,当调节杆与主轴接触且接触面越大时,其摩擦阻尼越大,主轴的旋转难度越大,主轴及线盘的转速越慢;当调节杆与主轴分离时,摩擦阻尼减小,主轴能轻松旋转,使得主轴及线盘能快速旋转,本技术以此调整主轴及线盘的转速。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与后壳连接,前壳内侧设置有第一避让槽,主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凸缘部,第一凸缘部内设置有容纳槽,后壳设置有第二避让槽、第二凸缘部和第三凸缘部,第一避让槽与第二避让槽连通,第一凸缘部穿过第一避让槽伸入第二避让槽内,第二凸缘部嵌入容纳槽内,且第二凸缘部与容纳槽的槽底具有预设距离,第三凸缘部位于第二避让槽外侧;调节杆设置在第二凸缘部和第三凸缘部内,调节旋钮转动地连接在第三凸缘部上并与调节杆的第一端连接,固定螺母设置在第二凸缘部内,调节杆的第二端穿过固定螺母和第二凸缘部向容纳槽的槽底延伸,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在容纳槽的槽底与固定螺母之间,调节杆能向容纳槽的槽底移动并与主轴摩擦接触。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垫片,垫片能与调节杆的端部接触。
[0014]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垫片,避免调节杆与主轴直接接触,防止主轴磨损,本实施例可通过更换垫片,以其延长寿命。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活动件能相对主轴旋转预设角度。
[00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主轴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从主轴的第一端向主轴的中部延伸,第二凹槽位于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第二凹槽设置在主轴的中部,第一凹槽与相邻的第二凹槽之间连通地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沿主轴的周向延伸,预设角度等于弧形槽的圆心角。
[001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既方便压紧盘和活动件的安装,又使得压紧盘和活动件均能调整其在主轴上的位置,有利于较大范围地调整压紧盘与活动件之间的间距,兼容不同厚度的线盘。
[0018]又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紧盘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第一凸出部嵌入第一凹槽内;活动件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弧形槽对应设置,第二凸出部嵌入弧形槽内并能沿弧形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0019]进一步的方案是,转动组件还包括面壳、手轮、锁固件和紧固件,面壳套设在主轴上并与压紧盘连接,面壳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穿孔,锁固件设置在面壳与压紧盘之间,锁固件设置在第一穿孔内并与第一穿孔间隙配合,锁固件能相对面壳绕主轴的轴向旋转,紧固件螺纹连接在主轴的第一端上,紧固件与锁固件连接,手轮连接在面壳上且凸出面壳表面,手轮通过面壳和压紧盘带动主轴旋转。
[0020]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紧固件与主轴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调整压紧盘在主轴上的位置;紧固件能带动锁固件相对面壳及压紧盘旋转,使得在安装过程中,紧固件通过锁固件推动面壳及压紧盘沿主轴轴向平移,紧固件和锁固件沿主轴轴向旋转前移,实现转动组件的安装操作。
[0021]进一步的方案是,夹持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夹持块、活动夹持块、转轴、锁杆和锁帽,固定夹持块与活动夹持块的各自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固定夹持块与活动夹持块之间形
成有夹持口,锁杆可拆卸地连接在夹持口的开口处,锁帽螺纹连接在锁杆上并位于活动夹持块的外侧,通过拧紧锁帽能控制夹持口的开口大小;固定夹持块的中部和活动夹持块的中部分别设置有防滑垫,两个防滑垫相对布置。
[0022]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夹持口,用于快速地安装在鱼竿上,夹持口的设置能兼容不同直径的鱼竿,更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组件第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组件第二视角的分解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轴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线转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压紧盘,所述压紧盘套设在所述主轴的第一端,所述压紧盘能带动所述主轴绕其轴向旋转,所述压紧盘朝向所述主轴中部的一侧凸出有第一锥部;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端活动套设在所述主轴的第二端上,所述壳体组件朝向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活动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活动件套设在所述主轴的中部上,所述活动件能带动所述主轴旋转,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凸出地设置有第二锥部,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之间形成有夹紧口,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活动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所述活动件能沿所述主轴的轴向弹性移动,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夹持固定组件;阻尼调整组件,所述阻尼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阻尼调整组件与所述主轴摩擦接触,以调整所述主轴的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线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盘在所述主轴上的位置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线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整组件包括调节旋钮、调节杆、固定螺母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主轴的第二端,所述调节杆沿所述主轴的轴向延伸,所述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调节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主轴和所述固定螺母之间,所述调节旋钮连接在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所述调节旋钮能带动所述调节杆旋转进而沿其自身轴向移动,所述调节杆与所述主轴摩擦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线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连接,所述前壳内侧设置有第一避让槽,所述主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二避让槽、第二凸缘部和第三凸缘部,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连通,所述第一凸缘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伸入所述第二避让槽内,所述第二凸缘部嵌入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凸缘部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凸缘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外侧;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部和所述第三凸缘部内,所述调节旋钮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凸缘部上并与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部内,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固定螺母和所述第二凸缘部向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延伸,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驰途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