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93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前把手座和后把手座;前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前把手,后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后把手,后把手内部设有用于驱动锁舌的联动机构,且后把手始终保持与联动机构为结合状态;前把手与联动机构间的配合状态由前把手内的控制组件控制,且常态下前把手与联动杆呈分离状态,使常态下的前把手转动时不带动联动杆同步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后把手始终保持与联动机构为结合状态,从屋内转动后把手,可带动联动机构进行开锁,方便的将门打开,而常态下前把手与联动杆呈分离状态,只有持有钥匙的人员才能开门,安全防盗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防盗门附属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门把手主要分为固定式门把手和活动式门把手,现有的活动式门把手中,常见的形式为关上房门后利用外把手可以从外打开房门,利用内把手也可以从内打开房门。而针对安全性、私密性或其它使用需求,有的一体化门锁,在关上房门时可完成对房门的反锁,而反锁房门后,门锁室外手柄不能旋转,门锁室内手柄可以旋转开启房门,但是现有的此类门把手大多是需要通过钥匙或者是额外的其它操作才能进行反锁,一旦忘记反锁则门把手不能自行反锁房门。而遇到紧急情况下,当屋内人员没有能力开门时,外部的人员又无法顺利进入房间内,因此从使用性能上,现有的门把手并不能完全适应实际使用需求,亟需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前把手座和后把手座;前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前把手,后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后把手,后把手内部设有用于驱动锁舌的联动机构,且后把手始终保持与联动机构为结合状态,即从屋内转动后把手,始终能够带动联动机构进行开锁,方便的将门打开,使后把手与联动机构中的联动杆同步转动;前把手与联动机构间的配合状态由前把手内的控制组件控制,且常态下前把手与联动杆呈分离状态,使常态下的前把手转动时不带动联动杆同步转动。
[0006]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安装于后把手的后套筒,所述联动杆滑动安装于该后套筒内,且联动杆与后套筒间无相对转动,后套筒朝向前把手一端敞口,联动杆穿出后套筒敞口的一端伸入前把手内腔体;联动杆伸入后套筒内的一端与后套筒末端封底间由弹簧形成支撑;在前把手内腔体靠近后把手的一端,设有能与联动杆相配合以实现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利用钥匙驱动控制组件,使联动杆与配合结构结合时,联动杆与前把手实现同步转动。
[0007]进一步,所述联动杆伸入前把手内腔体的一端设有前侧方头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能与方头结构配合的方孔。
[0008]进一步,所述联动杆伸入套筒的一端设有后侧方头结构,在套筒内壁设有与方头结构配合的方槽。
[0009]进一步,所述套筒外轮廓呈矩形,后把手内腔设有与套筒配合的矩形槽。
[0010]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机械锁,由钥匙驱动机械锁的顶杆伸出时,将联动杆的前侧方头结构顶入配合结构内,使联动杆与前把手为结合状态。
[0011]进一步,所前把手的内腔体中安装有转套,该转套一端插入配合结构,另一端外探
出内腔体,且插入配合结构内的部分小于配合结构的长度,使配合结构靠近控制组件一侧形成能与第一方头结构相配合的配合段,联动杆与转套间转动配合。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0013]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后把手始终保持与联动机构为结合状态,从屋内转动后把手,可带动联动机构进行开锁,方便的将门打开,而前把手与联动机构间的配合状态由控制组件控制,常态下前把手与联动杆呈分离状态,只有用钥匙驱动控制组件的顶杆伸出,将联动杆前侧方头结构顶入配合结构内,才会使前把手与联动杆结合,进而使前把手转动时同步带动联动杆转动,完成开锁。无需人为额外干预,在关门后,门把手即可进行锁止状态,从外侧无法直接开门,而只有持有钥匙的人员才能开门,安全防盗性好。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安装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把手部分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前把手部分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前把手安装有转套时的剖视图;
[0019]图5为图1中把手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后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设有联动杆定位弹簧时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7中联动杆定位弹簧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
[0027]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如图1至6所示,包括通过连接件1连接的前把手座2和后把手座3;在安装至门体上时,通过连接件贯穿锁具,将前、后把手座固定在锁具19上。前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前把手4,后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后把手5,后把手内部设有用于驱动锁舌的联动机构6,且后把手始终保持与联动机构为结合状态(即从屋内转动后把手,始终能够带动联动机构进行开锁,方便的将门打开),使后把手与联动机构中的联动杆7同步转动;前把手与联动机构间的配合状态由前把手内的控制组件8控制,且常态下前把手与联动杆呈分离状态,使常态下的前把手转动时不带动联动杆同步转动。
[0028]常态下从屋外转动前把手,并不能带动联动机构进行开锁,以保证屋内的隐私和安全,而在必要的情况下(比如火灾、地震、人员施救等突发状况),可以通过控制组件来使前把手与联动机构结合,以实现门的打开动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必要情况下从屋外进入,同时,又能有效保护屋内安全和隐私,并且,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还确保屋内人员在有能力开门时可无需复杂的操作而直接打开房门,又能在屋内人员不具有开门能力或意识的情况下,屋外人员直接利用钥匙驱动控制组件,实现前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前把手座和后把手座;其特征在于:前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前把手,后把手座上转动安装有后把手,后把手内部设有用于驱动锁舌的联动机构,且后把手始终保持与联动机构为结合状态,使后把手与联动机构中的联动杆同步转动;前把手与联动机构间的配合状态由前把手内的控制组件控制,且常态下前把手与联动杆呈分离状态,使常态下的前把手转动时不带动联动杆同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安装于后把手的后套筒,所述联动杆滑动安装于该后套筒内,且联动杆与后套筒间无相对转动,后套筒朝向前把手一端敞口,联动杆穿出后套筒敞口的一端伸入前把手内腔体;联动杆伸入后套筒内的一端与后套筒末端封底间由弹簧形成支撑;在前把手内腔体靠近后把手的一端,设有能与联动杆相配合以实现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利用钥匙驱动控制组件,使联动杆与配合结构结合时,联动杆与前把手实现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特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