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82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保温结构和测温结构;第一安装结构滑动连接于底板上;第二安装结构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结构上;保温结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保温层、相对设置于第一保温层两侧的第二保温层和第三保温层、以及设置于第一保温层顶部的第四保温层,在对待测电池产品进行温度测量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三保温层以及第四保温层在所述待测电池产品外部形成密闭空间。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解决了电池温度测量不准确,并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响的问题。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芯热管理及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动力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作为其核心原件电池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电池在容量、充电速度等多方面技术的大跨步进展,对电池分析的手段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评估电池性能的主要手段是对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能做针对性的测试,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电池温度。现有技术中,首先通过高低温箱等设备实现对电池温度的调控,即将电池放置在温度箱中,调节温度箱的温度从而调控电池的温度;接着通过特定的感温原件对电池温度进行测量,主要通过在电池表面贴覆温度探头来实现。但是,在电池表面贴覆温度探头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缺点,一方面,温度探头极易受到如风速等散热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过程中电池温度的误差;另一方面,温度探头与电池表面可能会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进而导致电池温度测量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目前虽然提出了采用ARC测试系统测量电池温度,但是由于该设备费用昂贵、操作繁琐,导致其不能作为常规的电池温度测量方法。
[0004]因此,如何在测量过程中电池温度不受或者少受环境等额外因素影响,并能准确地测量出电池温度的装置成为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以解决在测量过程中电池温度易受到外界环境等额外因素影响,并且电池温度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包括:
[0008]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保温结构和测温结构;
[0009]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可以在所述底板上沿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
[0010]所述第二安装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上,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可以在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上沿第二预设方向往复移动;
[0011]所述保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保温层、相对设置于第一保温层两侧的第二保温层和第三保温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层顶部的第四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以及所述第三保温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内部,另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保温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内部,另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在对待测电池产品进行温度测量时,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以及
所述第四保温层在所述待测电池产品外部形成密闭空间。
[0012]本申请中的保温结构的各保温层形成的密闭空间相当于将电池产品置于一个类似绝热的环境中,既降低了电池产品散热的影响,又降低了外界因素对电池产品温度的影响。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以及所述第四保温层包括气凝胶保温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的侧边和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以及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四保温层的侧边均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以及所述第四保温层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待测电池产品外部形成密闭空间。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磁条,通过各保温层侧边的磁条相接、吸附闭合,从而形成一个由保温层组成的密封空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且内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两个安装柱;所述两个安装柱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各设置一个第一卷轴,所述第二保温层以及所述第三保温层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卷轴上。
[0017]优选地,所述安装柱的材质为塑料和/或刚玉,由于塑料和刚玉均为绝缘耐压材料,可以避免电池产品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短路的风险。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安装柱顶部的安装顶板,所述安装顶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结构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内覆有螺纹,通过安装孔内覆的螺纹可以向上或向下旋转螺栓,使得动力线压柱向上或向下移动,在对待测电池产品进行温度测量时,向下旋转螺栓,使得动力线压柱向下移动,直至动力线压柱下的导电体和安装底座上的导电体完全压紧电池产品的极耳。
[002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设至少一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安装柱底部的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可以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沿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
[0021]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适配,第一安装结构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凸起结构沿着底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池产品测量。
[002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座包含下部一定厚度的绝缘板和上部一定厚度的导电体,绝缘板包括但不限于刚玉等,导电体包括但不限于铜镀金等。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个安装柱之间的内部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的动力线压柱;所述动力线压柱的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一个第二卷轴,所述第四保温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卷轴上。具体的,所述动力线压柱的下底部包括一定厚度的导电体,导电体包括但不限于铜镀金等。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动力线压柱两端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两个安装柱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可以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沿第二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适配,动力线压柱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凸起结构沿着底板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直至动力线压柱下部的导电体和安装底座上部的导电体完全压紧电池
产品的极耳。
[0025]进一步的,所述测温结构至少包括温度探头以及与所述温度探头连接的导热片,在对待测电池产品进行温度测量时,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待测池产品抵接。所述导热片可以增强电池产品与在温度探头之间的热传递效果。具体的,所述导热片为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银、铜等。
[0026]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探头以及与所述温度探头连接的导热片放置于测温系统安装槽内。
[0027]进一步的,所述测温结构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片以及所述温度探头连接。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弹簧伸缩杆,弹簧伸缩杆可以自由往下压缩,并使导热片低于底板上平面,压缩在凹槽内。进一步优选地,温度探头从伸缩杆的中心穿过并与导热片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电池产品温度的测量。
[002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填缝保温体,在对待测池产品进行温度测量时,所述填缝保温体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以及所述第三保温层的底部抵接。填缝保温体可以将保温层四周的缝隙进行密封,提高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保温结构和测温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可以在所述底板上沿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安装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上,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可以在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上沿第二预设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保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保温层、相对设置于第一保温层两侧的第二保温层和第三保温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层顶部的第四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以及所述第三保温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内部,另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保温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内部,另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在对待测电池产品进行温度测量时,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以及所述第四保温层在所述待测电池产品外部形成密闭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的侧边和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以及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四保温层的侧边均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以及所述第四保温层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待测电池产品外部形成密闭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且内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两个安装柱;所述两个安装柱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各设置一个第一卷轴,所述第二保温层以及所述第三保温层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卷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川李峥张尖欧龙辉何泓材
申请(专利权)人: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