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71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锁中锁舌位置和行程的控制技术领域,尤其为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包括驱动马达、结构装置、红外对管与处理器,所述结构装置包括锁舌,所述锁舌上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锁舌靠近长条孔的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马达的轴端上设置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红外对管与结构装置,通过齿轮驱动齿条移动,锁舌的位移会使得圆孔与长条孔逐一路过红外对管的检测区,从而改变红外对管的信号输出,根据红外对管输出信号的数据变化,经计算后得出锁舌是否受阻信息,实现对锁舌的位移过程进行状态识别,一旦有类似堵转的异常发生,能够及时制止,减少锁具的意外损伤。减少锁具的意外损伤。减少锁具的意外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锁中锁舌位置和行程的控制
,具体为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锁是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控制开关状态的锁具,其内部除了传统锁具所必要的机械结构件之外,往往还要包含可接受和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可被电控的驱动装置(例如马达)以及可以感知机械结构件活动状态的传感器等一系列电子装置,其中机械结构件中的锁舌就是电子装置对锁具进行控制的抓手;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对锁舌的控制就是产品设计时先定义出两个位置,分别对应锁具的打开和关合两种状态,使用过程中就是通过驱动装置去带动锁舌位移,然后利用传感器去确定锁舌位移到指定位置,便算完成开关功能。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但这种只盯着首尾两端的方法在复杂的使用环境中可能会遇到意外故障,例如用户在插拔锁绳或锁头时出现了偏位,锁舌的行程被堵塞,迟迟没能走到目标位置,此时锁具就可能面临损伤的风险,比如驱动马达的堵转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电能消耗、结构件也会因此承受过大的应力而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锁舌的行程被堵塞,迟迟没能走到目标位置,锁具面临损伤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包括驱动马达、结构装置、红外对管与处理器,所述结构装置包括锁舌,所述锁舌上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锁舌靠近长条孔的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马达的轴端上设置有齿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条上表面曲折形成啮齿,所述齿条与锁舌一体式构造,所述齿条上表面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驱动马达轴端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马达与红外对管均固定设置,所述锁舌从红外对管中部上方穿过,所述锁舌通过齿条、齿轮与驱动马达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对管包含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对管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长条孔与圆孔均贯穿锁舌,所述圆孔靠近长条孔的一侧内壁定为A位置,所述长条孔靠近圆孔的一侧内壁定为B位置,所述长条孔另一侧内壁定为C位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该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红外对管与结构装置,通过在锁舌上
开设圆孔与长条孔,驱动马达带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齿轮驱动齿条移动,进而驱动锁舌在红外对管上方推进,锁舌的位移会使得圆孔与长条孔逐一路过红外对管的检测区,从而改变红外对管的信号输出,根据红外对管输出信号的数据变化,经计算后得出锁舌是否受阻信息,实现对锁舌的位移过程进行状态识别,一旦有类似堵转的异常发生,能够及时制止,减少锁具的意外损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装置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红外对管及其外围电路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锁舌的三个结构点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锁舌行程位置变化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红外对管输出信号IO1和IO2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0020]图中:1、驱动马达;2、结构装置;21、锁舌;22、长条孔;23、圆孔;24、齿条;25、齿轮;3、红外对管;4、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7,本实施方案中: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包括驱动马达1、结构装置2、红外对管3与处理器4,结构装置2包括锁舌21,锁舌21上开设有长条孔22,长条孔22一侧开设有圆孔23,用于改变红外对管3的信号输出,锁舌21靠近长条孔22的一端设置有齿条24,驱动马达1的轴端上设置有齿轮25,用于驱动齿条24带动锁舌21活动。
[0023]本实施例中,齿条24上表面曲折形成啮齿,齿条24与锁舌21一体式构造,齿条24上表面与齿轮25啮合,齿轮25与驱动马达1轴端固定连接,利用齿轮25随驱动马达1转动驱动齿条24移动,齿条24推动锁舌21在红外对管3上方推进;驱动马达1与红外对管3均固定设置,锁舌21从红外对管3中部上方穿过,锁舌21通过齿条24、齿轮25与驱动马达1转动连接,使锁舌21相对驱动电机、红外对管3移动;红外对管3包含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红外对管3与处理器4电性连接,红外对管3的外围电路详见图4,其中R1、R2、R3、R4是限流电阻,Q3是三极管,VCC代表电源,IO1和IO2是连至处理器4的信号线,红外对管3感知锁舌21的位移后,通过IO1和IO2把锁舌21行进状态知会到处理器4,处理器4根据信号做出判断后会调整驱动马达1的状态,从而控制锁舌21的走动;长条孔22与圆孔23均贯穿锁舌21,圆孔23靠近长条孔22的一侧内壁定为A位置,长条孔22靠近圆孔23的一侧内壁定为B位置,长条孔22另一侧内壁定为C位置,锁舌21的位移会使得圆孔23与长条孔22逐一路过红外对管3的检测区,从而改变红外对管3的信号输出,实现对锁舌21的位移过程进行状态识别。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正常工作时,锁舌21在驱动马达1的驱动下从
启步到停止走完整个行程,其挖孔上的三个结构点图5对应出行程中的三个关键位置A、B、C图6,这三个位置正是引起红外对管3信号发生变化的边界点,也正是信号的变化才能让处理器4做出下一步动作的判断;红外对管3输送给处理器4的IO1和IO2信号的变化过程详见图7,横轴上T0、T1、T2三处标记与图6中T0时刻、T1时刻、T2时刻是同一个概念;IO1和IO2做为处理器4的中断信号,设定为上升沿有效即:从低电位变到高电位就会触发处理器4的响应,IO1和IO2的第一个上升沿之间的时间差就是图6中的Ts时长,它代表着锁舌21行进Ds距离图5所花费的时间。
[0025]因为Ds的长度是锁舌21结构尺寸的一个确定值,如果驱动马达1运转正常的话,Ts时长是存在一个合理范围的,所以只要我们在处理器4中预先设定一个合格范围,就能通过对比Ts与合格范围的差异来反证出驱动马达1是否正常,这是本装置进行状态预判的第一道卡。
[0026]如果Ts值符合要求,则驱动马达1可以继续行进,T2时刻是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包括驱动马达(1)、结构装置(2)、红外对管(3)与处理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装置(2)包括锁舌(21),所述锁舌(21)上开设有长条孔(22),所述长条孔(22)一侧开设有圆孔(23),所述锁舌(21)靠近长条孔(22)的一端设置有齿条(24),所述驱动马达(1)的轴端上设置有齿轮(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4)上表面曲折形成啮齿,所述齿条(24)与锁舌(21)一体式构造,所述齿条(24)上表面与齿轮(25)啮合,所述齿轮(25)与驱动马达(1)轴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对管的行程控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飞成飞李苏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飞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