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49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中,夹钳设置于鞘体内,当活动杆推出至鞘体时,夹钳呈张开状态,当活动杆收入鞘中后,所述夹钳闭合与活动杆贴合。在使用过程中,配合穿刺器,将闭合状态的铺放钳贯穿穿刺器通入患者体内,然后将活动杆推出至鞘体时,使夹取了防粘膜的夹钳呈现张开的状态,此时,防粘膜在夹钳的作用力下为铺展的状态,将活动杆对准铺放的位置,即可使防粘膜与人体组织实现粘连,然后,将活动杆收回到鞘内时,夹钳与防粘膜分开,便完成了铺放工作。该装置能够使防粘膜顺利、完整的与组织贴合,使用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不易打卷,节省防粘膜材料。节省防粘膜材料。节省防粘膜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术后防粘连隔离膜主要成分为超高分子量聚乳酸,通过将其置于体内可形成一种无序的纤维网状隔离结构,置放7

15天能完全被降解吸收,不凝结成团形异物危害健康。可降解防粘连隔离膜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不影响吻合口、切口的修复愈合,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使该膜在放置后,可见其服贴附着于组织器官之间缓慢渗入消溶,发挥生物屏障隔离作用。可降解防粘连隔离膜最终降解物可被肌体吸收,无刺激、无致敏、无细胞毒性。它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对人体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植入材料。同时它又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及再上皮化,促进浆膜修复,使那些因手术而改变位置的肠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蠕动,在顽固性纤维粘连形成前恢复顺序从而保持通畅,达到预防术后粘连的目的。
[0003]防粘连隔离膜手感柔软,折叠不易断裂,韧性好,送入腹盆腔、肠管间伸展自如能平展放置,也能自由弯曲,将膜卷起,随ф10mm的套管针送入体内,用钳展开膜片覆盖剥离面。腹腔镜手术使用简单方便,可以自动粘合,无需缝合固定,对任何形状、位置的创面可有效的保护而防止术后粘连的形成。完成手术后,清理腹盆腔积血积液,根据手术干扰腹盆腔、肠管范围、程度、创伤大小和切口长短,取1片或数片防粘连隔离膜,也可按需剪裁,放置于创面、肠间、切口下方,无需缝合固定,常规关腹。
[0004]然而,粘连膜本身遇水极易造成粘连。使用普通操作钳夹持防粘膜的一端,在穿过狭长的皮肤穿刺套管时防粘膜进入体腔后已形成黏连,并形成块状。普通操作钳放置防粘膜定位不准,防粘膜进入体腔后,先放置在需铺放组织的一侧再将黏连成块膜的四角拖拽至覆盖在组织上。这导致粘连膜不能很好的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铺放防粘连膜的工具夹取防粘连膜进行铺放定位不准,粘连膜自身因铺放工具不合适导致粘连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包括鞘体、手持部、夹取部和活动杆,所述夹取部包括多个夹钳;每个夹钳分别与所述活动杆的端部铰接;
[0008]所述鞘体为中空的杆件,所述活动杆套设于所述鞘体内部,所述活动杆能够沿所述鞘体的中轴线上下活动;
[0009]所述夹钳与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0010]所述夹钳位于所述鞘体的底部位置,所述手持部设置于所述鞘体顶部位置。
[0011]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中,夹钳设置于鞘体内,当活动杆
推出至鞘体时,夹钳呈张开状态,当活动杆收入鞘中后,所述夹钳闭合与活动杆贴合。在使用过程中,配合穿刺器,将闭合状态的铺放钳贯穿穿刺器通入患者体内,然后将活动杆推出至鞘体时,使夹取了防粘膜的夹钳呈现张开的状态,此时,防粘膜在夹钳的作用力下为铺展的状态,将活动杆对准铺放的位置,即可使防粘膜与人体组织实现粘连,然后,将活动杆收回到鞘内时,夹钳与防粘膜分开,便完成了铺放工作。该装置能够使防粘膜顺利、完整的与组织贴合,使用简单、方便,成功率高,防粘膜不易打卷,节省防粘膜材料。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鞘体内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活动杆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夹取段、活动段和控制段,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夹取段相对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活动段相对应,所述第三腔体与所控制段相对应;第二腔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径;所述活动杆的控制段的端部设置有卡挡板,所述卡挡板的直径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径相对应。所述活动杆能够沿所述鞘体内的一定长度区间往复活动,通过控制第三腔体的轴向长度即可控制活动杆在所述鞘体内的活动区间。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先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的控制段处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按压卡挡板,使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活动杆的夹取段即可伸出至鞘体外部,松开手后,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卡挡板向第三腔体的顶部移动至第一复位弹簧的自然长度,或第三腔体顶端的鞘壁。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先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段为圆柱形杆件,所述夹取段为长方体形杆件,所述夹取部设置有四个夹钳,四个所述夹钳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长方体形杆件的四个型面。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夹钳与所述长方体形杆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钳的长度是所述活动杆的夹取段的二倍,所述夹取段的端部进行了圆滑处理。
[0017]优选的,每个所述夹钳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活动杆的轴线方向设置。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持组件设置于第三腔段,所述手持组件包括固定柄和活动柄,所述固定柄与所述活动柄均垂直于所述鞘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柄设置于鞘体外壁,所述活动柄的端部贯穿至所述鞘体内,并与所述卡挡板固定连接,通过用手抓握活动柄与固定柄控制活动杆向鞘体的下端滑移。
[0019]当夹钳退出到鞘体外部后,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夹钳自动张开,将防粘膜打开,铺展在身体内部的组织部位,当松开手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夹钳缓慢收拢,闭合进入鞘内。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当所述夹钳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时,四个夹钳的端部与所述夹取段的端部共面,所述夹钳与所述夹取段之间的夹角为 5
°‑
60
°
。夹取段的端部采用圆滑设置,在进行铺放防粘连膜的操作中,夹取段的端部与防粘连膜的中心位置接触,即夹取段的位置处有5个点与防粘连膜接触,并控制防粘连膜与组织更好的接触。
[0021]所述夹取段与活动段可拆卸连接,所述夹取段的夹钳的长度范围为3

6cm。
[00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中,夹钳设置于鞘体内,当活动杆
推出至鞘体时,夹钳呈张开状态,当活动杆收入鞘中后,所述夹钳闭合与活动杆贴合。在使用过程中,配合穿刺器,将闭合状态的铺放钳贯穿穿刺器通入患者体内,然后将活动杆推出至鞘体时,使夹取了防粘膜的夹钳呈现张开的状态,此时,防粘膜在夹钳的作用力下为铺展的状态,将活动杆对准铺放的位置,即可使防粘膜与人体组织实现粘连,然后,将活动杆收回到鞘内时,夹钳与防粘膜分开,便完成了铺放工作。该装置能够使防粘膜顺利、完整的与组织贴合,使用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不易打卷,节省防粘膜材料。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鞘体和活动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夹取部的局部放大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鞘体(1)、手持组件(2)、夹取部(3)和活动杆,所述鞘体(1)为中空的杆件,所述活动杆套设于所述鞘体(1)内部,所述活动杆能够沿所述鞘体(1)的中轴线上下活动;所述夹取部(3)包括多个夹钳(31);每个夹钳(31)分别与所述活动杆的端部铰接;所述夹钳(31)与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夹钳(31)位于所述鞘体(1)的底部位置,所述手持组件(2)设置于所述鞘体顶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鞘体(1)内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13),所述活动杆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夹取段(41)、活动段(42)和控制段(43),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夹取段(41)相对应,所述第二腔体(12)与所述活动段(42)相对应,所述第三腔体(13)与所控制段(43)相对应;第二腔体(1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腔体(13)的内径;所述活动杆的控制段(43)的端部设置有卡挡板(44),所述卡挡板(44)的直径与所述第三腔体(13)的内径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控制段(43)处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粘膜的铺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段(42)为圆柱形杆件,所述夹取段(41)为长方体形杆件,所述夹取部(3)设置有四个夹钳(31),四个所述夹钳(31)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长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济宏袁琦陈理唐英田青戚齐马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