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49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包括绝缘壳体、多个金属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一端设有插接部、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插接部上设有插接凹孔,连接部连接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过渡部和插针,过渡部一端连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插针,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安装在绝缘壳体上,插针处于所述插接凹孔内,所有插针相互平行且相互绝缘,过渡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并防止金属接线端子转动,固定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电磁继电器上设有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一端与对应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的固定部通过过盈配合相卡接并形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继电器上连接端子的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且形成电性连接可靠性高。电性连接可靠性高。电性连接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继电器制造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部分电磁继电器需要通过接线端口连接外部线路,接线端口上需要设置金属接线端子,金属接线端子一端要电连接电磁继电器内连接端子,金属接线端子另一端再与外部线路相插接,电磁继电器内连接端子至少包括有线圈端子,有的还有信号端子等。传统结构中,金属接线端子一端与电磁继电器内连接端子的电性连接是采用焊接方式来实现,但焊接方式由于焊料强度较弱,焊料容易受外力冲击而脱落,进而影响导电性,电性连接可靠性较差,且焊接装配效率也比较低。另外,连接端子与金属接线端子一端相焊接部分通常还需要折弯,使得线圈连接端子结构复杂,不利于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其与电磁继电器连接端子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且形成电性连接可靠性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一端设有插接部、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插接部上设有与外部插头相插接的插接凹孔,连接部连接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本接线端口还包括多个金属接线端子,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过渡部和插针,过渡部一端连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插针,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插针处于所述插接凹孔内,所有插针相互平行且相互绝缘,所述过渡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并防止金属接线端子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所述固定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电磁继电器上设有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一端与对应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的固定部通过过盈配合相卡接并形成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部和插针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固定部与过渡部和插针相垂直;所述过渡部通过注塑方式嵌在所述连接部上或所述过渡部通过插接方式卡在所述连接部上。这样结构可使得金属接线端子可靠连接在绝缘壳体上并防止金属接线端子转动,可有效提升使用寿命。
[0006]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连接端子与对应金属接线端子固定部相卡接一端与对应金属接线端子的所述固定部相垂直。更便于装配。
[0007]进一步改进,每个金属接线端子上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U形卡槽,每个连接端子一端与对应一个金属接线端子固定部的U形卡槽通过过盈配合形成卡接。通过U形卡槽卡接装配更为方便快捷。
[0008]再进一步,所述U形卡槽口部的两侧形成倒八字形的倒角。倒八字形的倒角可起到较好导向作用,更便于连接端子一端卡入所述U形卡槽。
[0009]优选所述连接端子包括三个线圈端子和两个信号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有五
个,三个线圈端子一端分别与其中三个金属接线端子的固定部相卡接,两个信号端子一端分别与另两个金属接线端子的固定部相卡接。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分别向外延伸有左凸部、右凸部和下凸部,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边缘设有连接凹槽,左凸部、右凸部和下凸部分别卡接在连接凹槽的左侧、右侧和下侧。这种结构更便于把绝缘壳体安装在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上。
[0011]再进一步,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在所述连接凹槽一侧还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凸部,多个定位凸部顶住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面。这样既方便连接部卡接在连接凹槽上,减少卡入的摩擦力,也能使得连接部与绝缘基座配合更为紧密,防止松动。
[0012]进一步,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上面还连接一上盖,上盖压住所述连接部的上端。
[0013]再进一步,所述上盖下端面向下延伸有定位柱,所述上盖中间位置设有配合孔,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定位凹孔及连接凸部,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凹孔,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配合孔相配合并拉住上盖;所述绝缘基座上端内边缘设有多个卡扣,多个卡扣卡住上盖上端边缘。这种结构可确保上盖与绝缘基座连接牢靠性,装配也较为方便,也能较好防止上盖中间部分起鼓。
[0014]本技术由于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过渡部和插针,过渡部一端连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插针,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插针处于所述插接凹孔内,所有插针相互平行且相互绝缘,所述过渡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并防止金属接线端子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所述固定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电磁继电器上设有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一端与对应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的固定部通过过盈配合相卡接并形成电性连接。这样通过过盈配合相卡接形成电性连接装配起来就非常方便,装配效率高,且形成电性连接相对于焊接方式可靠性更高,也较耐冲击和振动。
[0015]另外,通过这种卡接连接方式,电磁继电器上的连接端子也不需要经过复杂折弯,加工也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接线端口前视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接线端口后视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五个金属接线端子装配在绝缘壳体上的相对位置立体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接线端口与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及上盖相互连接立体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立体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上盖仰视立体图;
[0022]图7是本技术接线端口安装在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并与线圈端子和信号端子连接立体图;
[0023]图8是图7的A处放大图;
[0024]图9是图7的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至图9所示,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包括绝缘壳体1、五个金属接
线端子2,绝缘壳体1一端设有插接部11、另一端设有连接部12,插接部11上设有与外部插头相插接的插接凹孔111,连接部12连接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3,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连接部12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分别向外延伸有左凸部121、右凸部122和下凸部123,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3边缘设有连接凹槽31,左凸部121、右凸部122和下凸部123分别卡接在连接凹槽31的左侧、右侧和下侧。
[0027]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3在所述连接凹槽31后侧还间隔设有五个定位凸部32,五个定位凸部32顶住所述连接部12的后端面124。按照图2所示,连接部12的后端面为连接部12远离插接部11的后端面124,这样既方便连接部12卡接在连接凹槽31上,减少卡入的摩擦力,也能使得连接部12与绝缘基座3配合更为紧密。
[0028]每个金属接线端子2包括固定部21、过渡部22和插针23,过渡部22一端连接固定部21、另一端连接插针23,每个金属接线端子2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1上,所述插针23处于所述插接凹孔111内,所有插针23相互平行且相互绝缘,所述过渡部22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2上并防止金属接线端子2相对于绝缘壳体1转动,所述固定部21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1外,所述过渡部22和插针23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固定部21与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一端设有插接部、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插接部上设有与外部插头相插接的插接凹孔,连接部连接电磁继电器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金属接线端子,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过渡部和插针,过渡部一端连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插针,每个金属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插针处于所述插接凹孔内,所有插针相互平行且相互绝缘,所述过渡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并防止金属接线端子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所述固定部暴露于所述绝缘壳体外;电磁继电器上设有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一端与对应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的固定部通过过盈配合相卡接并形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和插针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固定部与过渡部和插针相垂直;所述过渡部通过注塑方式嵌在所述连接部上或所述过渡部通过插接方式卡在所述连接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端子与对应金属接线端子固定部相卡接一端与对应金属接线端子的所述固定部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口,其特征在于:每个金属接线端子上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U形卡槽,每个连接端子一端与对应一个金属接线端子固定部的U形卡槽通过过盈配合形成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磁继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茂松陈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