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再生不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3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2
一种复合再生不织布,包含长纤维网层及短纤维网层。所述长纤维网层包括多条连续长纤维。所述短纤维网层叠置并水刺固结于所述长纤维网层,且包括多条长度范围为大于15mm且86mm以下的短纤维。所述短纤维网层是由所述短纤维经梳理而成。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的克重范围为30gsm至300gsm,且所述长纤维网层与所述短纤维网层中至少一者的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通过由长度范围为大于15mm且86mm以下的短纤维经梳理而成的所述短纤维网层搭配所述长纤维网层的设计,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同时兼具有适当的厚度及强度,且能够在减少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的克重的情况下仍具有不错的抗张强度。布的克重的情况下仍具有不错的抗张强度。布的克重的情况下仍具有不错的抗张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再生不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纺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再生不织布。

技术介绍

[0002]不织布常被应用在日常用品中作为基底布,依据厚度的使用需求,可以使用由短纤维所制成的短纤不织布,依据强度的使用需求,可以使用由长纤维所制成的长纤不织布。
[0003]然而,短纤不织布虽然具有好的厚度,但强度却不佳,而长纤不织布虽然具有好的强度,但厚度却无法增加,因此,现有不织布存在有厚度及强度无法兼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有厚度及强度的复合再生不织布。
[0005]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包含长纤维网层及短纤维网层。
[0006]所述长纤维网层包括多条连续长纤维。
[0007]所述短纤维网层叠置并水刺固结于所述长纤维网层,且包括多条长度范围为大于15mm且86mm以下的短纤维。所述短纤维网层是由所述短纤维经梳理而成。
[0008]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的克重范围为30gsm至300gsm,且所述长纤维网层与所述短纤维网层中至少一者的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
[0009]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中所述长纤维网层的连续长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
[0010]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中所述短纤维网层的短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
[0011]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中所述长纤维网层的连续长纤维与所述短纤维网层的短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
[0012]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中每条连续长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05D至10D。
[0013]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中每条短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5D至30D。
[0014]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中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的厚度范围为0.1mm至5mm。
[0015]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还包含至少一个与所述短纤维网层夹置所述长纤维网层的强化纤维网层,且所述强化纤维网层为如前述的长纤维网层或短纤维网层。
[0016]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由长度范围为大于15mm 且86mm以下的短纤维经梳理而形成的所述短纤维网层搭配所述长纤维网层的设计,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同时兼具有适当的厚度及强度,且能够在减少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的克重的情况下仍具有不错的抗张强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复合再生不织布的第一实施例;
[0018]图2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复合再生不织布的第二实施例;及
[0019]图3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复合再生不织布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阅图1,本技术复合再生不织布1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长纤维网层11及一个短纤维网层12。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1的克重(克/平方米)范围为30gsm至300gsm,且所述长纤维网层11与所述短纤维网层12中至少一者的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1的厚度范围为0.1mm至 5mm。
[0021]所述长纤维网层11是用于赋予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1具有适当的强度,且包括多条连续长纤维。所述连续长纤维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及聚酰胺等。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连续长纤维的材质是选自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聚酰胺,或上述任意的组合。所述聚酰胺例如但不限于尼龙。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条连续长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05D至10D。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连续长纤维为皮芯型复合纤维、中空型复合纤维、橘瓣型复合纤维、海岛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长纤维网层11是由一个第一原料组分所形成的纺粘纤维网层、熔喷纤维网层或静电纺丝纤维网层。所述第一原料组分是选自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聚酰胺,或上述任意的组合。
[00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长纤维网层11的连续长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也就是说,所述长纤维网层11是由回收材料所制成。所述回收再生纤维例如但不限于将废弃织物进行开松处理所获得的纤维或由回收聚合物所形成的纤维。所述回收聚合物例如但不限于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回收聚乙烯、回收聚丙烯、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回收聚丙烯共聚物、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及回收聚酰胺等。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回收再生纤维是选自于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回收聚乙烯纤维、回收聚丙烯纤维、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回收聚丙烯共聚物纤维、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纤维、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纤维、回收聚酰胺纤维,或上述任意的组合。
[0026]所述短纤维网层12叠置地水刺固结于所述长纤维网层11,并用于赋予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1具有适当的厚度。所述短纤维网层12 包括多条长度范围为大于15mm且86mm以下的短纤维,且所述短纤维网层12是由所述短纤维经梳理而成。所述梳理是利用一台梳理机来进行。当所述短纤维的长度为15mm以下及所述短纤维的长度为大于86mm时,所述短纤维则无法利用所述梳理机进行梳理。
[0027]所述短纤维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棉、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及聚酰胺等。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短纤维的材质是选自于棉、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聚酰胺,或上述任意的组合。所述聚酰胺例如但不限于尼龙。
[00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条短纤维的细度范围为 0.5D至30D。
[00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短纤维为皮芯型复合纤维、橘瓣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
[00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短纤维网层12是将由一个第二原料组分所形成的短纤维经包含梳理处理的处理程序所形成。所述第二原料组分是选自于棉、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聚酰胺,或上述任意的组合。
[00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短纤维网层12是将由所述第二原料组分所形成的短纤维经包含梳理处理及热风处理的处理程序所形成的热风纤维网层。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再生不织布,其特征在于:包含:长纤维网层,包括多条连续长纤维;及短纤维网层,叠置并水刺固结于所述长纤维网层,且包括多条长度范围为大于15mm且86mm以下的短纤维,所述短纤维网层是由所述短纤维经梳理而成;所述复合再生不织布的克重范围为30gsm至300gsm,且所述长纤维网层与所述短纤维网层中至少一者的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纤维网层的连续长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网层的短纤维为回收再生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再生不织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荣吉杨合喜苏建仲谢明璋张丕杰
申请(专利权)人: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