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98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诱捕器,包括引诱盒和控制结构,所述引诱盒的内底部设有放置盘,所述引诱盒的两侧均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所述通口内设有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向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通口的内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蜗轮的上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内,所述蜗轮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蜗轮并与第一连接槽的内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引诱盒的上端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感应和控制机构的设置,可以自动对昆虫进行诱捕,且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提升了诱捕器的使用效果。从而提升了诱捕器的使用效果。从而提升了诱捕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诱捕器


[0001]本技术涉及诱捕器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诱捕器。

技术介绍

[0002]昆虫诱捕器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防治害虫的装置,其设于田间,可以通过性信息素诱杀雌性或雄性成虫,降低田间成虫的自然交配率,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农作免受危害。总之运用昆虫诱捕器诱杀昆虫,是一种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诱杀方法。
[0003]但是现有的诱捕器组成结构较为简单,诱捕器无法根据快速灵活的对昆虫进行捕捉,从而影响诱捕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诱捕器组成结构较为简单,诱捕器无法根据快速灵活的对昆虫进行捕捉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诱捕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进型诱捕器,包括引诱盒和控制机构,所述引诱盒的内底部设有放置盘,所述引诱盒的两侧均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所述通口内设有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向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通口的内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蜗轮的上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内,所述蜗轮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蜗轮并与第一连接槽的内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引诱盒的上端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齿轮并与开口的内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开口内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设有第二驱动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引诱盒内顶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80S51,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槽内壁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槽内壁上的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与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部分贯穿第二连接槽。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均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引诱盒的表面涂有防锈涂层。
[0012]有益效果:
[0013]1.使用时,首先在放置盘内投放引诱剂,当昆虫被引诱剂吸引至引诱盒旁时,通过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昆虫靠近,此时,第一红外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伺服电机正转,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蜗杆转动,通过蜗杆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通过蜗轮带动第一门板往引诱盒内方向旋转,此时,昆虫通过通口进入引诱盒内,当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不到昆虫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反转,使第一门板闭合,防止昆虫逃脱;
[0014]2.当昆虫跳到引诱盒上方时并位于第二门板上端时,第二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昆虫,第二红外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伺服电机正转,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门板往引诱盒内方向旋转,此时,位于第二门板上端的昆虫便会落入引诱盒内,当第二红外传感器检测不到昆虫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反转,使第二门板闭合,防止昆虫逃脱,本技术通过感应和控制机构的设置,可以自动对昆虫进行诱捕,且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提升了诱捕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诱捕器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诱捕器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诱捕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第一红外传感器,2

引诱盒,3

放置盘,4

第一门板, 5

控制器,6

第二红外传感器,7

第二门板,8

第二连接杆,9

第二齿轮,10

第一齿轮,11

第二伺服电机,12

第一伺服电机,13

蜗杆,14

蜗轮,15

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4,一种改进型诱捕器,包括引诱盒2和控制机构,引诱盒2的表面涂有防锈涂层,用于起到一定的防锈作用,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引诱盒2内顶部的控制器5,控制器5用于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和第二伺服电机11的启停,控制器5的型号为80S51,控制器 5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红外传感器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6的输入端电连连接,控制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12和第二伺服电机 11的输出端电连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引诱盒2的内底部设有放置盘3,用于投放引诱剂,引诱盒2的两侧均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通口内设有第一门板4,用于对通口起到开合作用,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7均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用于便于昆虫观察引诱盒2内的引诱剂,第一门板4向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用于检测引诱盒2旁是否有昆虫,第一门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4,用于带动第一门板4转动,通口的内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槽,蜗轮14的上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内,蜗轮14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用于防止蜗轮14松脱,第一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贯穿蜗轮14并与第一连接槽的内相对侧壁固定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槽内壁上的第一伺服电机12,用于带动蜗杆13转动,第一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14相啮合的蜗杆13,用于带动蜗轮14转动,蜗杆1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引诱盒2的上端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开口,开口内设有第二门板7,用于对开口起到开合作用,第二门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红外传感器6,用于检测第二门板7上端是否有昆虫,第二门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用于带动第二门板7转动,第二齿轮9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用于防止第二齿轮9松脱,第二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齿轮9并与开口的内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诱捕器,包括引诱盒(2)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盒(2)的内底部设有放置盘(3),所述引诱盒(2)的两侧均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所述通口内设有第一门板(4),所述第一门板(4)向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所述第一门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4),所述通口的内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蜗轮(14)的上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内,所述蜗轮(14)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贯穿蜗轮(14)并与第一连接槽的内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引诱盒(2)的上端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第二门板(7),所述第二门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红外传感器(6),所述第二门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齿轮(9)并与开口的内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开口内靠近第二齿轮(9)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设有第二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引诱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渝娟林莉刘海军曹文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