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84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包括储液主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从储液主体上面插入其内部,所述第一管路插入储液主体的深度为储液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从储液主体下面插入储液主体内部,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为具有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为一种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多联机系统,不同的制冷、制热工况,不同的开机容量,系统为达到最优制冷、制热效果,所需要的冷媒循环量是不同的。多联机空调器出厂时候注入的冷媒量是恒定的,而且相同开机容量下,制冷循环需要的冷媒量要比制热多,现有的多联机冷媒系统,冷媒循环量一般通过调节压缩机频率,室内机阀的开度等部件进行调节,如果有多余的冷媒量也会存在储液器中。但是对于没有储液器的冷媒循环系统,在制热工况下,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冷媒储存在不开机的室内热交里,这样会导致参与制热循环的冷媒减少,开机的室内机制热效果差。对于低温制冷的情况下,高压压力低,当高压压力低于1MPa的时候,随着高低压压差变小,冷媒循环量会急剧下降,造成制冷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包括储液主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从储液主体上面插入其内部,所述第一管路插入储液主体的深度为储液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从储液主体下面插入储液主体内部,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为具有45
°
倾角的锥形结构,且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呈180
°
相对设置。
[0005]优选的,所述储液主体包括筒体、上端盖、下端盖,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上端盖、底部固定下端盖。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为直径9.52

12.7mm的铜管。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电磁阀与多联机空调的压机排气管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直径9.52

12.7mm的铜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插入储液主体的深度为15

30mm。
[0010]优选的,所述储液主体的容积≤30L。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管路与多联机空调的外机的节流组件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与多联机空调的外机热交连通。
[0012]优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筒体下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的储液器应用到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可以实现多工况和多容量下快速、宽幅度的调节冷媒循环量,以此增加制冷或者制热效果;本专利的储液器体积小、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应用本技术储液器的多联机空调的室外机的系统原理图。
[0017]图中: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筒体4、上端盖5、下端盖6、电磁阀7、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包括储液主体、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1从储液主体上面插入其内部,所述第一管路1插入储液主体的深度为储液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从储液主体下面插入储液主体内部,所述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为具有45
°
倾角的锥形结构,且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呈180
°
相对设置。针对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进入到储液主体中的冷媒还未进行分离存储,就被直接排出,这样有可能导致排出的冷媒为非存液态冷媒,另外此设计也会避免冷媒直接排出而产生一定的冷媒流动音。
[0020]所述储液主体包括筒体4、上端盖5、下端盖6,所述筒体4的顶部焊接固定上端盖5、底部焊接固定下端盖6。
[0021]所述第一管路1为直径9.52

12.7mm的铜管,且第一管路1与上端盖5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管路1通过电磁阀7与多联机空调的压机排气管连通。所述电磁阀7用于开关控制。所述第一管路1具有一定的消音作用。
[0022]所述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为直径9.52

12.7mm的铜管,且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与下端盖6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3插入储液主体的深度为15

30mm。
[0023]所述储液主体的容积≤30L。
[0024]还包括支架8,所述支架8固定在筒体4下部。本实施例的储液器在安装时,支架8固定在外机的底盘上。然后第二管路2与多联机空调的外机的节流组件连通,第三管路3与多联机空调的外机热交连通。
[0025]制冷状态下冷媒流动过程具体见图2实线箭头所示,主要过程为冷媒从压缩机出来后分别经过油分离器、单相阀、四通阀、热交换器、电子膨胀阀、储液器、节流组件到室内机,这时候如果检测到高压较低的情况(低于1MPa),就把电磁阀7打开,压机排出的高压气体会直接进入到储液器中,把储液器中原来存储的液态冷媒压到热交换器中,因液态冷媒储压到热交换器中,则热交换器的有效换热面积较少,系统高压压力变大,高低压压差变大,整个系统的冷媒循环量变大,制冷效果好。制热状态下冷媒流动过程具体见图2虚线箭头所示,主要过程为冷媒从压缩机出来后分别经过油分离器、单向阀、四通阀、室内机、节流组件、储液器、电子膨胀阀、热交换器、四通阀、气分离器,最后又回到压缩机,储液器的冷媒
流动方向为从第二管路到第三管路。对于相同开机容量下,因制冷需要的冷媒量要比制热大,则在做制热运转时候,多余的冷媒也会存在储液器中。
[0026]当整个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状态时候,室内机的开机容量不同时,需要的冷媒循环量也不同,室内机开机容量小的时候,需要的冷媒循环量小,这时候系统中多余的冷媒会存储在储液器中。当室内机切换到容量大的时候,需要的冷媒循环量也大,这时候储液器中的冷媒会快速的进入到整个循环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
[0027]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主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从储液主体上面插入其内部,所述第一管路插入储液主体的深度为储液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从储液主体下面插入储液主体内部,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为具有45
°
倾角的锥形结构,且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插入储液主体内部的端口呈180
°
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主体包括筒体、上端盖、下端盖,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上端盖、底部固定下端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为直径9.52

12.7mm的铜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山五十住晋一相金波韩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