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61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LED筒灯领域的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其结构包括筒灯壳体、尾盖、弹簧挂耳、驱动器、灯座、支撑环、LED灯板、红外感应器、反光锥套、反光锥杯、透光板,驱动器安装在筒灯壳体开口处内侧平台上,灯座安装在驱动器上端,支撑环安装在灯座内部平台上表面,LED灯板安装在支撑环上端,红外感应器安装在LED灯板中心通孔内,反光锥套卡接于LED灯板上表面,反光锥杯卡接于LED灯板上表面,透光板安装在筒灯壳体上端台阶处,红外感应器能够配合驱动器改变LED灯板照射亮度,反光锥筒与反光锥板能够提高红外感应器感应精度,能够根据使用场景实际的光照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LED灯筒的适用性。LED灯筒的适用性。LED灯筒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


[0001]本技术涉及LED筒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

技术介绍

[0002]LED筒灯是应用新型LED照明光源在传统筒灯基础上改良开发的产品,与传统筒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节能、低碳、长寿、显色性好、响应速度快。LED筒灯的设计更加的美观轻巧,安装时能达到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不破坏灯具的设置,光源隐藏在建筑装饰内部,光源不外露,无眩光,人的视觉效果柔和、均匀,其结构简单,能够对其附加多种功能,根据与使用场景实现不同的照射需求。
[0003]针对目前的LED筒灯,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
[0004]目前LED筒灯的使用范围有限,传统LED筒灯设有的感应器因为安装体积较大的缘故,容易影响LED筒灯光线照射效果,导致感应器接受效果受到影响,容易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使LED筒灯照射效果单一,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其结构包括筒灯壳体、尾盖、弹簧挂耳、驱动器、灯座、支撑环、LED灯板、红外感应器、反光锥套、反光锥杯、透光板,所述尾盖安装在筒灯壳体上端,所述弹簧挂耳固接于在筒灯壳体两侧,所述驱动器安装在筒灯壳体开口处内侧平台上,所述灯座安装在驱动器上端,所述支撑环安装在灯座内部平台上表面,所述LED灯板安装在支撑环上端,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在LED灯板中心通孔内,所述反光锥套卡接于LED灯板上表面,所述反光锥杯卡接于LED灯板上表面,所述透光板安装在筒灯壳体上端台阶处,所述红外感应器能够配合驱动器改变LED灯板照射亮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反光锥套包括反光贴片、锥形套筒、T型凸块,所述反光贴片固接于锥形套筒外表面,所述T型凸块固接于锥形套筒下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反光锥杯包括反光贴片、锥形环、T型凸块,所述反光贴片固接于锥形环外表面,所述T型凸块固接于锥形环下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反光锥套与反光锥杯下端均设有若干T型凸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LED灯板与红外感应器均采用电连接在一起。
[0011]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的反光锥套能够与反光锥板配合,使红外感应器的安装不会影响到LED筒灯本身光照情况,反光锥筒与反光锥板能够提高红外感应器感应精度,综合红外感应器所接受到的反馈数据,能够根据使用场景实际的光照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LED灯筒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反光锥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反光锥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筒灯壳体1、尾盖2、弹簧挂耳3、驱动器4、灯座5、支撑环6、LED灯板7、红外感应器8、反光锥套9、反光锥杯10、透光板11、反光贴片91、锥形套筒92、T型凸块93、反光贴片101、锥形环102、T型凸块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筒灯壳体1、尾盖2、弹簧挂耳3、驱动器4、灯座5、支撑环6、LED灯板7、红外感应器8、反光锥套9、反光锥杯10、透光板11,所述尾盖2安装在筒灯壳体1上端,所述弹簧挂耳3固接于在筒灯壳体1两侧,所述驱动器4安装在筒灯壳体1开口处内侧平台上,所述灯座5安装在驱动器4上端,所述支撑环6安装在灯座5内部平台上表面,所述LED灯板7安装在支撑环6上端,所述红外感应器8安装在LED灯板7中心通孔内,所述反光锥套9卡接于LED灯板7上表面,所述反光锥杯10卡接于LED灯板7上表面,所述透光板11安装在筒灯壳体1上端台阶处,所述红外感应器8能够配合驱动器4改变LED灯板7照射亮度,所述反光锥套9包括反光贴片91、锥形套筒92、T型凸块93,所述反光贴片91固接于锥形套筒92外表面,所述T型凸块93固接于锥形套筒92下端,所述反光锥杯10包括反光贴片101、锥形环102、T型凸块103,所述反光贴片101固接于锥形环102外表面,所述T型凸块103固接于锥形环102下端,所述反光锥杯10为环状锥形开口,所述反光锥杯10内表面完全覆盖有反光贴片101,如附图2所示,所述LED灯板7上表面外圈与内圈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T形凹槽,所述反光锥套9与反光锥杯10下端设有T型凸块93,所述反光锥套9与反光锥杯10在安装时对准LED灯板7上表面T形凹槽垂直插入后,顺时针旋转90
°
后,由T型凸块93配合T形凹槽进行卡接固定,反光锥套9与反光锥杯10被固定至LED灯板7上表面,所述反光锥套9与反光锥杯10配合能够改变LED灯板7所发出的放线照射角度,使LED灯板7发出的光线更为集中,所述驱动器4、LED灯板7与红外感应器8均采用电连接在一起,所述红外感应器8能够与LED灯板7产生联动,所述红外感应器8能够透过锥形套筒92直接感应LED灯板7所发出的灯光照射效果,根据实际照射情况通过驱动器4来对LED灯板7照射效果进行调整。
[0022]本技术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的工作原理:
[0023]当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使用时,将尾盖、弹簧挂耳安装在筒灯壳体外侧,随后垂
直装入驱动器并安装灯座进行固定,接着将支撑环固定于灯座上表面,将LED灯板安装在支撑环上方后,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LED灯板上表面,随后将反光锥套与反光锥杯通过下方设有的T型凸块安装LED灯板设有的T形凹槽内,反光锥套固定完毕后再将透光板安装在筒灯壳体下端,至此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整体安装完毕,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通过弹簧挂耳固定于吊顶上,驱动器驱动LED灯板进行发光工作,如附图3所示,LED灯板发出的光线会被反光锥杯内表面设有的反光贴片进行光线反射,将光线以特定的角度均匀透过透光板进行照射,同时LED灯板内圈设有的反光锥套外表面也设有反光贴片,能够将LED灯板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防止因为反光锥套的存在而导致LED灯板发光存在暗区,影响照射效果,LED灯板中间安装的红外感应器能够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其结构包括筒灯壳体(1)、尾盖(2)、弹簧挂耳(3)、驱动器(4)、灯座(5)、支撑环(6)、LED灯板(7)、红外感应器(8)、反光锥套(9)、反光锥杯(10)、透光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2)安装在筒灯壳体(1)上端,所述弹簧挂耳(3)固接于在筒灯壳体(1)两侧,所述驱动器(4)安装在筒灯壳体(1)开口处内侧平台上,所述灯座(5)安装在驱动器(4)上端,所述支撑环(6)安装在灯座(5)内部平台上表面,所述LED灯板(7)安装在支撑环(6)上端,所述红外感应器(8)安装在LED灯板(7)中心通孔内,所述反光锥套(9)卡接于LED灯板(7)上表面,所述反光锥杯(10)卡接于LED灯板(7)上表面,所述透光板(11)安装在筒灯壳体(1)上端台阶处,所述红外感应器(8)能够配合驱动器(4)改变LED灯板(7)照射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LED红外感应筒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本忠陈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万年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