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培锷专利>正文

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107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性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润滑介质浇注式供给并不能够渗透至摩擦界面,故部分润滑剂的实际作用能力不明显,同时在这过程中,润滑剂在使用后的寿命表现欠佳的缺点,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20份、几丁质4份、脂肪酸均聚物酯9份、纳米粒子1份、油酸3份、防腐剂2份、去离子水1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纳米粒子进行了油酸及防腐剂的改性处理,结合运用了脂肪酸均聚物酯的生物性质,使得润滑剂组合物在工作表现上更佳,显著降低后刀面磨损平均减少率,且通过分散剂改变纳米粒子的聚集沉降现象,进而提升润滑剂组合物的整体使用寿命情况。滑剂组合物的整体使用寿命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性润滑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切削区的作业中,其润滑对切削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润滑剂的冷却润滑功能,刀具/切屑与刀具/工件接触界面件的摩擦学特性可以得到改善。
[0003]在进行切削区的润滑剂的使用过程中,刀具/工件摩擦界面、刀具/切屑摩擦界面中供润滑介质进入的间隙极小,受流场与润滑介质流体属性的双重影响,润滑介质浇注式供给并不能够渗透至摩擦界面,故部分润滑剂的实际作用能力不明显,同时在这过程中,润滑剂在使用后的寿命表现欠佳。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8~22份、几丁质3~5份、脂肪酸均聚物酯8~12份、纳米粒子1~2份、油酸2~5份、防腐剂2~3份、去离子水100~120份。
[0008]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20份、几丁质4份、脂肪酸均聚物酯9份、纳米粒子1份、油酸3份、防腐剂2份、去离子水110份。
[0009]优选的,所述纳米粒子为二硫化钼颗粒、氧化铝颗粒、石墨烯颗粒、二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二氧化硅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7μm。
[0011]优选的,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醇、苯甲酸、戊二醛、尼泊金甲酯、麝香草酚、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的,按重量份计还包括分散剂1~2份。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生物润滑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及几丁质进行混合搅拌,温度保持在35~40℃,持续搅拌30~45min后,加入脂肪酸均聚物酯,调节温度至45~50℃,快速搅拌5~10min,得到混合物A;
[0015]S2:将纳米粒子、油酸及防腐剂按比例进行混合,在30~45℃条件下混合20~40min,而后对其进行烘干处理,得到颗粒物B;
[0016]S3:将颗粒物B加入到混合物A中,而后加入去离子水,依次进行搅拌及超声处理,得到生物润滑剂组合物。
[0017]优选的,所述S1中,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及几丁质进行混合搅拌,温度保持在38℃,持续搅拌35min后,加入脂肪酸均聚物酯,调节温度至48℃,快速搅拌8min,得到混合物A。
[0018]优选的,所述S2中,所述纳米粒子、油酸及防腐剂的比例为(1~2):(2~5):(2~3)。
[0019]优选的,所述S3中,在400~600W条件下,超声处理10~20min。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在组合物中以基础油为初底,同时设置有几丁质及纳米粒子进行作用,在实际使用时,润滑剂组合物的比表面积大,传热性能更好,且其为悬浮液相,比微米级稳定,减少了颗粒堵塞,促进系统的小型化。
[0022]2、本专利技术在组合物中,对纳米粒子进行了油酸及防腐剂的改性处理,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的纳米粒子的实际性质更为稳定,并结合运用了脂肪酸均聚物酯的生物性质,使得润滑剂组合物在工作表现上更佳,显著降低后刀面磨损平均减少率。
[0023]3、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纳米粒子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的配合设置分散剂,通过分散剂改变纳米粒子的聚集沉降现象,纳米粒子间的聚集得到有效抑制,进而提升润滑剂组合物的整体使用寿命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

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

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

10、1

20、1

30和1

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

40、50

30、50

20和50

10。”[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在以下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下述实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装置、仪器、设备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润滑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8~22份、几丁质3~5份、脂肪酸均聚物酯8~12份、纳米粒子1~2份、油酸2~5份、防腐剂2~3份、去离子水100~120份。
[0027]进一步的可使用到分散剂(重量份计1~2份),该分散剂可选用低分子蜡类,或者硬脂酰胺与高级醇并用,通过分散剂增强纳米颗粒间的斥力,当斥力大于纳米颗粒间的吸引力时,纳米粒子间的聚集得到有效抑制,可以使其有效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
[0028]其中,纳米粒子为二硫化钼颗粒、氧化铝颗粒、石墨烯颗粒、二氧化钛颗粒、氧化锌
颗粒、二氧化硅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且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7μm。
[0029]防腐剂为苯甲醇、苯甲酸、戊二醛、尼泊金甲酯、麝香草酚、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在其制备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及几丁质进行混合搅拌,温度保持在35~40℃,持续搅拌30~45min后,加入脂肪酸均聚物酯,调节温度至45~50℃,快速搅拌5~10min,得到混合物A;
[0032]S2:将纳米粒子、油酸及防腐剂按比例进行混合,纳米粒子、油酸及防腐剂的比例为(1~2):(2~5):(2~3),在30~45℃条件下混合20~40min,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8~22份、几丁质3~5份、脂肪酸均聚物酯8~12份、纳米粒子1~2份、油酸2~5份、防腐剂2~3份、去离子水100~1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20份、几丁质4份、脂肪酸均聚物酯9份、纳米粒子1份、油酸3份、防腐剂2份、去离子水1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为二硫化钼颗粒、氧化铝颗粒、石墨烯颗粒、二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二氧化硅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7μ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醇、苯甲酸、戊二醛、尼泊金甲酯、麝香草酚、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还包括分散剂1~2份。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润滑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培锷
申请(专利权)人:袁培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